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性侵風波|亂象不除 阿里巴巴成「百年企業」只是空談

蘇洛夫
·
·
IPFS
·

原文發表於2021/8/11《多維新聞

中國的網路科技巨擘阿里巴巴,在今年4月上旬被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罰182.28億人民幣,過往阿里巴巴用以維持自身競爭優勢的「二選一」措施被迫撤除,看起來似乎有利空出盡的意思。但隨著近期滴滴出行的app被下架、騰訊推動遊戲直播平台虎牙及鬥魚的合併案被否准、中國官媒近期狠批遊戲產業為「精神鴉片」等一系列事件發生,中國的監管當局對網路企業有收緊管束之意,作為網路電商巨頭的阿里巴巴看起來仍然沒有走出陰影。

阿里巴巴CEO張勇認為必須查清性侵害的案件,給阿里巴巴的員工和全體社會一個交待。(阿里足跡官網)

而禍不單行的是,8月7日阿里巴巴內部爆發女員工被性侵害的消息,該名員工在8月2日向公司投訴,但卻遭冷遇,反映無果後在食堂發送傳單尋求幫助,並將此經歷公佈至網站。阿里巴巴CEO張勇8月8日在內網表示「震驚、氣憤、羞愧」,認為必須調查清楚此事,給全體阿里員工和社會一個交代,也在8月9日快刀斬亂麻的進行懲處,同城零售事業群總裁李永和、人資高管徐昆引咎辭職,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童文紅記過處分,涉案男職員開除永不錄用,並交由警方調查取證。張勇也公開對各級主管的冷漠和未即時處理此事道歉,並表示「從我開始,從各管理者開始,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有深刻的觸動、反思和行動」。

張勇,乃至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高管們,看起來相當冷靜、清晰的處理了這件事情,給了社會大眾一個可以交代的答案,但是這起事件其實暴露了更多沒有處理到點的問題,這讓阿里巴巴志在成為「百年企業」的圖謀打上了問號,也反應了中國企業諸多需要反思的通病。

尊重個體的文化仍未建立 何談尊重全體

張勇所發布的內部訊息,表達了「震驚、氣憤、羞愧」之情,公司內部發生如此傷風敗俗且震驚社會的事情,出面表態以止損、正三觀,是很正常的表態方式,可是這份文件卻主動提及了受害者本名,完全沒有將其抹去,這是非常匪夷所思的,全球各大企業在發布類似訊息時,都會進行匿名處理,將涉及受害者隱私、個資的訊息進行保護。



阿里巴巴CEO張勇所發布的內部訊息,表示對性侵事件「震驚、氣憤、羞愧」,但是卻直接公開受害者的本名。(微博@新京報)

張勇應當要有所自知,自己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尤其阿里巴巴還是中國電商的龍頭企業,自己的表態是極有可能被整個網路關注和引用,由一個公司的CEO主動去提及受害者本名,完全沒有對其進行保護,這豈不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了嗎?

張勇的文章提及,會給阿里的全體員工和社會一個交代,試問,張勇和阿里巴巴的高管最需要做的,難道不是給受害者及其家庭一個交代嗎?阿里的員工和社會需要給什麼交代?這種跳過最核心的受害者實體,轉而給一群不具體的對象作交代,只是一個典型的「危機公關」思維,真正的受害者沒有得到應有的傷害賠償,反而只是想著要向「社會大眾」傳遞止損的訊息,這意味著在內部的個人,很難指望在遭遇事件時,得到真正有意義的安撫賠償,而是會在整體化出來的訊息泡沫中,被止損的幻象給淹沒。

當具體個體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尊重,才能一步培養對全體的重視和尊重;若無法對具體的個體培養尊重之情,那麼對全體的尊重都只是脫褲子放屁的馬後砲,是沙中樓閣。

人資亂象仍有待解決

諸多企業存在人力資源部門權力過大的問題,亦是促成事件發生的遠因。許多中小型科技企業特別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此種企業具有技術上的特殊性,許多核心技術能力、業務能力強大的人員,並不任職於管理職上,而實際任職於管理職上的,其實更多是與核心技術、業務人員平級、戰友的關係的人員,這也讓許多位於管理職上的人更傾向將一些不討好的工作(dirty work)交給人力資源(HR)部門管理。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HR部門更容易在擴張過程中,因為制度跟不上組織增幅,而獲得不對等的權力。﹙GettyImages/VCG﹚

