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巔峰與養志
數字再度跳動,年曆來到了2024,年紀則來到了40。
當初看孔子說什麼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其實不太懂在幹嘛,而且各家解讀還不太一樣。
但真的到了40歲,發現一個不斷進步,使得巔峰出現在70歲的人,無論如何都值得敬佩。因為大多數人,會在某個點逐漸停滯。
這有生理原因。根據流體/晶體智力之別,人的聯想、反應速度、解決抽象問題等能力,會在30歲左右達到巔峰,那之後只會逐漸下降。
但智慧(晶體智力)則是有意識地逐漸累積,通常在60歲才達巔峰,還可以一再精純。當然,精純與否,跟文化資本或技藝熟練有著高度相關,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
這可以解釋中年危機:只靠流體智力的人,將發現自己漸漸衰退,除非有意識地去轉型。也就因為如此,要積累晶體智力,就得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適當的任務下,一直去發現自己哪裡還能進步,而且必須是思維模式上的。
在積累與嘗試過程中,巔峰感也會逐漸成型:在人生的某一時刻,真覺得自己能夠一再突破限制,做到先前根本沒預期的事。
大概也要不惑之年,才比較能理解這種東西,因為在人生有充分起伏、充分回顧後,或許再加點運氣,巔峰感才會逐漸浮現。
這種巔峰感可小可大,甚至毫不起眼。像我自退伍十多年以來,總覺得夏天怎麼那麼短,一下子就過去了。(當然還是需要冷氣)
直到很久之後的一個七月,下車要去健身房,毒辣陽光照在後背時,我才發現這個感覺,很像當初全副武裝扛著砲、全速跑碎石子山路。
這事本來不是常規,是長官突發奇想,要我們演練給新上任的憲兵司令檢核,但後來出了點小包,沒有真正實施。純從理性角度看,它就是一段當兵時的小插曲,大概也就練了兩三個禮拜而已。
但這種體力上的巔峰感,一直隱藏在我的身體記憶裡,最終表現出來的是夏日恨短。
人生的風格,很多時候就是由這種巔峰感組成,只是有人看的懂、有人看不懂,有人延續或觸發它、有人中斷或遺忘它。
《孟子》裡有一個「養志」的故事。大意是說,曾子為他老爸準備酒肉,當老爸問還有沒有可以拿去給誰誰誰時,曾子一定說還有;當曾子老了,換他兒子準備酒肉時,曾子也問同樣的事,他兒子都說已經吃完了。
這原本是要拿來解釋孝順,但「養志」其實適用於任何人。有時我覺得這是種觀人之法:有意養己志者,必會養人之志,至少那代表著你能不能看懂。
總之,2024,希望大家更看得懂,哪些事情是在養志,哪些事情是在喪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