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射手媽咪婷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給不小心又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你:韓國最強教養軍師的9大育兒方案,養出「好好講就會聽」的孩子

射手媽咪婷婷
·
·
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身為父母的我們不再時常大吼大叫呢?著有《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一書的暢銷作家又一新作與大家分享。
圖片來源:博客來


相信每個身為媽媽的妳看到這本書名,肯定會不自覺地發出會心一笑,接著情不自禁拿起這本書想要好好看看到底作者想跟我們說些什麼呢?是想要責怪已經疲累不堪的我們嗎?還是想要好好安慰我們受盡折磨的心靈呢?

回想自己每次大吼大叫的情景,多半是孩子哭鬧的時候,他們因為被身為父母的我們拒絕而感到挫折,或是在精神上太過疲累而引發的情緒失控,時而憤怒時而傷心的持續哭聲在經年累月之下是很難引發身為父母的我們百分之百的同情,反而容易因為不斷反覆的發生而逐漸轉變為厭惡的心情,於是便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吵?妳知道媽媽平時有多辛苦嗎?」

從上面的那一段吼叫內容可以感受到身為媽媽的我對於自己平時的辛勞感到委屈,認為不應該遭受孩子的挑釁與任性,於是在孩子的情緒風暴當頭也添加了自己的情緒,期望孩子能理解我的立場,然而這真的有效果嗎?我個人認為在孩子四歲以下的時候幾乎無法體會, 若是四歲以後且天生具有強烈同理心的話,應該可以稍微博得孩子的理解,但作者不建議家長這麼做,認為不需要把自己的抱怨跟孩子表達,單純用平和的語氣與堅定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吵鬧即可,看了作者的這一番話也令我深自檢討,確實不應該把自己的情緒跟當下的事件參雜在一起,不僅容易讓孩子搞不清楚事情的重點,也有情緒勒索之嫌。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父母通常是為了什麼原因對我們大吼大叫?無非不是想要改變我們,或是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去過生活,要是我們的想法與他們不同,他們總是會極力反駁我們,並且要求我們接受他們的價值觀,若是不從便是挑戰父母的權威,於是他們感到憤怒而開始對我們大小聲。

以上的這一段敘述,看出來原因是什麼了嗎?答案便是父母不尊重未成年孩子的意見,而且深信他們可以改變孩子,事實上每個孩子生來都有他們獨特的個性與先天的氣質,父母可以透過教育及環境的影響來引導孩子,但不應該剝奪孩子獨立思考及做選擇的權利,當然過度的尊重也會造成嚴重的問題,比方說明明是危險的事情或是會影響他人的行為卻因為父母自己童年缺乏愛與尊重,於是等到自己當了父母之後便矯枉過正,讓孩子搞不清楚事情的界線,罔顧孩子的安全與他人的權益,而自我解讀為這都是自己對孩子的愛與尊重。舉一個我曾經親眼見過的例子來說吧!在我的孩子大約兩歲多的時候曾經報名幼兒體能課程,當時有一個孩子一直故意在奔跑中衝撞別的孩子,但孩子的媽媽不僅沒有板起臉孔,還用輕聲細語的方式勸導孩子,結果孩子根本完全不聽勸,還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動作,而這位媽媽也完全不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更沒有把孩子帶離現場。從這個例子當中可以得知一個嚴重錯誤的行為卻沒有被嚴厲制止,當然並不是要這位媽媽懲罰或辱罵孩子,而是媽媽的言行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而且一再犯錯的結果還能繼續若無其事地繼續上課,如此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調皮搗蛋行為無傷大雅,這並不是愛與尊重,而是害孩子有錯誤的認知而繼續做出錯誤的行為。

還有父母很容易感到挫敗的一件事則是期待孩子同時間可以學習或改變多項事物(或習慣),大人們似乎無法接受一件小事為何需要屢次叮嚀勸導還不見成效,大多數的父母是沒有耐性去等待孩子的適齡發展或發自內心想要改善,比如書中提到期望孩子可以好好坐著吃飯不要亂動,就不要再期待他可以不挑食又吃得又快又多,一次期望一件事情就已足夠,而且這一件事還需要長短不一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關於這一點我也非常有感,因為我也曾經有著錯誤的期待,結果時常一個習慣的養成就需要半年甚至更久,千萬不要跟別人比較,因為那只會令自己更加有挫敗感。

曾經聽聞有父母因為孩子不認真寫功課,於是要求孩子寫完才能睡覺,結果直到半夜還呈現大人怒罵、小孩爆哭的畫面,或是要求小孩必須要每天把玩具收得整整齊齊,如果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就全部倒出來重新收拾,如果你也覺得這樣的教養模式沒有問題,那可能你也有完美主義的傾向,有時候父母生氣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孩子不上進、不勤勞,更多的是父母內在的焦慮,其實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舉例來說,孩子總是在上課前拖拖拉拉,一下子要做這個一下子要做那個,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乾著急,有的時候眼看自己上班都快要遲到於是破口大罵,其實靜下心來思考,何不讓孩子自己體會遲到的後果,雖然父母自己也需要付出代價,但總比劍拔駑張的親子氣氛更能讓孩子學到教訓。

這本書是我少數見過非常實用的親子教養書,幾乎囊括了幼兒園至國小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時常會遇到的問題,也有關於手足之間的紛爭及校園同儕的相處問題,我總認為親子教養的重點從來不單是如何教養孩子,而是父母的觀念也必須要全盤導正,當大人擁有穩定的情緒、正確的價值觀、開放的心態,才能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