將HR交由專門部門管理本非壞事,但是科技型企業的成長經常是相當迅速的,很可能前一陣子是個只有一間辦公室的小型工作室,搭上風口幾年後就成長成大型企業,甚至分立出諸多子公司,讓整體HR 架構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制度的調適沒有跟上,分屬於集團總部和子公司的HR 沒有得到適當的分配,給其「尋租」擴大自身在集團影響力的空間,因而獲得不匹配的影響力。

這種情形容易令集團總部的HR 主管,對於一線基層員工的情形完全不了解,只能透過分公司的相關部門循序往上報告,而向上報告的過程中,分公司的相關部門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令集團總部高管與一線員工的真實情況更加疏離,一線員工也為此喪失了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讓公司失去許多針對事件提前預警的機會,也讓事件爆發出來時,總是變得難以收拾。

這些雖是存在於諸多大型公司的情況,但是由於中國作為經濟迅速發展且優質人力眾多的國家,這類型的企業會比其他國家要來得多,也更加有發展活力,因而可以想見,這類型的現象造成問題爆發,在中國會比其他國家要來的嚴重且頻繁。

層層包庇向下卸責 阿里高層難辭其咎

張勇在其文章中提及「該道歉的不僅是HR團隊,相關的各級業務主管都有責任,都首先應該為冷漠、沒有處理而道歉」,看起來似乎是很正常的、在層級分工之下的課責表現,但實際上張勇作為公司的CEO,卻是在事件爆發10天後,微博上了熱搜榜之後,高層才對此問題加以重視。

究竟阿里巴巴的內部,通報機制出了什麼樣的問題,企業文化究竟是發展成了什麼樣的態勢,會讓高層在10天後才警覺到問題的重要性,會逼得受害者必須透過在食堂發傳單尋求社會支援,還必須發八千字長文重現整個過程細節,才能獲得最起碼的關注和重視?

整個過程所暴露的,是阿里巴巴內部中間管理層的相互包庇情形嚴重,否則不會發生受害者訴諸激進手段、高管過許久才得知事件的情況。而這也體現了阿里巴巴在內部企業文化、公司結構、危機處理機制的建設不健全,但是高管們的表現卻僅僅是向HR部門和基層管理層卸責。試問若整體結構仍維持如此,僅僅是下方的HR和基層管理層換了一批人,能保證這類事件不再發生嗎?阿里的高管未能以應有的高度檢視事件原因,對公司總體結構進行必要改進調整,這樣的態度能否讓阿里巴巴度過之後未知的危機,成為百年企業,應當是可以想見的。

莫忘初衷:網路企業的成功源自於社會包容和民眾支持

馬雲、馬化騰等中國網路企業家,可能因為自己的企業獲得成功,就認為這是透過自己的獨特天賦和努力去獲得成功的,但是卻忽略了,他們的成功是來自於中國整體社會對其包容,民眾對其支持而相互成就的。由於中國社會、民眾、政府監管部門的齊心支持,許多在其他國家無法進行的事項,是透過在中國進行「試點」,證明可行性後才得以推廣取得成功的,這也是電商、電子支付等型態的產業可以在中國率先普及的原因。

中國網路企業的擴張,是建立在中國社會對其包容中而產生的,其中也產生不少社會成本,如共享單車至今仍有不少用戶拿不回預先除職的押金。(AP)

但這之中也付出了不少的社會成本,例如各種假冒偽劣的「山寨貨」一度橫行,讓許多在電商買到假貨的受害消費者投訴無門,也讓中國製品至今仍在諸多海外國家無法抹去「山寨」標誌,對中國的形象構成損害;或者諸如共享單車、網路借貸等,預先充值的服務突然跑路收山不幹了,讓消費者無從取回原來預先充值的押金。

網路巨頭持續以「薅羊毛」的心態,對於販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電商不加以制止,或者仍舊持續出品各種免洗遊戲誘導民眾課金充值,變得喪失在新領域找到新刺激點的動力,就是一種駐足不前、故步自封,假著「網路創新」的名義來欺騙社會群眾的表現,也是在濫用社會對其寬容,這樣的企業何德何能成為「百年企業」呢?

對比一些美國企業家,當貝佐斯(Jeff Bezos)在辭去亞馬遜(Amazon)CEO後,仍舊在研發火箭飛上太空,比爾蓋茨(Bill Gates)辭去微軟(Microsoft)董座後,仍舊致力於研發乾淨核能動力;或者一些中國企業家,如華為的任正非不斷投入研發電信設備,手機業務被美國封堵後,仍嘗試智慧養豬、電動車以求突圍,或者百度的李彥宏不畏虧損的持續砸錢研發AI技術,這樣的精神,不才正是想要打造「百年企業」的企業家,所應當秉持的態度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