2023年 Fintech 趨勢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
·
IPFS
·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興起,金融服務的數位創新有效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促使金融科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金融科技的需求不斷增長。因此,預計到 2023 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 3050 億美元,其中究竟有哪些趨勢是2023年特別受到重視的呢?今天就讓馬克帶大家一同了解國內外最新的Fintech 重要趨勢吧!


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

嵌入式金融意指讓原先需透過銀行才能獲得的金融服務或功能集成到非金融機構的產品或服務中。讓非金融機構也能提供金融服務,本來需要到銀行開戶、貸款等等需求,費時又耗力,在未來透過各個機構自己的平台,就可直接且迅速地解決使用者的需求,日常習慣的平台就可以簡單輕鬆的完成一站式的金融服務,透過API 串接讓使用者在各種場景體驗到完整金融服務。

我們熟知的全聯「全支付」,以及由全家便利商店、玉山銀行及PChome 旗下拍付國際共同投資成立的「全盈支付」,便是透過數位支付推動嵌入式金融的例子,這種按一下按鈕即可實現即時支付的嵌入式金融科技及服務,串聯食衣住行育樂、綁定生活大小事,擴大第三方支付及數位支付生態系的服務範疇。此外,跨境支付API 公司Nium 以簡化跨境支付體驗為願景,企業只要透過單一API 串接到Nium 的平台,即可輕鬆跨國支付及收付款項。

嵌入式保險亦是嵌入式金融的重要應用之一,保險商品會作為整合式的元件,嵌入在不同的銷售點 (Point of sale) 當中,由非保險業者 (non-insurance entity) 來銷售保險商品。例如:特斯拉通過其專有的汽車銷售計劃提供汽車保險。

私募股權公司Lightyear Capital 預估,嵌入式金融在2025年能為金融服務業者額外提供合計近2,300億美元新收入,其中支付領域將創造出最多的新收入。麥肯錫表示嵌入式金融巨大的生態系統將為2023年帶來大幅的業績成長,嵌入式支付行業每年將增長40.4%。在所有形式的嵌入式金融中,BNPL 是一個更顯著成長的部門,BNPL 使消費者能夠立即購買,稍後支付產品費用,且允許消費者將購買金額分成多期付款。

延伸閱讀:嵌入式金融:日常中的應用及未來發展 、 零售業在電子支付的佈局 、 Nium:跨境支付的強力幫手?

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

替代金融指的是在傳統金融機構(如受監管的銀行、資本市場)之外出現的金融渠道,並可以透過這些渠道獲得股權融資、商業貸款等等,替代金融為商業借貸帶來創新產品和新思維方法 。常見的例子有回饋型眾籌(reward-based crowdfunding)、股權眾籌(equity crowdfunding)、線上貸款(online lenders)、P2P借貸(peer-to-peer consumer and business lending)、票據融資( invoice trading)等等。

展望2023年,儘管傳統銀行仍然主導著商業貸款市場,但預計Alternative Finance 將在2022年至2028年期間大幅增長,CAGR為6.3%。

延伸閱讀:美國P2P 大評比:Upstart、SoFi、LendingClub 、 Fundbox:中小企業資金周轉的救星?

軟體即服務(SaaS platforms)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顧名思義,軟體的開發、管理、佈署都交由第三方處理,機構不需要擔心技術問題即可直接使用,使企業擺脫複雜的軟體和硬體管理和安裝。像常見的iCloud、G Suite、Office365 等應用,都是服務商做好軟體後,客戶不用考慮任何專業技術,即可獲得完整的軟體下載後使用,達成客戶工作需求。

Mambu 是一家金融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提供商,在傳統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扮演不可或缺的「技術供給」角色,從建立銀行的網路基礎設施、軟體到硬體運作平台、從前期的計畫實施到後期的維護保養,為傳統銀行提供一系列服務跟外部技術助力。

SaaS 徹底改變傳統軟體產品的許可模式,為使用者提供現成的軟體服務,免去昂貴的開發成本,深受使用者的喜愛。目前全球SaaS 市場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TPP technology 預估SaaS 將在2023年繼續大幅增長,可望達到6,23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8%。

延伸閱讀:Mambu:銀行數位轉型的重要功臣?

