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鏈》作品介紹 |從土地到鏈上的數位循環:RE-LEAVES 枯葉重生計畫。貳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
IPFS
·
在數位藝術與區塊鏈技術日益融合的時代,藝術創作的邊界被不斷拓展與重構。楊凡力,這位來自鶯歌小鎮的藝術家,憑藉對台灣自然生態的敏銳觀察和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在『台灣島。鏈』展覽中,以《RE-LEAVES 枯葉重生計畫。貳》這件作品,展現了自然與科技如何在數位空間中交織出全新的生命形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走進楊凡力的創作世界,探索他的靈感來源、創作理念以及作品背後的深刻思想。

諧音哏與土地,楊凡力的藝術基礎

楊凡力出生於鶯歌陶瓷小鎮,從小就受土地的滋養與啟發,這份深厚的連結成為他創作的基石。如今,他在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系求學,積極探索各種媒材的可能性,並聚焦於人們在生活中與物件之間的關係。楊凡力的創作蘊含著幽默與深刻的思考,他自稱為諧音哏的「重度愛好者」,諧音哏的巧妙運用、玩味文字的方式,正如藝術般,試圖連結看似無關的概念,實則用多樣化的視角探索世界。「這段過程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未來也將持續在鏈上航行,畢竟我還有揚帆力」,他在訪談中笑著表示。

藝術家楊凡力視覺圖像,c2x3提供

RE-LEAVES如何重生枯葉

《RE-LEAVES 枯葉重生計畫。貳》將台灣自然生態與區塊鏈技術巧妙結合。他觀察到台灣土地上的每個物種在生命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葉子。葉子的「生」進行光合作用,助長植物的成長,「死」則滋養土壤,這種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微妙轉換,成為他創作特別關注的焦點。透過區塊鏈,他想紀錄這些自然循環的時間性,並從台灣的自然出發,探討更宏觀的自然議題。

作品的創作靈感也來自日常生活中經驗與思考的延伸。無論是藝術大學的舒適圈、成長時期的思考,楊凡力開始觀察自身以外的事物,在每天必經的宿舍落葉堆旁,開始思索這些即將消逝的枯葉如何在數位世界中重生。最終,他決定使用像素這一最原始的單位,通過現場攝影機即時偵測像素捕捉枯葉,轉化為數位空間中的像素,回應枯葉的重生。這些像素在鑄造過程中不斷的生成與消失,構建出一個全新的數位世界。楊凡力希望觀眾通過點機更新畫面的互動模式,激發對鏈上自然和數位生命循環的思考,探索數位空間與現實世界的聯結。

「RE-LEAVES」不僅象徵枯葉的重生,還巧妙地連結了「relieves」一詞,探索數位空間中的接替與解放過程。楊凡力提出了深刻的問題:枯葉在鏈上是否仍是枯葉的養分?還是能在數位世界中創造出新的自然循環或數位儀式?這些疑問引發了對數位與自然融合的全新思考。而在創作過程中,楊凡力發現自己與作品之間的對話充滿了趣味與驚喜。他在街上觀察枯葉時,對每一片葉子的顏色、形狀和聲音產生了深深的敬畏感,這些細微的觀察讓他意識到每片枯葉的獨特性。

從NFT初體驗到數位空間的自然循環

楊凡力的NFT創作旅程始於高中時期,當時他在跨校課程中遇見了姚仲涵老師,並從中汲取了有關鏈上創作的知識,更開啟了他第一次的NFT創作。而這次的作品則是他第一次嘗試將區塊鏈技術與自然界的元素結合,通過數位空間的重構,挑戰自然既有的循環機制。他表示,NFT不僅是一種藝術載體,更是一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媒介,讓作品不再受限於展場空間,擁有更廣泛的互動形式。他也坦言在本次創作過程中的最大挑戰是即時鑄造技術,最終,他透過配合processing技術克服了這一難題,成功地將枯葉上鏈,保留葉子隨時間不斷變化的時間性。楊凡力希望未來能在不同空間中進一步擴展計畫,延長鑄造時間,探索更多可能性。

在『台灣島。鏈』展覽中,楊凡力深入思考了區塊鏈技術與台灣自然與人文歷史的連結。他認為時間性是這些元素中最吸引人的特質,透過區塊「鏈」,似乎能夠串起更多數位與現實之間的對話。他提出一個仍在思考的大哉問:區塊鏈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定位究竟會是什麼?

楊凡力《RE-LEAVES 枯葉重生計畫。貳》,c2x3提供

結語

楊凡力以《RE-LEAVES 枯葉重生計畫。貳》巧妙結合台灣自然生態與區塊鏈技術,為數位藝術開拓了新的可能性。他的作品不僅探索了自然與數位空間的交融,也挑戰了時間與生命的傳統觀念。透過對枯葉生命循環的細膩觀察與技術創新,他讓觀眾思考數位世界中的自然律動,也為台灣的數位藝術開啟了新的篇章。最後,楊凡力對於『台灣島。鏈』展覽的感言簡潔有力 —— 創作真的是Tai好wan了!這位充滿創意與深刻思想的藝術家,將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透過區塊鏈和藝術創作,探索自然與數位空間的更多可能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