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阿嗅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書 4.1 | 吃頓好的,人生觀都能改變(?)

阿嗅
·
·
阿嫲的豬油網
第一天:當講到「吃飯」這件事,第一個出現在你腦中的場景是怎麼樣的?你在這個場景中是甚麼角色、怎樣的狀態?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它。

每年新年阿嫲都會拿銀行的利息錢請一家大小去酒樓吃飯。菜叫滿一桌,會有她喜歡的Tom Yam尼羅紅,有時候是清蒸石斑,辣椒螃蟹,她喜歡現場挑螃蟹,螃蟹擠在一起吐泡泡時她會一隻隻拿起來看,滿意的放到秤子上,通常一隻是兩公斤大小,那時一公斤是80塊吧

2019年那頓利息飯我沒吃到。阿嫲和姑姑們說去吧去吧一起去吃。可是爸爸的情況好像不太好,就留在家裡陪爸爸。不是不想去。但怎麼去。

誰知道2019那頓是最後一頓阿嫲請吃的飯。阿嫲常說,要會省,但吃不用省。記憶中她平時就會去巴剎買豬肉、魚、雞蛋、香菇、海蔘,還有不同青菜回來煮。新年時更是幾百塊的豬肉,幾千塊的海參、魚蝦、香菇、干貝那樣買,沒有在省的。團圓飯是年初二吃,那時姑姑們和姑丈還有他們的孩子都會來,一餐飯開三、四張麻將桌,鋪上報紙後上菜。一道菜裝成兩大碗,湯也是,鋪滿長長一桌。吃五輪。芋頭扣肉、酸甜魚、蒸石斑、炸春捲、炸雞翅、南乳肉、釀豆腐、海參燉豬腳、白斬雞、魷魚豬骨湯、花椰菜炒番茄等等等,越後面來的人吃到的就越少。

後來的幾年阿嫲就不下廚了。以前她在的時候會弄豬油網,媽會弄餡料。做春卷。馬蹄、紅蘿蔔、馬鮫魚、香菇剁碎碎,加上豬肉碎,加點蠔油、麻油和生抽,就和成了內裡。豬油網包著它們,妥妥的一條條,下油鍋炸,上桌後豬油網不見了,春卷還是一條條的,不會散。

我通常吃第一輪。坐在阿嫲和爸爸旁邊吃,跟趕著回新的二姑丈一起,偶爾還有四姑丈和兩個表弟妹。新加坡來的都比較趕。怕遲了出去會塞。

今年新年跟老師和同學吃的應該也是最後一頓新春聚餐。我們去Havelock的阿一鮑魚飲茶。老師叫來一輪點心,說「這些都是經典的,讓你們嚐嚐味道」,間中或有揶揄,看到小蛋撻他說,偷工減料的你們說「好可愛喔~~~」誇張的語氣笑死一桌子人。但你知道的,老師的玩笑不只是玩笑。

「我看你啊,就只懂得吃。」至於怎麼做,也就一知半解了。是這樣沒錯。

每次跟老師吃飯,都是一次反省。老師要我們識得滋味。也要懂得廚師是怎麼做菜的。吃是這樣,讀書也是。

而阿嫲總是會讓我們吃好的。也要我們識得好滋味。想起「吃飯」,我第一個想起的是弄豬油網的阿嫲,豬油網看似不健康,脂肪多又多工,可下油去炸就化掉了。久了也沒有臭油味,不像腐竹包的春卷。幾年前開始,媽媽就用腐竹包餡,下油炸,剛炸起來的十分鐘最是香脆,可放久就軟掉了,不成形。後來讀報導,才知道腐竹吸油,沒有想像中的健康。

阿嫲只是把自己吃到的好吃東西煮給我們吃。後來也不再想改變我們什麼。應該吧。她像豬油網那樣,穩穩裹住一切碎屑與滋味,成形後下油炸。熟成時網也隨即化成內裡。這樣最好吃了,也不會散。

電影《面子》裡有句對白是這樣的:「吃頓好的,人生觀都能改變」。

人生觀有沒有那麼容易改變我不知道。畢竟人多是用成見來做菜吃飯。但想起那些吃過和沒吃過的飯,想到的是做飯的,和一起吃飯的人。

還有那些不再。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