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這本書寫得很好,有一些我們習慣的行為模式探索,也有關於情緒的探討,書中不少的案例有運用薩提爾的理論跟雕塑進行,如果當你發現好像生命中有些事件重複的發生(例如為什麼一再的遇到職場霸凌、感情都因為同樣的因素而分開),為此而受傷,感到困惑,建議你可以看看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找到答案喔!
以下摘錄書中文句,我覺得是給自己的提醒,也分享給大家。
1. 無論你今天過得如何,只要你願意,你都可以變得更好。
2.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你我的一面鏡子,透過別人,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真實的自己。我們之所以看到對方不好的一面,是因為,我們會把自己隱藏的內在投射到別人身上。
3. 信念是思想裡最關鍵的元素,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方向,同時也間接決定了一個人活著的狀態。因為,信念決定了人的行動,不同的行動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4. 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認為:生活中百分之十的事情,是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決定;而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則是由我們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
5. 生活中有百分之十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百分之九十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6. 事情總是兩面的,有一利就會有一弊。當我們試圖抗拒那些弊端的同時,也會因此失去那些我們追求的好處。
7. 每個背叛者的背後,都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人格,就像人體的骨架。有了骨架,肉身才能有所依附,才能構成一副好體格。人格,也是思想的骨架,沒有這副「骨架」,知識和技能就可能成為破壞者的幫兇。
8. 你一邊說著很累、很疲憊,可是你卻一直讓自己處於這樣一種你不想要的狀態,這一定會帶給你甚麼好處吧?如果其中有好處的話,會是甚麼呢?
9. 改變,從你看見自己的模式開始。
10. 一個不斷重複的行為,一定有著隱藏的好處。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好處,一個人是不會這樣長期去做的。
11. 你沒有太多能量去背負他人的命運。
12. 獲得幸福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外尋求,從刺激反應中滿足自身。透過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獲得幸福的來源,這種滿足是靠外在刺激得來的,不僅短暫,而且危險。另一種是透過內省獲得平衡,經由對心靈本質的了解,由內而外滋生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種幸福感不依賴任何物質。
13. LOVER原則
l Learning
學習。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無論是獲得成功、還是遭遇挫敗,只要我們抱著學習的心態,就一定能從中學到什麼。當你保持學習的狀態,你自然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l Outcomes
效果。張國維博士說過,一艘沒有目標的船,海上吹什麼風都不是順風。當你清楚自己要到達的目的地,並為之設定方向,不管吹什麼風,你自然會調整你的風帆,讓四面來風為你助力。
l Value
價值。一切行為背後都有它的正面動機,任何事情的發生總有其價值所在。一塊石頭是絆腳石,還是墊腳石,全看你把它放在什麼位置和如何使用它。意之所在,能量隨來,只要你心中有價值,你一定能從外在發現萬事萬物蘊藏的價值。
l Ecology
整體平衡。任何事情必須是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整體平衡狀態下,才能夠長遠發展,只要有一方的利益沒有顧及,一定會招致某些力量的對抗、攻擊或破壞,因為大自然會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事情回歸平衡狀態。
l Responsibility
責任。當一個人開始懂得主動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時,那一刻他已經拿回了人生的主導權。
14. 為了孩子能安全、健康成長,大多數父母都會希望孩子乖、聽話,並因此給孩子設置了種種限制,以確保孩子生活在一個可控的安全範圍。這樣做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變得很乖、很聽話,從此習慣於活在窄小的舒適空間裡;另一種可能是孩子為了反抗父母的限制,從小學會了挑戰規則,以叛逆的形式挑戰父母的權威。
15. 從小為了孩子的安全而限制孩子,就像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孩子長大後卻抱怨他不會飛。
16. 面對恐懼,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
如果我這樣做了,會發生什麼?最壞的情況是什麼?這個最壞的結果,我能接受嗎?如果最壞的結果我無法接受,為了避免它發生,我現在可以做甚麼呢?最壞的事情發生的機率究竟是多少?