人工智慧技術(AI technology)

人工智慧(AI)的出現使複雜的流程實現自動化,而金融業也紛紛透過人工智慧來改善原先的作業流程。 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所發布報告,目前AI 應用於金融領域主要如下:

(一)認識客戶: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及語意分析技術,辨識及蒐集客戶往來交易之風險。

(二)身分辨識:以生物辨識技術作為客戶金融交易安全防護的方法。

(三)簡化人工作業:運用影像辨識技術,簡化人工檢核財務文件之繁瑣作業。

(四)提升信用評分系統:透過社群媒體及第三方支付商等其他數據擁有者,增加蒐集客戶行為資料,改善信用分級之準確性。

(五)監測交易風險:分析客戶歷史交易行為,利用機器學習於監測交易風險模式,以辨識未來交易風險可能升高之帳戶。

(六)智慧客服:簡化申辦流程及例行服務,並自動回覆消費者之諮詢。

(七)理財諮詢:依據客戶不同財務目標及需求,規劃不同投資組合商品或服務。

(八)精準行銷:分析各類顧客特性,區隔不同商品與訂價,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

(九)詐欺偵測:針對高敏感度之洗錢、資恐及理賠等行為,提供預警功能。

展望 2023年,金融產業將繼續採用人工智慧來降低營運成本,期望在2030年將銀行營運成本降低22%。其中演算法更在人工智慧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將決定哪些客戶可以獲得金融服務以及如何獲得金融服務。 根據德勤最近對IT 業者的調查,86%的金融服務人工智慧採用者表示,採用這項技術將是未來兩年業務成功的關鍵。 另外,隨著萬能的ChatGPT 風靡全球,ChatGPT 的出現未來是否真的可以協助金融業者更精確地與客戶溝通並提供服務或是協助分析師進行投資分析等等應用,幫助組織節省時間和資源並讓員工專注於其他重要任務,在2023年是受到高度關注的議題之一。

延伸閱讀:Wealthfront:百億美元的機器人理財公司 、 Cred.ai:用AI 改變信用卡生態

監理科技、法遵科技(RegTech)

Regtech 是Regulation 與 Technology 結合的新名詞,可稱監理科技或法遵科技,指的是應用人工智慧 (AI)、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大數據分析等等技術,協助完成以前依賴人工處理的法規遵循與監理作業。這些新技術的引入將大幅降低原先的監理成本,並且做到實時監測與更快進行警示與危機處理。其中RegTech 可以分為以下二種定義:

(一)法遵科技:業者為了配合監理機關的要求需要花很多心力去配合這些規定,因此業者希望在不影響正常營運的狀況下,借助資訊科技來因應法規的需求與變化,運用最有效率的方法,解決法律遵循的問題。例如:AQ Metrics 是一家提供金融監管合規領域的軟體提供商,通過雲計算平台為投資經理、資產管理機構和證券公司等客戶提供數據整合、風險防範、自動化報表和監管合規等服務。

(二)監理科技:隨著金融市場不斷改變、複雜程度加劇,或是新型態事物出現,監理效率逐漸降低,甚至產生監理事故無法掌握的窘境。因此監理官希望透過科技監理工具,解決傳統監理問題,提高工作效率。例如:Chainalysis 是一個區塊鏈數據平台,為加密貨幣交易所、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自動交易監控、風險管理和商業智慧分析,可用來發現加密貨幣詐欺和洗錢行為。

金融業是世界上監管最嚴厲的行業之一,隨著金融科技不斷地創新,不論是金融機構或監管機構都必須互相合作透過RegTech 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來提升相關監管工作的效率及準確度,降低雙方在監管層面的認知落差,建立更友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Juniper Research 預測在2022年至2026年期間,RegTech 產業將有著200%的增長。

延伸閱讀:Fintech新時代:監理科技Chainalysis:區塊鏈世界的獨角獸?

