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綴》採訪寫作營 ~ 讓每一顆學習的善心,裝上飛向世界的翅膀
身為職業軍人的 Hugo 雨果 獨自創立《公益讀書會》,迄今已近四年。
偶然成為讀書會一員的我,看到 Hugo 總是一肩💪扛起讀書會的運作,行政、財務、行銷、說書通通包辦,對 Hugo 的用心、耐心深表佩服,
希望盡微薄之力,藉由與 Hugo 的訪談,讓更多人知道公益讀書會的存在,也讓一般人(其實就是我啦😆)破解對職業軍人的迷思(偏見🕶︎)。
公益讀書會介紹
Hugo 雨果在 2018 年 6 月成立《公益讀書會》,主軸為說書交流,做公益則為附加價值!以【Facebook粉絲專頁】以及【實體說書會】推廣理念(疫情爆發後,實體說書會延續到線上),並創立【Line 交流群組】分享閱讀心得、購書優惠、說書簡報,並穿插話題討論及不定期抽書📚贈送,利於向心力凝聚。
結合公益
✈ 參與實體說書會活動的費用盈餘(扣除場地費)提列為公益讀書會作業基金統籌運用,主要捐贈《世界展望會》
✈ 免費舉行線上讀享會,將從公益讀書會基金提撥部分金額(總參與人數*5元/人)﹐併同參加者自由樂捐的金額後一併捐贈《安德烈慈善協會食物銀行計劃》
✈ 博客來購書AP的慈善回饋金,捐贈對象是致力於臺灣偏鄉教育的《為臺灣而教》
事不宜遲,讓我們開始和玉樹臨風、帥氣逼人的 Hugo 雨果(以下稱 雨果大)進入訪談主題吧!🚂
1️⃣ 雨果大在 2018 年底成立「公益讀書會」後設立 FB 粉絲專頁以及Line 的交流群組,又舉辦實體或線上的說書會,感覺都是雨果大親力親為。從草創時期就只有雨果大一個人,沒有號召朋友一起嗎?創立時有什麼辛酸血淚?
🎙️ 我有號召朋友一起參加讀書📚會,但沒有號召朋友共同經營讀書會。
我認為組織創立的理念是靈魂所在,所以很重要。不同的人共同經營,可能會稀釋掉創辦的初衷(或是說,我自認沒有足夠成熟的能力,可以在與人合作及維持初衷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我說服自己這是為了要避免彼得原理的預防措施)
或許,不同成員一起經營可以產生新的火花,但相對的,大家很容易因為想法不合而起爭執、甚至作鳥獸散,所以我在這部分就會思考比較多(看看一些大企業的創辦人最後被股東逐出的例子可略知一二)
🎙️ 辛酸血淚的部分,因為一人公司,工作負擔勢必比較大(讀書會經營、宣傳、分享、財務、場地規劃都一手包辦);另外,本身職業以及在教會的事工也繁忙,無法兼顧時,無能為力的心情便時不時冒出頭。
公益讀書會是非營利的,所以我自己也拿不到一毛車馬費。有時候,看到很多KOL(Key Opinion Leader)當累積夠多粉絲時,便開始接業配賺錢,但我沒有選擇這條路,甚至常常辦活動還要自己貼錢,就會覺得有些辛酸,但一想到這是自己跟讀書會一起成長的故事,頓時覺得這些經歷真是無價啊!
🎙️ 另外,還有一部分我很少提,在我開始運作公益讀書會之後,有內部長官知道這件事,就覺得我好像沒有心要在軍中發展,所以打算把我調到一些不重要的位置。
輾轉聽到這件事時,當下是很難過的,但我也轉換思考方式,若我能把工作做到超出長官的期望水準,他們應該就會改觀了。
經過一番努力,長官的確認可我的表現,甚至還加了更多工作給我,讓我進入到下一階段前的經歷更為完整(在軍中,這是對你能力認同才有的福利)。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回頭跟幾年前的自己相比,確實變成熟、能力也變得更強,這樣應該就值得了!
2️⃣ 從實體讀書會出發,陸續的活動發想,線上讀享會基金捐款給安得烈食物銀行,還有連結博客來購書AP的慈善回饋金,這麼多的創意發想是怎麼產生的?以後還會有更多新活動嗎?