17. 情緒只是身體面對外面世界的一個自然反應,它是潛意識給我們的一個信號。如果我們接收到這個信號後,強行去壓抑的話,它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如果我們任由情緒宣洩、發展,那可能會傷害到其他人。所以,正確面對情緒的方法,不是管理它,而是看到它、接納它。
18. 沒有負面的情緒,只有情緒帶來的負面行為。
19. 承認和接納我們的情緒,並不是因為它是對的,而是因為每種情緒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功能、存在的理由,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力量。比如說:「嫉妒」可以告訴你,你最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多麼渴望得到;「悲傷」可以療癒傷痛;「焦慮」能讓你聚焦未來,防患於未然;「無聊」能讓你深思生命的意義,並採取行動予以改變;「恐懼」能讓你注意安全,提醒自己做事的邊界。
20.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從黑暗穿越到光明的那一剎那。如果接納了自己的情緒,覺察到自己的內心,帶你抵達幸福的那個擺渡人,一定就是你自己。
21. 情緒就像是一個執著的快遞員,如果不收下它帶給你的包裹,它就會一直催促你,提醒你注意它的存在。
22. 別人傷害你一次,你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很多年?
23. 「恕」字是「心」上一個「如」字---心寬了,心就自如了、自在了。所以,寬恕是關於自己的,是自己修煉的成果。就算別人有錯,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放寬心態,內心就會變得平和自如。原諒的焦點在別人,寬恕的焦點在自己。
24. 當你因為曾經的傷害、過去的仇恨而夜不能寐時,不妨讓自己站得高一點,去看事件中每一個人的處境,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探尋不同的真實。
25. 宮崎駿說:「內心強大,才能道歉;但必須更強大,才能寬恕。」
26.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你自己,你如何能指望別人喜歡你呢?
如果連你自己都看不起你自己,你又指望誰能看得起你呢?
有不喜歡你的,同時,也有喜歡你的。
可你為什麼總把目光放在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身上呢?
你沒有太多能量背負他人的命運,也很難改變或者控制別人,
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
27. 當你感到焦慮時,試著把焦點拉回到當下,問自己:面對未來可能的威脅,現在該怎麼辦?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來減少未來可能的損失呢?於是,你的焦點就回到了解決方案上,而不是把精力虛耗在無謂的擔心上。
28. 人類是有情感的動物,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很容易被捲入情緒中,任由情緒牽制。其實,在自身與情境之間有一種空間感,而「超越」,就是創造這樣一種空間感,讓我們可以從一個具體的情境中抽離出來,從更高、更廣、更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去看待事情,用新的途徑去達成你想要的效果。
29. 超越的方法有三種:換位思考法、時間線(從終為始)、看到更大的價值。
30. 有人丟了戒指,鬱鬱寡歡,是因為他只看到了戒指的價值,卻看不到健康的價值;有人因為伴侶不小心損壞了財物而加以責備,是因為他只看到了財務的價值,看不到夫妻情感的價值;父母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而指責孩子,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成績的價值,看不到孩子心理健康的價值。
31. 曼德拉當年能夠寬恕他的政敵,是因為他看到了國家安定、民族和諧的價值。
32. 當一個人在決策時能看到更大的價值,自然不會因為更小價值的損失而介懷,反而會打開胸懷,超越無意義的對立。
33. 面對語言的攻擊,我們其實並沒有受到傷害,只是感覺到了受傷害。我們要學會,面對他人的讚美,報之以微笑,不全當真;面對他人的貶損、攻擊,不惱羞成怒、反唇相譏。他人的喜歡與討厭,都與自己無關,做自己就好。沒有你的允許,沒有任何人可以用語言來傷害你。
34. 自尊,是指個人基於自我價值而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與自我尊重。
35. 所謂的「失敗」,只不過是事情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而已。
36. 一般人說的自信分為兩種:
一種是建立在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上的自信,這種自信會因為過度而演變成自大,其實是一種虛假的自信,是自卑!是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才需要依賴某件事情來建立信心,彷彿自己人生的價值只有透過外在的成功來證明。這樣的自信是危險的,因為一旦賴以支撐其自信的外在事物消失,人生也會跟著坍塌。
另一種是對自己這個人的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即使他人把我貶得很低、很不堪,即使我遭遇了挫折、失敗,可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依舊存在閃光的地方,知道自己能成事。這種自信不以任何外在的事物為衡量標準,是發自內心地、無條件地主觀相信,這才是真正的自信。如果是這種自信,就不存在過度的問題,因為越是自信的人越平和、越不居功自傲,他根本無需依賴任何外在的事物去證明自己,他們相信自己,並尊重他人。
37. 灑脫是接納,而冷漠式隔離。
38. 一個生命力豐富的人,肯定有敏銳的感受能力。
39. 一個人之所以會選擇用冷漠來面對世界,用隔離來應對世情,是因為他內在的力量不足,所以不敢面對自己的脆弱。所以,冷漠是內在匱乏的外在表現,是因為害怕失去或者得不到而採取的一種逃避方式。
40. 布芮尼˙布朗說:「讓人變得脆弱的東西,也讓人變得美好。」
41. 只有當你真實面對自己的悲傷和傷痛時,你才有機會去療癒他們,才會更容易從傷痛中走出來。當你開始勇敢地療癒創傷時,你會一天比一天更灑脫。
42. 黑夜與白天交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有快樂就一定會有悲傷。一個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那些看似永遠快樂的人,並不是沒有痛苦,他們只是用麻木去掩飾痛苦,讓自己看起來快樂而已。
43. 看起來永遠開心的人,卻是離生命最遠的人。
44. 當你把焦點放在對方暫時做得不夠的地方時,你無形中已經把他放在了「錯」的位置,這自然就觸發了他的防衛機制,他的心門也就因此而關閉了。當一個人的心門都關閉了,你要如何與他溝通?所以,究竟是對方無法溝通?還是你讓對方變得無法溝通的呢?
