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食者》韓江 |致 向生而死的自由

平凡女子
·
·
IPFS
·
『生命是靠著吞食其他生命才得以生存 吞食生命的我總有一天也會被生命吞噬 如果我很美味的話就好了 』─ 谷川俊太郎『恐竜人間』
此篇寫給親愛的過客收藏家 :)

我是在認識@過客收藏家 後,才知道《素食者》這本書。雖然一直有關注各類書籍的出版資訊,不過到要讀《素食者》,我發覺自己從未涉略韓國的文學,明明很愛追韓劇的說,《素食者》可以說是我的第一本韓國小說呢(笑)。《素食者》頁數不多,大約兩百頁,文字不會艱澀,讀起來也很流暢,大概一個晚上就能讀完了。讀完當下,其實很想趕快與過客收藏家討論,不過書裡太多細節了。單靠交談有點難以組織自己的感受,因此這篇誕生了,透過書寫將自己那些雜亂思緒好好消化了一番。

還有還有,查相關資料時,意外發現韓國文學在台灣不太盛行。光是要借閱《素食者》,我就找了三間圖書館,最後還是跨館調書借到的,台灣如此流行韓國影視和K-pop文化,沒想到韓國文學卻乏人問津,這樣的反差蠻讓人訝異。


(以下談論書籍內容)

《素食者》可以說是另類的變形記,它以主角英惠被惡夢糾纏而決意成為素食者為開端,採三個章節及三個視角,分別是英惠的丈夫、姐夫和姐姐仁惠的立場,來闡述英惠越發極端的行為及對他們的影響。相對於這些人物,主角英惠雖然貫穿整本書,書內較少著墨她的想法,除了第一章穿插的迷幻段落,用一種分不清夢境還是現實的寫法呈現英惠的感受,其他章節都是他人的觀點。讀者只能從隻字片語來窺探和揣測主角到底怎麼了?有趣的是,書裡莫名的舉止和話語,都蘊含濃濃的寓意,偶爾還帶著怪異的美感,但書從未對這些意象給予明確的解釋。所以我想,當讀者試著解讀這本書時,某部份也映照出自己吧。

我看到一些書評說這本書反應出韓國的父權文化,也有說它在替女性發聲,單看網上的簡介,我也以為是。但讀完後,我覺得不完全是,它寫的是因抑鬱而變異的人生,人物掙扎於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中,這樣的失序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一株擁有慾望的植物

是咆哮聲在重重地交疊著,是因為肉,我吃太多的肉,那些生命安靜地滯留在那裡。沒錯!血液和肉塊都被消化,散在身體的每個角落,殘渣也已經排到了體外,可是那些生命卻糾纏不休,牢牢地貼在那裡。─P.58

隨著每個章節的進展,可以觀察到主角英惠如何經由實體"食"和表象"畫",自上到下、由外而內,從素食到成為植物的過程。一開始『食肉』像是具像化了這個社會為生存需傷害他者的本質,所以英惠選擇"不吃",一方面又下意識不斷用惡夢懲罰不堪的自己,導致她長期營養不良與失眠。但她真的"不想"吃肉嗎?直至第一章結束以前,英惠一看到葷食就如頭飢腸轆轆的野獸大量分泌唾液,以及最後她手裡緊攥一隻留有牙印的死鳥,似乎都在表達此時的她正在與身為人的慾望做爭鬥。

所有的一切都完美無缺。都是他一直反復畫過的畫面。在她的胎記之上,他身上的大紅花反復地綻開,又反覆地緊閉,他的陰莖像巨大的花蕊搬進出她的體內。他戰慄著,這是世界最醜惡也是最「美麗」的結合。─P.134

故事到了第二章,姊夫對精神治療回來的英惠提出拍攝人體彩繪的邀請,英惠非但不感到厭惡,甚至難得展現情緒,訴說因畫不再惡夢。這讓我想到李維菁的《我是許涼涼》有一段將人比擬成植物的句子:「我只要露出了任何可愛的、具表現性的行為、言語或表情,或者試圖自己建立人際關係,或者向外拓展冒險,就立刻被制止貶抑。於是我決定不要動,就不會招致批評也不會受傷,也許會因此比較容易被愛,於是我成了一株植物,但並未因此被愛,只是被忽視。我相信我的話是醜的,動作是拙的。我一直對我的感覺不確定也不清楚,當我感到受苦,我本能地否定自己的難受,告訴自己,其實一切都是正常,可能是我的感覺運作系統不對,對於正常的情境做出了自以為受苦的錯誤詮釋。(P.95)」忍不住猜想英惠嚮往植物的理由與這段文字是否有交集的地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這裡詮釋植物的方式,寫的又猛烈又奇異。打破以往植物是被動且純潔的形象,原來,它也可以擁有慾望。一反前章對性的麻木及冷淡,全身畫著花卉圖像的英惠,像受到植物本能驅使,熱情貼上另位身上有彩繪的模特。這景象令我衝擊,彷彿是在說"如果人是醜陋的,那只要不當人就好了。”

