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了不到十期播客節目的我學會了什麼?
摸索音頻剪輯到現在,正式的播客節目作品還不到十份(時長在30min以上)。
除卻播客節目剪輯外,剩餘的是一些國內外在校生們的結課設計作品(時長在5min~30min之間),呈現形式與播客類似。
今年開啓新生活之後,它成為了我比較正式的一個(不太穩定的)副業。前前後後加起來,已經拿到了總合計約四位數的收入。
算了一下,截至今天,一共是十一份作品,再加一份只參與了降噪處理的作品。
音頻剪輯/播客剪輯,這是一個入門門檻極低而耐心、細緻、專注必不可少的工作。
在為數不多的經驗里,我學到了什麼呢?
前期工作
策劃自己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其實,我也只製作過這三期了啦)播客節目時,我都會提前列好錄制內容涉及的大致問題/談論話題,還在錄制開始前(至少)三天將這份提綱給到嘉賓手中。
在等待錄制的時間里,我會偶爾想一想,我們應該怎麼展開聊天,聊天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去提問,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挖掘對方更多的內容也好讓聽眾更瞭解這位嘉賓,諸如此類。想來,也是想假借記者的視角,去呈現嘉賓本身以及與嘉賓有關的更多內容。
也是啦,作為一個不那麼合格的host,我暫時出逃了。嗯,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再回歸。
音頻錄製
我製作的三期節目,錄音質量都挺糟糕的,主要體現在環境噪音上,這極大地增加了後期處理的難度。
如果是軟噪音,例如(一般情況下的)底噪——很好解決,不管是軟件降噪還是AI降噪,都可以處理得近乎完美。而一旦遇到了硬噪音,比如說錄制的時候挪動了錄制設備、說話的過程中樓上剛好在裝修、街邊不時傳來的汽笛聲之類,那這份音頻的質量就很難搶救了。
說實話,我也挺想向專業的音頻後期從業者請教一下,遇到類似情況,應該如何補救。
表達能力
錄音質量之外,我在表達能力上的弱點也暴露出來了。多次重復的口癖,提問時不通順,用詞不準確、反應能力慢,還有不夠有力不夠自信的聲音……哎呀!很氣人吶!
在剪輯合作者們的音頻作品時,音頻錄制、表達能力這兩個問題都遇到了。
棘手的情況下,我一邊剪一邊自言自語。
「怎麼可以這麼說話呢?」
「這可折煞我了……」
「這有點過分了吧……」
「這……這……這……」
「不行了,我要生氣了……」
……
嗯,類似於我們遇到很多很多瑣事還不停地叨擾我們的時候……妳懂得那種感覺的吧?
後期處理
第一次剪輯播客節目,是剪自己的第一期作品,在2021年的12月份。這期節目在本號發表過,《來聽聽我的小朋友們說了什麼吧》。
我在這期節目的剪輯過程中意識到了一個至今看來仍非常有用的剪輯思維。
一個小朋友在我開啓了下一個話題之後突然補充了關於上一個話題的內容,我覺得這部分的表達非常棒,想保留下來。為了音頻內容聽起來邏輯感更強,我選擇把這一段內容剪出來,挪到了上一個話題中小朋友說話時的某個時間段裡。
這裡用到的是重組技巧,考驗的不僅是剪輯者的語言敏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自主創造的能力。
And?
噢!還有一個問題!說話的時候,說著說著……沒聲兒了!對,比吞音還要過分的,吞聲!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表達某句話的末尾,聲音倏地一下,消失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很暴躁,本來很完美的一句話因為少了這幾個字(甚至是只有一個字)……聽起來就非常不得勁兒啊!
我甚至想過,從其他地方把出現這幾個字的聲音片段剪過來,但是咧,即便能剪過來,語氣也不對欸。算了算了,就這樣吧……
In conclusion
綜上,以下是我學習到的內容。
提前列好提綱,預設對話場景。很多時候,聊天場景會和預設的有所類似,調整的只是根據嘉賓的反饋進行補充的提問或是相對應話題的拓展。以及,和嘉賓是否會產生化學反應,和瞭解嘉賓背景、熟悉嘉賓所在年齡段、對即將呈現嘉賓的內容的思考力度也有關係。
選擇合適的錄音空間。切忌太空曠的區域,切忌嘈雜空間,舒服、(盡量)安靜為宜。當然,專業的錄制空間最好不過了。若涉及真實場域下的聲音live,如行走森林、市集采風等,此條內容可不作數。但,應以不影響聽眾收聽內容為最低標準。
對話過程中刻意注意自己的字詞句表達。根據個人經驗,說話過程中是可以注意到自己的表達是否合適、是否恰當的,也許經過多次練習慢慢上道了也不失為一種成長。更新我的聲音日記時發現,我的表達稍微好了一些些呢。(啊……僅限於面對我自己的時候。)
刻意控制說話的音量。音量調平不是萬能的,剪輯師們遇到音量不齊太糟糕的素材時,也會很崩潰的。誰不喜歡抑揚頓挫/錯落有致還不失質感和力量的表達呢?
切勿觸碰錄音的設備,包括周遭的硬物。挪動設備等硬物產生的噪音真的是後期硬傷。為了剪輯師們少痛少崩潰一點,麻煩播主們注意下吧!
正式對話之前,先與嘉賓閒聊,循序漸進地切入節目議題。對,可以讓錄音設備從閒聊時就進入工作狀態。找到和嘉賓聊天最舒服的狀態之後再開啓錄制計劃,應該會很棒的吧~
待補充……
好啦,以上是播客製作中非技術層面我學習到的內容。應該還有被我暫時忘記的,一口氣寫下來的內容自然也顧不上再回去細想了,後續想到了遺忘的部分再補充/再更新吧。
至於技術層面的,我還在總結中,應該會寫成一個系列。
以及,關於如何開啓副業之路,我走過一些彎路,錯過了本不該錯過的機會。會為此遺憾,但也會因此感恩:正是因為這些錯過,我才會有長進啊。
也曾想過把過去的經歷總結成經驗寫出來,但怯於經歷尚且不夠豐富,沒有資格寫出這樣的一份攻略,就……再等等看吧。
相信——我會有更好地成長的!
嘿嘿,不管能否填上以上這些坑,先把坑挖了再說。
本篇紀錄收尾前我還想說,夢昕一直在接音頻剪輯(主要是播客節目剪輯)的項目,如果有哪位播主想與我合作,請與我聯繫。(非常期待!)
P.S. 作品鏈接請查看這裡:夢昕的小耳朵計畫。
又P.S. 關於「AI替代剪輯」的議題,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
以及,不管在哪一個領域,二八定律似乎永遠逃避不了。
嗯……未來的文字裡再細說吧~
(看,這個人又開始挖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