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攝影要多讀書
今時今日做藝術創作要多讀書,其實攝影都係一樣。
初初嘅時候大家都會好隨心,覺得有feel就去做。好多人都會覺得藝術創作純粹係一種表達自己嘅方式,抒發情感,最緊要開心,甚至減壓,唔會諗太多。但做咗一段時間之後,可能你會覺得咁樣並唔足夠,想尋求更多。唔單只係技術方面,或者只係想影到啲好「靚」嘅相。關於攝影,其實技術嘅嘢一啲都唔困難,特別係喺Internet嘅年代,好多關於技術上嘅東西都可以輕易地喺YouTube度搵到,只要肯花時間鑽研,其實絕對冇難度。至於創作,其實最難嘅係「想法」。好多人去到某個階段,就會到咗一個樽頸位,好想知道有乜嘢方法可以令自己更進一步。
以前曾經搞過一個「One-man art school」(係由我一個人去經營嘅攝影「學校」)。嗰陣時有好多大人學生,當中有唔少人影相已經影咗好多年,技術上冇乜問題,但創作上往往唔知可以點做。大家好似影嚟影去啲嘢都係差唔多,所接觸嘅攝影又好窄。有唔少學生唔知點樣去判斷乜嘢係好嘅作品,心裡累積咗好多對藝術及攝影創作嘅疑問,但又無法解答。大家就算瘋狂上網睇唔同嘅文章或者討論區,都好似搵唔到答案,不斷係邊邊游走,而單單係自己繼續去影相就更加感到冇乜作為。
好多人想比較有系統咁樣去學習藝術或者攝影,但都無從入手,畢竟香港嘅藝術教育好似離我哋好遠。
今時今日,如果你問十個藝術家, 十個都會同你講做藝術要多讀書,特別係喺當代藝術之下。無論係做創作,或者純粹作為觀眾,當代藝術對創作者或者觀眾所要求嘅知識水平其實極高,所以點解藝術好似咁難明。
今期想介紹幾本針對攝影理論嘅書,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
第一本想介紹嘅係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一本厚厚既攝影史,差唔多有六百頁。但唔駛擔心,呢本書圖片非常多,唔會好難睇。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由十九世紀講到2012年(此書出版日期),佢將攝影既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由1826年至1855年,講吓當時既人點樣去製造影像,由Daguerrreotype、Calotype以及十九世紀攝影啱啱誕生既時候啲人點樣用攝影。然後係1856年至1899年,大家諗緊攝影同藝術嘅關係。跟住到1900年至1945年,書中涵蓋畫意攝影(Pictorialism)、紀實攝影、抽象攝影、超現實攝影、DADA以及種種具實驗性嘅嘗試。我地可以睇到唔同嘅攝影師同唔同嘅藝術家係嗰個年代點樣用攝影呢個新媒介做創作。之後係1946年至1976年,二戰之後嘅攝影發展,當中包括大家已經熟悉嘅Magnum、Henri Cartier Bresson 、Richard Avedon、Robert Frank、William Eggleston等等名字。然後係1977年所謂嘅後現代,Cindy Sherman、Richard Prince、Gillian Wearing、Nan Goldin、Andreas Gursky⋯⋯更多嘅藝術家嘗試反思攝影嘅本質及開拓攝影嘅可能性。
呢本書可以幫到大家輕鬆掌握攝影術既發展,以及了解唔同既人係唔同既年代點樣用攝影同埋思考攝影。裏面牽涉好多詞彙,可以開拓大家對攝影嘅想像,最後有三版Glossary會講吓例如Camera obscura、Photogram係啲乜。佢可以話係一本可以長期放喺屋企嘅攝影「聖經」,大家可以將佢作為研究攝影嘅基本骨幹,然後慢慢將自己識嘢整合。呢種書唔使一次過睇晒,可以分階段去睇自己想知道嘅部份。當睇到想深入探討嘅地方,再慢慢去搵相關嘅資料研究。
Photography Changes Everything
