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時時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一月读书记录

時時
·
一月读了什么书

今年的NYR之一就是每月记录书影,但开始上班后时间远不如以前自由,专注程度似乎也有所下降,总之读了书就很难抽时间给电影,于是本月读了11本书,算是追上了学生时代的速度,但观影数来数去也只有两部,那么数量什么的就随它去吧。

本月读了两本小说、四本非虚构、五本传记/回忆录。

小说:

Happening:去年年末的时候看电影版哭得不能自已,隔天就去书店买了原著回来读,得知这本书其实是半自传时更是心痛。小说中的日期更替看得我手心冒汗,孕肚里的胚胎在一点点成型,但生活居然不能为之而停,少女从此不再拥有自己的身体,冒着被扔进监狱的风险单打独斗与之对抗寻求堕胎途径。如果说影片中女孩在厕所流产的镜头已是不忍直视,那小说则更进一步地对于死胎及其形状进行了详尽描绘。身体能在一时间变成敌人,女人则要永远学着适应或驯化她。我从未读过如此直白的堕胎经历,当然也未在电影里见过从阴道中掉出的胚胎,因此我感激作者将那些不知名的恐惧具体成词句,然而几十年过去,我们依然在为同样的议题愤怒。

The Marriage Portrait: 这本书的作者是前几年写了很火的hamnet的Maggie O'Farrell,听说这次新书讲美第奇家族的小女儿便匆匆借来读,但是还蛮失望的。开头非常好,美第奇家的16岁小女儿被丈夫谋杀的情节很引人入胜,但全书拖得太长,主线明明很简单,16个小时(audiobook)展开是不是过分了= =另外就是很多地方的写法过时甚至preachy,比如为了突出小女儿的清新脱俗,所有女性角色都被塑造得肤浅又无聊,我的预期并不是一个cinderella retellng。而且恕我直言,小女儿本人除了喜欢野兽(也好刻意啊!)并没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

Cold Enough for Snow:很短很美的意识流小说。以一次母女的日本旅行为背景,两人都试图在旅行中靠近彼此,但种种隔阂使许多交往充满尴尬与遗憾,书中穿插大量对话与回忆,忧愁又自然,写移民记忆但少见地没有太涉及身份认同,不得不说前几年这类主题太常见以至于有点疲倦,但这本可以算是清流。读完好想去日本啊。

非虚构:

道德浪女:今年的第一本书,久仰大名但没想到这么有趣。(以下摘自我的goodreads:)不仅是开放式关系的实践指南,也讨论了asexual、bisexual、trans和其他queer群体(甚至囊括了一对一)如何实现更creative的亲密关系。像上野说的,亲密关系是女权主义的实践场,这本书则是更详细的指导。两位作者的探索旅程也非常有意思,根据当下的时间精力选择独身、传统一对一婚姻,或亲密关系大家庭。看完想重读《邻人之妻》,温习一下poly社区是如何没落的。

香港第一课:应该要和《香港简史》一起读,之后会补上。(以下摘自我的goodreads)受益匪浅,特别喜欢对97年前后香港社会思想风潮变幻的讲述,从文艺作品入手以小见大;对于港人从物质至上到对后物质价值的追求的讨论也很值得阅读,后者更是直接贡献了一系列民主抗争“训练”,从东方明珠到保卫天星码头,财富不再是港人生活的重心,自豪感的来源更是社会连接与认同。也想要重温麦兜。

Work won't love you back:去年年末读了Lost in work,很喜欢围绕着“you're more than your productivity”叙述资本主义下的工作如何剥夺人的自由。这本书继续呈现劳工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斗争史,但提到的很多点对我来说有点显而易见了,而且这类书的通病就是结论拉胯,Lost in work至少还提到union什么的,但谁能想到本书的结论落脚点真的是不要“爱”你的工作......come on

Do Muslim Women Need Saving? (DNF) :本以为可以和Orientalism作对照阅读,但这书的逻辑并不是很好。我理解西方媒体会妖魔化许多东西,但对于宗教与性别的关系,我认为需要更深刻的讨论,仅仅用几个不认为收到压迫的受访者来证明穆斯林女性没有经受不公是远远不够的。类似主题的书还有The Making of Biblical Womanhood,私以为执行得更好。如果对宗教和女性主义感兴趣可以拿来对照阅读。

传记/回忆录: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以下三本都来自张戎。我对她的唯一意见就是她太爱在其他传记作品里cue三代中国女人了......我个人其实很喜欢这本,特别是祖母那一辈的故事,完全印证了女人没有国家,政府再如何换,女人都是要受苦的。写到共产党执政时期有避重就轻的嫌疑,我还蛮期待像作者这样拥有那么多特权的人反思自己的角色在种种残杀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但很可惜我并没有看到。但另一方面,或许有关文革的回忆录都是这样,众多收到残害的民众由于种种资源的缺失在一开始便无处留下印记。需要注意的是,这本的简体版有大量删减,可以找台版或英文版来读。

慈禧:这本是听完萧瀚为嘉宾的那期不明白播客后找来读的,大开眼界,以往听说慈禧从来是祸水、荒淫、误国,从不知她胸怀宽阔且见识长远,废裹小脚、创建女学、建海军、修铁路,甚至外交在她治下都更上一层楼。她当然有过失误,但所有失误都归于她,所有成就都归于别人,这样的双重标准长久地出现在人们对于晚清的印象中实在是不公。可惜女性视角的晚清史太少了,有一本算一本吧。

Mao: The Unknown Story(DNF):这本也没有读完。虽然我对毛没什么好印象,但这本书在我看来充满偏见,比如由毛曾经说过一句什么话便能得出结论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武断在传记中频频出现,实在令我失了兴趣。不晓得此书会不会渐入佳境,但短期内我应该不会继续读。

那么一月的读书就是这样了!二月不出意外地话还会读一两本有关晚清的书(战火中国),再来就是性别(the second shiftmother camp),小说的话应该还会以上班摸鱼时的听书为主,libby等到哪本算哪本......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