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那個時代
「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邱吉爾的話,是我寫《失敗者回憶錄》的主旨。
我不是以有勇氣而自豪,相反地常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而自責。在前述的生活遭到強權的重擊之下,我仍然留在左派的圈子,就是在生活和事業的壓力下缺乏勇氣擺脫桎梏的軟弱表現。軟弱的另一面,就是沒有勇氣否定自己的過去,沒有勇氣深刻檢討長期形成的思想和價值觀是否有問題。否定自己是很痛苦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氣。
現在的中青年人,多不理解老一輩人為什麼會如此執著於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何以在共產黨暴露出極權面目之後,還不離開它的權力範圍?實際上,只要想想中共為什麼會成功?國民黨政權為什麼會在大陸潰敗?為什麼當時絕大部分頂尖的知識人和作家會在內戰期間支持中共,反對國民黨政權?為什麼國民黨之外的中國大部分政黨都投共?為什麼許多海外知識人投奔中共國,睿智如陳寅恪來了香港還會再回大陸?想想這些問題就大體明白當時的社會狀況。
相對於那時代的人,我是晚一輩了。但那時代的社會意識在我成長期中還沒有變,我仍然深受其影響。那時候多數人的親共,不是因為可以得到任何政治或經濟利益,不是為了攀附名利,而是有社會政治意識的根源。中共建政之初,許多人看到中共國的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大陸許多知識人都滿懷希望地想建設新中國;香港左派也甘願在社會邊緣為「愛國事業」打拼,甘願放棄向上流動的機會。因為懷抱著「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的理想。
中國在滿清末期,就開始從西學中引進了自由、法治、民主、科學的啟蒙思想,但啟蒙還在萌芽階段,就被外侮激起的民族主義救亡意識蓋過。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潮,是救亡壓倒了啟蒙思想的傳播。另一方面,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崛起,社會主義思潮在全世界風行一時,追求平等的社會主義不但呼應了中國古哲的大同理想,更被進步人士認為將古哲理想變成可行的現實。孫中山的國民革命,邀請了蘇聯顧問,並將三民主義變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予以實踐。當時的知識人,鮮有不沾染社會主義意識的,沒有哪一個知識人認為:人應該不平等,應該有貧富差異,應該容許人剝削人。以社會主義去救中國,是那時代的社會思潮。
將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理想,變成似乎可行的現實,俄國依靠的是列寧式政黨的領導。所謂列寧式政黨,就是黨中央由少數的職業革命家,組成緊密的小組織。實行所謂「民主集中制」,意思就是中央願意傾聽黨員及大眾的意見,這就是所謂「民主」;但是統一由中央發佈各項命令,全黨無條件服從,此之謂「集中」。入黨需經嚴格審查,入黨後,下級服從上級,沒有個人意志,是鐵律。列寧式政黨另一個特徵,是崇尚暴力的強制性,以黨領軍、以黨領政以及一黨專政。
國民黨按照蘇共模式,改造成非完善的列寧式政黨,中共則完全繼承列寧式政黨組織,1923年國共合作,北伐推翻了自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最能體現法治、自由和小政府的北洋政權,然後國共兩黨開展了數十年的聯合、鬥爭。最後國民黨政權潰敗遷台,形成台海兩岸對立的局面。
救亡至上,救亡壓倒啟蒙,平等至上,平等壓倒自由,是那時代進步人士普遍的民族意識。也是中共1949年建政的社會意識根基。
我在成長過程中,從現實,從書本,也不斷積累這種意識。可說已深植腦中。
(文章發佈於2021年5月7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