第二本係 Photography Changes Everything。常言道,攝影術既出現令世界翻天覆地,從此不再一樣。無論我地睇嘢既方式、接收既資訊、建立資訊既方法、我地既欲望、記憶、行為、甚至我地點樣建構自我、點去塑造意識型態、Big Brother點樣控制你⋯⋯個人以至公共領域基本上所有嘢都受攝影影響。攝影同科技發展關係密切,自1839年公怖攝影術誕生之後,由1826年我地需要八個鐘頭先影到一張相,到而家全民攝影。數碼攝影、Photoshop、手機攝影、Apps、Social Media、CCTV、航拍、Action Cam、AR、VR⋯⋯多到數唔晒既攝影進程。無論你鍾意唔鍾意想用唔想用攝影都好,都唔可以逃離攝影既魔掌。
Photography Changes Everything可以幫大家思考下平時未必會留意既東西,同埋睇吓攝影對我地既影響,就算影唔影相都要知。What We Want? (我哋想要乜嘢?)、What We See? (睇到啲乜嘢?)、Who We Are?(我哋係邊個?)、What We Do?(我哋會點做?)、Where We Go? (我哋會去邊?)、What We Remember? (我哋所記得嘅又係乜嘢?)。呢本書分咗呢六個範圍去探討攝影帶嚟嘅改變。文字比之前嗰本書多少少,但每篇文章其實都只係兩三頁,而且唔係用嗰種好學術嘅寫法去寫,絕對唔會隻隻字都明但係加埋唔知佢講乜。
主流攝影好似永遠都係得兩大範疇、唔係畫意攝影就係紀實攝影。一班人喜歡影花了蟲魚,大山大水,以唯美光影為主,大家睇完之後會話:「嘩!影得好靚呀」,就完。另一班人就喜歡去捕捉眼前嘅景物,凝聚一瞬間,針對相機既紀實功能去使用攝影。時間好似一條直線,一去不返,而我地只能透過攝影去捕捉眼前既景象,留住呢一瞬間(當然再細緻討論既話攝影仲有好多其他類型),但最多人使用攝影既方式,對攝影嘅討論同埋思考,都係呢兩個範疇為主。
The Photography as Contemporary Art
因此最後想介紹The Photography as Contemporary Art。佢有別於傳統攝影書嗰種人像、靜物、風景等等既慣常分類。作者Charlotte Cotton用咗If This is Art、Once Upon a Time、 Deadpan、Something and Nothing、Intimate Life、Moments in History、Revived and Remade去劃分唔同嘅章節。由呢個劃分我地可以睇到作者對攝影嘅反思。究竟喺當代藝術創作中,攝影扮演乜嘢角色?攝影發展到今時今日,又有乜嘢可能性?
喺每一個章節,作者先會用一兩版去講述自己就住某主題既睇法及論點,然後再介紹相關嘅藝術家或攝影師,藉著佢地哋嘅創作進行討論。好多時候,我發現攝影師同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嘅藝術家,對攝影嘅想法有往往有頗大差異,所認識嘅攝影師及攝影作品亦相當唔同。透過呢本書,我哋可以睇到更多藝術家究竟點樣用攝影,由媒介嘅本質,攝影語言、攝影跟當代藝術既關係進行探索,書裡面有唔少比較顛覆性嘅例子。呢本書2004年出版嘅時候只有七個章節(嗰時雖然已經開始有數碼攝影,但只係處於起步嘅階段,手機攝影基本上仲未發生),隨住攝影既發展,每次新版Charlotte Cotton又會再加一章,到2020年新版,呢本書已經發展到有九個章節。
希望呢三本書可以幫到大家對攝影有更深入既認識同發現更多攝影創作既想法。
文:葉曉燕 Rachel IP
原文刊登於 《迴響》第11期 (2021.5)
https://resonate.hk/
https://www.facebook.com/ResonateCantonese/
《迴響》係一本屬於香港人嘅粵語文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