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空花阳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2020:Restart

空花阳焰
·
封面图片来源:Unsplash

今年的记录是从1月12日开始的——之前的内容不可考,我也忘了个一干二净——在有记录的日子里,我能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挣扎。崩溃成为常态,作为应激反应甚至长时间不愿意去碰设计相关的东西(我真脆弱啊),取而代之的去学了其它内容。为了应付毕设也好,作为备选重新捡起的js之类的也好,还有简单的翻译……通过这些我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最后走回正轨。

我认命了,好在仍对未来抱有期望;同时也深切地感觉到,再如此下去我所期望的未来永远不会到来。

如果不是回家后发现了自己前三个月的手写笔记,我可能压根想不起自己还有过这样一段挣扎。毕竟,我总会选择性遗忘那些负面的东西(除了那些深切影响我的事件)。去年实际上是有这样的事件的,但我确实不愿意多提,就像现在仍然记得的很久以前的事一样,偶尔会想起来,然后影响我当下的行为。

但是2020没有这样的事件。是好事情。

Reflect

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大概是重新开始「记录」这个行为。也许是我习惯在记录里自省吧,某种程度能避免我犯同样的错?也可能只是心理作用。总之,把时间花在写东西上是我认为的有价值的事。

刚开始的记录是从传统手写开始的;而从这天开始我能找到一些自己行动留下的痕迹了——虽然都是情感发泄,但有总比没有好;也看到一些对现在毫无作用的笔记。说是毫无作用也过了,实际上工作中很间接还是有相关的……大概。

手写笔记和一些记录……不过现在都放在老家书架上积灰

读了两本诗集,也尝试用碎片的方式把多余的情感消解掉,但还是不能习惯。手机对我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利于沉下心专注的工具,触屏打字也完全没有快感可言。

3月终于打起劲来了,同时也发现自己有太多想做的事,开始痛苦于执行力不够。于是寻求外力帮助,去豆瓣找人建了个计划监督小组。为了早起这个最大的目标,同步的ddl定在了早上8点,效果显著。那段时间虽然不是一年里最具效率的时期(因为我还是没有实际去做设计),但确确实实把生活节奏调整过来了……是早起率最高的时期。

姑且还做了每周统计

不过到最初设定的结束日期,也就是Q2结束后,这个小组就基本不再活动了。6月之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挺大的变化——出去旅游、毕业,然后到上海开始独自生活。之前的生活习惯因为环境变化也不好继承下来(个人角度也不想继续沿用旧的,新鲜一点多好),于是干脆重启了 Notion。

整理好 All-in-one 页面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真的完全没发挥 notion 的优势

日常记录也稍微改变了形式。之前也有在 notion 里写日记,但觉得很「不轻松」。原因大概是把每日的拆分到不同页面的话,不论对浏览还是写新的(灵感激发?)都不是很友好,操作太繁琐了。

所以重新尝试了一页式。

用一页式之后很快乐地就能随便乱写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也提供了相当多的材料来回忆

因为开始工作了,所以我又开始做设计了。真可怕,我至今想不通为什么设计这个活动能让我那么快地进入心流,那么轻易地获得成就感,那么容易地坚持做下去。偶尔我会后怕地觉得这怕不是在透支和消耗——总有一天热情会消退,那之后我该怎么办呢。

我必须忘记现在的自己,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可这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死亡。我曾经描绘的人生太适合自己了。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摧毁它。

在看森见的那本新解的时候,这种不合时宜、莫名其妙的共鸣感又出现了。不过,按我的性格,这种担忧还是等到那种境况真的到来时再考虑吧……在那之前,就让我好好享受兴趣带来的红利 :D

Life

在上海的生活蛮快乐,也勉勉强强算多姿多彩。周末出去吃饭或者逛展,也抽空去了趟青岛。如果能有更多同好和朋友就更好了。虽然并不是因为孤单,但我总觉得有相近水平、相似目标的朋友一起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我也能因此接触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吧。

各种各样的展还蛮多的,周末没事出去逛一圈能走到脚酸

当初只是想做个人回顾,不过既然来到 matters 就干脆把这篇作为新人报道好了 ^ ^

之后可能会隔段时间在 matters 上传一些日常记录,包括自己的总结一类。总之,会有点啰嗦,也没有什么知识性的内涵,只是一些空虚的自我独白而已。总之,是抱着这样的目的而来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