🎙️ 先從博客來購書AP的慈善回饋金說起,那時是因為看到瓦基(閱讀前哨站的站長)推廣讀者使用博客來的AP連結購書,然後他會再把累積的回饋金捐給家扶基金會。
這個把知識跟公益綁在一起的模式聰明又有效益,也完全符合公益讀書會的核心。於是,我也開始大力推行慈善回饋金購書連結,至於捐助的對象,則是致力於臺灣偏鄉教育的《為臺灣而教》。
實體讀書會的收益,主要捐贈世界展望會,後來因為疫情,實體活動轉為線上,便想說也可趁此機會改捐贈其他的組織。
當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安德烈食物銀行》。我關注這個慈善組織運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也知道執行長羅紹和先生(他是前國防部發言人,軍中的重量級大前輩)親力親為做很多公益慈善,所以就決定轉換過去了。
🎙️ 在疫情趨緩後,可能會考慮恢復實體活動,畢竟比起線上,實體的見面會更有溫度。另外,活動形式除了說書之外,或許也可以是單純的書友碰面。我相信會參加讀書會的朋友,應該都身藏十八般武藝,也樂於彼此分享、態度積極,來個資源整合似乎會滿不錯的!
3️⃣ 公益讀書會現在活動以線上說書為主,每每都需要雨果大以外的讀書會夥伴跳出來一起分享書籍,請問會不會常常找不到人分享,通常會怎麼處理?當活動舉辦時,若不如預期踴躍,心情如何?如何調適?
🎙️ 原則上我會盡可能讓線上讀享會有 2 位以上的分享者,除了我自己以外,會再徵詢公益讀書會群組裡的夥伴意願,目前群組約 230 人(馬特市民有 6 位),也會以分享者可參加的時間,作為讀享會場次參考,所以已經降低很多找不到人的機率(笑~畢竟只需要再找1人,沒這麼困難啦)。
常分享的夥伴大約 7 ~ 8 人(馬特市民閱讀筆耕跟旅讀從心也在內),也設有小群組凝聚向心力,我覺得能有分享者出面已經很感恩,所以不會侷限分享主題,因此會橫跨文學小說、投資理財、個人成長、身心健康、職涯探索、行銷、筆記術等領域。
如果不幸都沒有人可以分享,那至少還有我獨挑大樑,畢竟大家的時間都很珍貴,分享者也不會收到實質的收益(我可沒有多餘的💰能支付分享者),所以我不會因為找不到人分享就感到沮喪,反而覺得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分享,我就很驚喜、開心。
4️⃣ 創立公益讀書會時有設立什麼目標嗎?現在的發展覺得還滿意嗎?是否還有其他的目標或發展計畫呢?
🎙️ 當初設立的目標,是要在兩年內完成100場次的分享(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熱血🩸呢!),而目前《公益讀書會》即將邁入第四年,實體加線上活動累計大約近60場,雖然離當初設立的100場目標仍有差距,不過以一人經營的角度來看,我已覺得很滿意。不過,我的滿意不是在於達成幾個場次的分享,而是在經營過程中,即便遇到困境、感到辛苦時,也沒有選擇要放棄或解散。
期待未來,公益讀書會能夠持續跟深耕於不同領域的公益組織(如安得烈食物銀行、為臺灣而教)一起合辦活動,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雨果大獨自創立公益讀書會,一路走來真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史呢🤗,能夠這樣堅持下來,這樣的特質是否跟他從軍所經歷的點滴有關呢?就讓我們暫且先擱下讀書會,進一步了解雨果大的個人世界吧!go~🚂
1️⃣ 從軍的契機是什麼?受訓時或是開始成為軍人後,有什麼難忘的回憶?
