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恶果是怎么诞生的
电影《小丑》首映期间,恰好在越南旅游,当得知《小丑》在越南的首映日比美国还要早一日时,我毫不犹豫在岘港找了个电影院,一睹为快。本以为自己英语挺好,但近日中字版资源推出后二刷,才真正读懂电影丰富的细节。
毫无疑问《小丑》是今年的大热之作,今年8月份首次登陆威尼斯电影节,并摘得金狮奖后,漫改电影在艺术电影节上夺奖消息就让全世界震惊了。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首映已有好长时间,我们先看看当前的评分情况。
除了烂番茄给出较低的分数外,上映这么多天,IMDB以及豆瓣还能维持在比较高的打分,足以证明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如果说这还不够,再看看《小丑》目前达成的突破性的成绩有哪些:
历史上第一部夺得三大艺术电影节最高奖的漫改电影;
近十年首部杀进 IMDb TOP250 前十的电影;
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6000美元万成本,目前回收达10亿美元);
对应上一条数据比,也是目前最赚钱的漫改电影;
全球最卖座的R级片;
……
从电影诞生以来,无论口碑,卖座,还是话题性上,《小丑》简直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而《小丑》封神级的荣誉,在我看来,可以用三大点概括:
1、脱离原著重新改写的小丑形象
2、华金大师级的表演
3、离经叛道的DC系电影
脱离原著重新改写的小丑形象
《小丑》依然是DC宇宙中那只最出名的反派角色,在《蝙蝠侠》系列故事里,一直被作为正邪较量对比的角色符号。在原DC宇宙中,小丑是一个被作者高度艺术加工后的人物角色,原故事线并未真实呈现小丑的身世,他的诞生,仅仅是为了衬托蝙蝠侠除恶惩奸的伟岸形象。
在1988年的《蝙蝠侠:致命玩笑》漫画中,开始有关于小丑角色身世的独立刻画。在该版本中,小丑名字叫杰克,是一名喜剧演员,由于受黑帮指示行窃而不小心坠入废弃的化学池中,从此脸色惨白,头发变绿。该版本对小丑角色的塑造上,就充满了强烈的漫画色彩。
而这部叫亚瑟的《小丑》,则完全基于社会批判性去塑造一个被社会这座化学池浸染而出的小丑。他完全脱离原DC宇宙对小丑固定身世的背景设置,以重新改写的方式,呈现一个全新的小丑。
故事背景依旧是堕落肮脏的哥谭市,浓墨重笔之处除了小丑的个人形象以外,也着重描绘这座堕落都市的现状:贫富差距高度悬殊;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如消灭不尽的老鼠一般遭人唾弃;财阀势力接管都市;穷人连最后的社会福利都被政府裁减。
整个都市的底层族群,就像街道堆积如山的垃圾跟鼠患一样,亟待被富人消灭。故事以此出发来衬托为何这座都市的平民,最终要将小丑这个充满象征性的角色进行封神。故事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影响,来推动小丑的人物发展,其实是一种更接近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段网友对《小丑》精到的概括,在网上流传非常广:
1989年,制造一个小丑,只要把他扔进化学池;
2019年,制造一个小丑,把他丢进更毒瘤的社会。
《小丑》上映期间,美国各大影院都被加强警力,甚至有电影院取消当晚最后两场放映,提前关闭影院。
华金大师级的表演
DC宇宙中,小丑这一经典的角色,前有希斯·莱杰,后有杰克·尼克尔森,形象想要再超越绝非易事。虽然后来杰瑞德·莱托对小丑形象的演绎也有其独到的地方,但并没有真正突破前辈所设下的高门槛。
华金·菲尼克斯,不仅以更饱满的人物塑造打破了前者形象上的壁垒,在人物的丰富程度上,也达到了前两者无法逾越的地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次的故事没有过去的二元对立,主角钉死在小丑身上,因此也给了华金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说这个独特的条件是前两者所不具备的。
华金对小丑角色的演绎上,无论是前半段懦弱的病态形象,现实与人格分裂的状态表达,以及后半段癫狂放肆自大形象,都能让观众进入到角色的身体,深切去感受到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弱者,在所有的希望意义破灭后,释放出强烈的人格扭曲。甚至连罗伯特·德·尼罗这等神仙级前辈,在剧中也沦为陪衬。
为了表现亚瑟病态且精神缺陷的人物形象,出演角色前华金就爆减47斤,以清晰且扭曲的皮包骨状态示人,以凸显人物的卑微、压抑、敏感的身躯姿态。
电影前半段,故事花大篇幅去展示人物癫笑症的病态反应,为了演好这段,华金提前做足功课,细致研究癫笑症患者的真实反应,以达到压抑且让人不安的大笑。
在肢体表达上,电影用了大量舞蹈片段来表达人物此刻的身份状态以及内心浮动,其中电影两段重要的舞蹈语言简直可以载入影史。第一段在亚瑟第一次逼迫下,在地铁中将三名韦恩投资公司的员工击毙,在公共厕所中表现出人物压抑被释放后,仿佛被另一个人格附身,自由而柔绵的舞蹈。
第二段,在准备参加脱口秀录影,亚瑟染上绿色头发,画上小丑装,穿上颜色张扬且得体的西装,在一级级跳下阶梯时狂放的舞蹈。当人物所有信念被击溃后,用这一段舞蹈来表现亚瑟已进入癫狂、自信、放松,怪诞且自由的表达,也带出了人物的危险性。
离经叛道的DC系电影
无论是漫威还是DC,电影能火爆的可预见性在于拥有坚实的粉丝基础,这个成功的粉丝基础在于其延续了几代人的漫画回忆。而超级英雄的形象一直在传递着一个信息,他告诉所有人:世界很乱,但好在有超级英雄在,你应该抱有希望。
超级英雄一直以高密度的正能量形象示人,他们可能有好的家底身世,出色的教育背景,他们甚至是神。但近几年,越来越多关于反英雄主义,反精英核心的作品在不断出现。而《小丑》在未上映前就充满了大量的话题性,说明观众已经在开始反思一个问题:超级英雄,到底想要我们看到什么?不想我们看到什么?超级英雄电影到底是兴奋剂还是一剂麻醉剂?
而我们所见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极少会对反派所产生的背后原因做细致的探讨,反派角色在形象呈现上也极为单一。创作者想让观众看到的反派角色,是想让观众相信他们生而邪恶。而《小丑》则完全逆向思考,彻底打破过去超级英雄电影对反派角色的刻画,呈现恶果的诞生不是生而如此。
可以说,这是一部为小丑“平反”的电影,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可以如此充分,真实,且大胆地去探讨,反派之所以是反派,他不是没有背后原因的。之所以能引起高度话题性,或许人们已经意识到,是时候面对真实的世界。
***
在电影,亚瑟用一个相似但又意味深远的笑,安插在电影的前后。开头,是亚瑟用痛苦且带着泪眼的悲哀,用双手强硬挖出来的笑。结尾,亚瑟以同样的动作,以鲜血代替油彩,用双手挖出一张诡异而狂放的笑。
哥谭这座罪恶都市,所有种下的果最终像城市无人理会的垃圾般不断生发,直至失控。而电影最后也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透明而清晰的问题:是小丑让哥谭市更坏,还是哥谭市让小丑变坏。
在越南的电影院观看完《小丑》后,越南人民给出了超级热烈的掌声致敬电影,在电影院为电影鼓掌,讲真,还是我生平第一次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