看,姊姊,我正倒立著,我的身上突然長出了葉子,手裡長出樹根伸進了地裡,不斷地,不斷地……嗯,感覺要從跨部開出花朵,所以我打開了雙腿,開得很大……─P.146

而書裡對成為植物的追求,不只求內化更表露於形。當最後一章英惠再次住進精神病房時,她激進地想成為一棵樹。不知道是想模仿樹的神態,抑或是要讓夢境裡的臉回歸到正確位置,英惠開始違反人體的法則,長時間倒立自己,並只以水和陽光為食。但人一但不再進食就等同於放棄活下去,於是英惠逐漸凋萎,這樣向生而死的自由,最終得到的是解脫還是一齣悲劇呢?

是正常還是有病

每當書裡不同性格的"正常人"和"不正常"的英惠互動,都會給人強烈的對照感。像是在丈夫眼裡英惠是有病的,但他不願給妻子一絲關懷與憐憫。而到姊夫這邊,英惠反成為了純粹的象徵,是他心之所向,於是他以藝術之名試圖從英惠身上掠奪甚麼。這樣一比,正常人反而顯得更殘忍、更瘋狂。不過到姊姊又是另個轉折,姐姐仁惠和妹妹都生長在高壓父權的環境中,失序的妹妹像一面鏡子,照出她隱藏許久的傷口,她一度和妹妹一樣失眠與作夢。和妹妹不同的是,責任感留住了她,原來選擇"食肉"的人,活得也很辛苦。

她安靜地吸了一口氣,路邊「熊熊燃燒著」的樹木,像無數隻大型猛獸側身而立。她定定地凝視著。像等待回答一般,不,像是反抗似的,她的眼神幽暗而強韌。—P.190

在讀第二遍時,因為已經知道故事發展,我忍不住以非人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劇情,假設第一章的英惠已經如同植物不再有人類的思維,那面對書裡的強暴、亂倫和親情,對她來說根本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所謂的好與壞都是"人"評定的,如果沒有他人欲加的束縛,這何嘗不是一種自由。

關於書的結構

《素食者》有個很意思的設計,它每章除了讓不同角色登場和英惠形成對比,章節間還會反覆出現類似的狀態或情境來呼應前後文,例如性、眼睛、死亡、喘不過氣及做夢等等。甚至連話語都一樣,第一章和第三章裡英惠的丈夫和姊姊仁惠都說過:「只是一場夢。」這樣的結構讓書讀起來很有層次,像是在觀賞做畫過程,看著畫筆將內容層層交織在畫布上,不過它究竟是一幅什麼的圖畫呢?那就是讀者的事了。

2009年《素食者》有被拍成電影,不過imdb評分只有5.7

後記

在《素食者》前幾頁,有專業人士的推介,我看到有篇用"駭人"來形容書,但我私心比較想用"魔性"這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在《素食者》後,因為想知道更多"變形",我找了卡夫卡的《變形記》來讀。和《素食者》不同的是,《變形記》裡的主角是真的脫離人形變成昆蟲,而且他保有人的思想,時時擔憂家人的生計,但最終卻被所愛的家人厭惡,最後餓死自己。《變形記》的"變形"是讓主角被社會拋棄,而《素食者》的"變形"則是想擺脫社會,我覺得《素食者》是進化的"變形"選擇,是種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不過唯一不變的是,兩部作品儘管相隔百年,書裡的社會依舊比主角們畸形。每次讀到英惠的食肉惡夢,我就會想到日本歌手amazarashi《接連逝去的季節》的MV,裡面食肉畫面已經被我拿來當作惡夢的樣貌(呵呵)。寫書評時,一直反覆在聽這首歌,覺得裡面的歌詞和書的故事有幾分相似。

還有謝謝過客收藏家的等待,書雖然很快就讀完,寫起來卻超無敵慢(寫了兩個禮拜啊啊啊啊),雖然有擬好想討論的項目,但我習慣每天寫一點,所以文章多少會被那天心情影響。有幾天下班好累,剛好重讀仁惠那章,就乾脆跟書中人物一起覺得生活好難,做人好麻煩=W=。在Goodreads上,滿分5顆星,我給《素食者》評4.5顆星,少了0.5是因為我不能對主角予以全然的認同與理解,我是屬於另邊為現世生活努力掙扎的人。

『生命是靠著吞食其他生命才得以生存 吞食生命的我總有一天也會被生命吞噬 如果我很美味的話就好了 』─出自 谷川俊太郎『恐竜人間』

amazarashi 《季節は次々死んでい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