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uncanLa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在香港看金馬60

DuncanLau
·
·
金馬60是一個重大里程,而對香港來說,也別具意義。

我不肯定香港人以前有多關注金馬,雖然一直有香港電影得到提名不同獎項,甚至勝出。但應該是中國突然禁止他們的電影參選之後,香港人似乎開始更多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體現一國兩制,他們不參加,卻沒有明言香港也不能參加,於是有電影人更積極參與,還出現黃秋生被選為最佳男主角,大家真是覺得沾了一點光榮。

不過,背後仍有代價,參與金馬獎的電影,幾乎都不可能在大陸放映,在可能的市場上,是一個損失。但其實,過去幾年,不少港產片因為題材太本土,大陸的市場根本不感興趣。而本土意識抬頭,不少年輕電影人反而專注發掘屬於香港的題材,更能從心所欲,在疫情期間,出現了一個本土電影的小陽春。

今年適逢六十週年,雖然沒有本港電視台轉播,但在網上觀看是輕而易舉。未開始之前,傳來電影《年少日記》先得到「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令港人振奮!而開場的五分多鐘的短片,剪輯了多部過去金馬獎電影片段,包括多部香港電影,其中黃秋生和梁朝偉似乎佔很大比重,其實也說明,香港電影在八、九十年代的影響力和成就,在東南亞地區有主宰的力量,自己是感到唏噓不已。

其後再有多位香港電影工作者贏得奬項,包括《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奪「最佳新導演」,不過,自己最感意外和感動的,是見到《直到我看見彼岸》得到「最佳劇情短片」,而導演何思蔚亦上台領奬。這是一部學生製作的短片,沒有太多人認識,自己年中在鮮浪潮電影節中看過,也在自己一篇《香港慢步足跡:屯門》中提過,因為電影以屯門為背景,拍攝相當優美,故事亦合時宜,因此今次見到其得奬,真替團隊(自然也為自己獨具慧眼)高興。

請容我偏心一點,刊載導演何思蔚的得獎照片。(攝影|羅柏麟)

《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拿到「最佳新導演」,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發放消息,指他的父親是現任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引起一點尷尬,因為自從中國禁止自己的電影人參展之後,港府雖未有完全跟從,但不時發出勸喻,要求本港電影從業員謹慎選擇,(因為參展金馬的電影,等於不可能在內地放映)。但不少年輕電影人情願拍攝自己喜歡的本土題材,已經不理會內地市場,也因為要在內地放映,劇本已經先要被審閲,所以他們情願放棄。因此高官兒子做出了這種事情,也不肯定尷尬的,是誰?

今年金馬舉行之前,相關官員又一再強調,甚至針對有人情願放棄內地市場的做法,日後再有甚麽盤算,實在難以估計。事到如今,港台兩地的官方交流已近乎零,而民間的接觸亦不時有留難的情況,部分台灣電影很難在港上映,即使是電影節只放一兩埸的,也不容易拿到准許證。早一陣有多間台灣大學來港做招生展覧,所謂名字中有「國立」兩個字的,一是遮蔽這兩個字,一是放棄參與。而政府仍派員到場,檢查所有宣傳單張小冊子,用人手塗黑所有相關字眼!所以,今年可能港片在金馬有些成績,會不會觸動某些人的神經,下年會嚴格不批准呢?

作為香港人,自然想捧港產片場,但今日的本土市場非常單薄,資金來源也十分難找,每年能開拍的電影不多,昔日的甚麼大卡士警匪片,或者古裝武俠片,都已成絕響(或是合拍片的天下)。港片的未來是令人擔心的,而從今屆金馬看來,隔近地區的發展似乎又進一步,例如今年便有《五月雪》和《富都青年》兩部馬來西亞背景的電影,而且都有不錯的口碑。而日本韓國的早已走向國際,得到認同,甚至拿下奧斯卡最佳電影!另一邊的泰國越南甚至澳門也見到其進步,今次金馬60適逢其會,台灣也向世界展示其電影軟實力的一面,多元的題材,工作人員的份量,也正在向國際化進發。

正所謂沒有比較,便沒有傷害。但看到此消彼長的情況,一方是雄心壯志向下一個里程走過去,另一方卻固步自封,走內地化的路線。將來,不知道會不會有港產片,要包裝成另一個地方的電影,才可以到金馬參展呢?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