🎙️ 選擇從軍的理由很單純,就是想減輕家裡經濟負擔。
高中時,我的第一志願是台政的商學院。而高中學測放榜時,我的成績是落在班上的18名(後來全班錄取台清交成政,約有24名)。
恰好那時金融海嘯,家裡經濟狀況也不是這麼理想,爸爸就建議我去唸軍校,不僅每個月有零用錢💰,以後培育語文專業,還可以爭取駐外。我那時想想,好像有幾分道理,就去報名軍校(國防大學),後來也順利錄取。
入學後,發現同學真是臥虎藏龍(不乏有各縣市第一志願的,也有從政大讀到大三重考進軍校的),裡面十之八九跟我一樣,主要因為想要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而入學(真是孝順,這邊先給個respect 🙇)
𝓑𝓾𝓽!如果現在有個高中生也因為想減輕家裡經濟負擔而從軍,或是想要進來鍛鍊身體、學習何謂紀律,我一律建議「再想想🤔」,因為有很多方式可以達成以上的目標,從軍不會是唯一解。
⚡很現實的一面必須認清:當著上軍裝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屬於國家了。⚡
🎙️ 比較難忘的回憶,大多還是落在軍校的時期,畢業後任官,其實就是職場日常,只是階級觀念更根深蒂固,無論接獲的命令是否合理、正確,也要聽命於長官;總之,使命必達💂。
我的閱讀習慣是在念軍校後才開始培養的。當時不得攜帶智慧型手機,這對求知若渴的我來說相當痛苦的,所以每次收假,我總是會帶很多書📚回去,這些書成了我的精神食糧,每次我遇到挫折,這些書就可以讓我從這樣的痛苦中抽離出來,不會陷入在自怨自艾當中。
軍校的寒暑假,比一般的大學還要短上許多 – 寒假只有 2 週、暑假更是僅剩 3 週。其他的時間,則是要到炎熱的高雄鳳山(大二、大三)及屏東大武營(大四)參加為期 7~8 週的步兵訓練及傘兵🪂訓練。
受訓的宿舍是一個可以容納約 40 ~ 50人的超大型通舖,沒有裝設冷氣(雖然有窗戶,但密不透風🥵)。我曾經實測過,夜晚室內的溫度平均在33度以上,那段時期似乎造就了我很耐熱的體質(是好事嗎?😂),甚至讓我的鼻過敏幾乎根除(比三伏貼還有效),這真是一個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受訓時期,我們可以摸到、操作各種武器✈,學習武器的各種性能、射擊諸元(為命中目標,射擊時須裝定於武器上的各種數據),以及認知到在作戰時期,單兵、排、連、營級作戰怎麼打,對我來說都是很新鮮的事,而我也體會到戰爭💣️真的不是兒戲,所以最好這些學到的技能永遠都不要用上!😀
2️⃣ 從軍後與自己的想像有沒有什麼不同?覺得有沒有受到什麼改變或是影響?
🎙️ 小時候,我最常聽到的床邊故事,就是爸爸分享以前當兵的事情,還有已逝的爺爺被派去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
爸爸最常強調的,就是要在軍中生存,做事絕對不要出鋒頭,但也不要吊車尾;另外還特別叮嚀,軍中很操體能,階級制度也很重,甚至事情做不好會被班長踹。
當這些耳畔記憶跟著第四台常播的的軍教片劇情融為一體後,就成為我從軍前對於軍人的認知與想像。
關於出鋒頭的部分,我並不擔心會犯,因為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喜歡出鋒頭的人,而體能跟不上大家,才是最令我擔心的!
對於一個只知道讀書的高中生來說,自評體能狀況應該在平均水準之下,所以在進軍校前3個月設定目標:每天放學後,要去操場跑🏃 3,000 公尺,我只希望能把體能狀況拉到平均水準,不要變成吊車尾的那個人😄。
進到軍中後,特訓發揮了作用,我的 3,000 公尺跑步測驗成績,在全連的成績是平均之上👍。關於體能的操練,我覺得意外的合理,至少我沒有遇過已經跑不動,還對著你吼叫、要你繼續跑下去的狀況。
🎙️ 特別想提一下,「使命必達」是我至今還不太能接受的。
我並不反骨,但要遵守不合理、甚至毫無邏輯的命令,就讓人感到無力。但重點是,軍中常常出現不少這種類型的命令。
我所認知的「使命必達」,是要建立在命令合理的前提上,當這個前提是錯的,就會鬧出很多笑話,怎麼說呢?
簡言之,軍人執行的命令不外乎有兩種:(1)上級長官的直接指導(2)中階長官臆測上級長官的想法後所下的指導。
☝ 舉個例子(以下稱上級長官為A,中階長官為B,部屬為C)
某天中午,A在餐廳用餐時突然說「今天這道炸豬排,炸得不夠酥。」而B聽到後,便謹記在心,他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A喜歡吃酥脆的炸豬排。
當天中午用餐結束後,B把伙委跟伙食兵召集起來,說:「因為A希望吃到酥脆的炸豬排,所以爾後你們要多安排這道主菜,記得要炸得酥脆一點喔!」但由於A公務行程繁忙,不一定每天中午都會去餐廳用餐,B雖然知道,但為了表現自己有牢記A講的話,所以從那天起,餐廳的主菜就時常出現炸豬排。
A再次進餐聽用餐,已經是整整一週之後的事了。
不巧的是,A的心情相當糟糕,因為他剛得知領導的單位被記了一堆的缺失,然後現在又看到桌上竟然出現跟上週一樣的炸豬排。一回想起上週那塊難吃的炸豬排,連筷子都還沒動,就怒道:「你們到底有沒有用心經營菜色,我上週來就吃到炸豬排,這週來又給我來炸豬排,是怎樣?我們這邊是豬圈,所以有吃不完的豬排是不是?」
A所言的每一句話,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次,部屬已經因為他而吃了五天的豬排;第二次,他們將有好長一段時間都吃不到豬排了😄。
以上的場景,時常在軍中上演。朝令夕改的命令讓人摸不著頭緒,歸根究柢,上級的思慮不周或是過度臆測所做的決策,就會讓下屬做大量的白工,而沒有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本務。
不過往好處想,我的抗壓性跟適應力也在這反覆無常的命令執行中被徹底鍛鍊,這應該是意料之外的收穫吧!