45. 父母要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46. 一個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於不斷嘗試,敢於不斷創新。
47. 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父母認知侷限所限制的領域,於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有些人二十五歲那年已經死了,直到七十五歲那年才埋葬。他們死的並不是肉體,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信。
48. 孩子的翅膀,就是他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慾。身為家長,如果我們處處對孩子設限,事事要求孩子聽話,這無疑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扼殺了他的這種天性。一個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你又怎能指望他長大之後展翅翱翔呢?
49. 當一個人安全感匱乏時,為了增加自己的確定感和可控感,他就會不自覺地操控身邊的人,特別是那些弱小者,讓別人按照他的意願去做事,甚至是過一生。他以為這樣是「為你好」,其實,他只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掌控感和確定感,讓自己感覺更安全而已。
50.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時,他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斷提升生活中可空的部分,也有能力去因應生活中不可控的未知,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他身邊生活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自己,享受自由愜意的人生。
51. 敢於示弱、敢於承認自己需要依靠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
52. 不會說話的人,能說到讓人心如死灰;會說話的人,可以讓人心生歡喜。
53.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事情上時,就容易忽略了人,看不見人的情感、人的需求。事情就會有對錯,而對錯,都是由人的標準與立場決定的。
54. 當一個人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往往會習慣性地去證明對方是錯的,但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錯的。當別人說自己錯了的時候,他就會反抗。反抗就會產生對抗,就會導致關係緊張。
55. 看到對方的價值,關係才會更親密。
56. 修復關係的三步驟:敢表達你的感受/把抱怨變成請求/勇敢地敞開自己。
57.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呢? 現在,請你不要去想一隻白貓,不要想一隻有長長尾巴、正在偷吃魚的白貓。當這樣說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我說的畫面。通常妻子會對丈夫說:你是不是又在想那個女人。媽媽會對孩子說: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啊? 老闆對員工說:最近遇到什麼困難嗎? 爭執中的妻子對丈夫說:你敢打我? 你試試看。
58. 有些事情你不說,別人不會去想;可一旦說了出來,人的神經就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你所說的那些事情上。
59. 當我們給話語設置正向的框架、正向的範疇時,同時也就暗示了對方做出正向的反應;反之,當我們設置一個負向的框架時,對方也會被引導做出負向的思考。
60. 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愛自己,有的人則教會別人如何傷害自己。
61. 當你知道未來某些事情必然會發生,而自己又無力扭轉的時候,你提前知道又有何意義?還不如把焦點放到現在,去勇敢面對、坦然經歷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那份挑戰。(算命帶來的苦惱)
62. 如何才能走出自設的牢籠?你可是是從那些不確定的事情開始。人生何嘗不是一部電影、一局遊戲呢?你是希望這局遊戲的一切都是確定的,還是希望他充滿變化和未知?哪一種會更值得期待、更充滿驚喜?用玩的心態去過你的人生時,你的人生旅途才會變得更精采有趣、處處都是驚喜。
63. 如果你想要遇到一個更好的人,先從準備一個更好的自己開始。
64. 陪伴就意味著放棄部分自由。
65. 一個人能夠與他人連結,是因為他能夠與自己連結。
66. 運用「我選擇」替換「不得不」的練習。
67. 你現在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你的資源。
68.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Satir
69. 秀才過河的故事,甲秀才找船,以及打造船的原料,乙秀才找船,第二個問題直接問村民如何過河,往上游走可直接涉水。
70. 重擬問題: 重新定義所謂的困難,問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71. 你的焦點在哪裡,你的經歷就在哪裡,你的人生就在哪裡。
72.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