綠色金融科技(Green Fintech)

綠色金融科技被定義為應用於任何型態的財務流程和產品的技術創新,同時有利於環境的永續發展,如減少碳排放或增加生物多樣性。 常見的例子有:

(一)將人工智慧(AI)、大數據資料分析、物聯網(IoT)和區塊鏈技術等技術與原有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負面環境影響。例如:富邦產險與亞洲最大的共享機車業者合作,由業者推出將共享機車租金結合車體保障之獨創計價方式。共享經濟有助推動節能減碳,透過跨業合作,提升消費者租用意願,鼓勵大眾使用綠色交通工具,也能降低消費者與業者的賠償爭議,減少社會糾紛及成本。

(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服務時,以植樹或提供無化石燃料投資作為回饋,將綠色金融科技納入服務生態系。例如:旅遊金融科技公司Hopper 承諾每完成一筆訂單便會免費種植兩棵樹,幫助使用者抵銷在旅行時的碳足跡。

隨著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越來越受重視,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協助在資本市場上導引企業、個人進行減碳轉型成為未來幾年的重要議題。2021 年氣候科技相關新創投資已經達到 400 億美元,綠色金融科技就佔了約 30%,預計在2023年亦會是金融科技產業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

延伸閱讀:goodleap:太陽能貸款的好幫手?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是用於記錄和儲存資料的去中心化系統。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由大家共同持有,無法偽造的「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它作為一種資料庫,以作為多數加密貨幣的關鍵應用而廣為人知,但區塊鏈的應用不僅侷限於幣圈,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區塊鏈 1.0 :區塊鏈發展的起源,主要用來紀錄交易及分散式帳本應用,最常見的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

(二)區塊鏈 2.0:發展出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多了功能開發的用途,可以應用在遊戲開發、非同質化代幣(NFT)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讓金融資產交易更加更多元化。

(三)區塊鏈 3.0 :以區塊鏈為基礎打造去中心化的網路生態系統,能夠廣泛用於金融以外的領域,整合物聯網(IoT)、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滲透人們日常生活中,區塊鏈 3.0 與區塊鏈 2.0 的差別為應用普及與複雜的程度,目前區塊鏈 3.0 尚不普及,最新的應用為元宇宙(Metaverse)。

儘管2022年可以說是幣圈最黑暗的一年,但預計2023年金融業將更廣泛地採用 DeFi 和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穩步增加,因為它能夠以安全的方式可靠地儲存數據並進行可信賴的交易,而無需第三方充當仲介。 此外,穩定幣等 DeFi 協議可以提高流動性、成本節約和穩定性,許多不同的金融科技組織正在將其作為簡化業務流程、減少詐欺活動並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一種工具。

延伸閱讀:公鏈、私有鏈、聯盟鏈比一比 、DeFi :去中心化金融 、 NFT 騙局的五大警訊

馬克碎念

其實這幾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都算是比較有延續性的,很少只維持一兩年。主要是金融科技的發展大致上還是會受限於監管的限制,相對於其他科技業的發展,算是比較慢的。如果真的要看台灣的金融科技發展,觀察金管會的新春記者會可以大概知道一二,2023年看起來還是會延續去年的政策,持續在數位金融、資安與現代化監管等等議題上邁進。

除此而外金管會對於2022年的兩個重大議題也有表示,第一是對於純網銀無法產生鯰魚效益,反而在夾縫中求生存,金管會也與純網銀業者達到共識,在有配套的基礎下,透過試辦來提高像是非約定轉帳限額、放寬授信業務評估方式等等,另外基金銷售與網路投保業務也都有放寬的空間,但金管會還需進一步評估。第二是去年最夯的先買後付,金管會也找了國內龍頭業者進行溝通,希望強化風險控管機制及投資人保護,避免再度引起雙卡風暴。

以上這些發展對於台灣金融生態圈會造成多少的影響,或是會有什麼新事件的發生會影響接下來一年的發展,大家都可以持續關注。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 MarkReadFintech https://www.instagram.com/markreadfintech/ 轉帳幫 TransferHelper - Co-founder & CEO。 用簡單的方式介紹金融科技,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金融科技帶來的方便與效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公告] Matters 暫停更新 — 移往官方網站

花旗重磅報告:跨境支付的未來式

開啟另類投資大門:iCapital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