真是感謝雨果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軍旅生活真的和一般升學的人生很不一樣呢,雨果大能夠好好生存並長成這麼光明磊落的人,真好!respect 💂 總是要來到尾聲了,最後一個階段就回到雨果大與大家相識的地方 - Matters 囉 (^o^)
1️⃣ 雨果大是因為看完區塊鏈社會學,受 Likecoin 的願景感動,才轉來 Matters 耕耘。想知道雨果大進入 Matters 後的感覺跟想法呢?
🎙️ 我很喜歡 Matters 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家活躍其中,以及多數人對於區塊鏈議題是很開放、樂於討論的。這個現象並不令人意外,畢竟 Matters 的靈魂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 🅛🅘🅚🅔🅒🅞🅘🅝,但最令我驚豔的是,關於區塊鏈議題文章的討論聲量很大,卻不曾覆蓋住其它題材文章嶄露的光芒,它們之間是以一種迥異卻又和諧的模式共生存在著(可參考 閱讀筆耕 )。
我聯想到的是《聖經》以賽亞書提到的「理想世界」:「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喫草與牛一樣。 喫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 對了,自從進來 Matters 耕耘後,對於區塊鏈的知識增加了不少,更意外發現這裡採用 IPFS ,這意味著我所發佈的文章,是保留在許多不同的使用者身上,而非存放在少數企業巨頭的雲端硬碟中,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是儲存在企業雲端中,當企業倒閉,所有的文章就會跟著消失,而 IPFS 就可以完美杜絕這樣的風險。
另外還有一點,加密貨幣 Filecoin 是 IPFS 回饋使用者協助儲存數據的獎勵,也是我在加入 Matters 前,就相當看好並且大量持有的加密貨幣資產。因此,我覺得自己彷彿也是 Matters 的股東,要肩負💪起推廣 Matters 的使命,幫助保障作家✍手中的數據實現永久留存,也讓更多人認識 Filecoin(跟 Likecoin)的願景。
2️⃣ 雨果大在 Matters 的文章迄今皆為讀書心得,但尚未看到『愛閱讀的雨果大』與『公益讀書會』在 Matters 的交集,不知道以後是否有機會拜讀到其他題材的作品,例如成立公益讀書會的點滴、軍旅生活的喃喃自語?
🎙️ 這個建議很不錯👍!我會想嘗試不同的題材,特別是你提及關於讀書會成立點滴跟軍旅生活的紀錄。算起來這兩個部分的經歷,加起來也快要17年了,如果可以好好回顧、整理,應該會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可以分享,也希望這中間學到的教訓或走過的冤枉路可以幫助到有緣人😀。
透過這次的訪談更進一步了解 Hugo 雨果 ,了解創立公益讀書會的辛酸、光怪陸離的軍中生活,希望藉此能有更多人認識公益讀書會,期待有緣人的加入唷!
最後還凹到雨果大大展歌喉,請大家一起欣賞這首《You raise me up》
不論是因為公益讀書會的善心,還是雨果大的動人歌聲,讓你想加入粉絲後援會~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𝕷𝖊𝖙'𝖘 𝖌𝖔 𝖜𝖎𝖙𝖍 𝕳𝖚𝖌𝖔!
採訪後記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進行訪談任務,從一開始鎖定受訪者,蒐集資料、思考方向、撰寫訪綱,到最後潤稿,能夠完成一篇訪談文章,真是覺得做了一件大事。(呵~的確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 另一方面透過訪綱、文字對談發現,雨果大真的很忙啊,有一次居然已經快凌晨 12 點還跟我抱歉,說等他吃過晚飯再提供相關資料給我(😱 凌晨12點還沒吃晚餐)。希望雨果大保重身體,日後才能提供更多閱讀資訊、也舉辦更多活動讓大家參與啊。
本文是《後綴》採訪寫作營的成果發佈
受訪者:Hugo 雨果
採訪者:旅讀從心
採訪編輯:Jeger、蔡凱西
如果有興趣參與這個採訪活動,
請往《後綴》採訪寫作營:陪你採訪一位市民 了解詳情唷 ~ gogog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