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財務家務的二三事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首先先恭喜@匪類女紙 即將邁入婚姻,應這位準人妻的要求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婚姻中夫妻雙方財務及家務的一些想法。

財務獨立之必要

我所謂的財務獨立不僅僅是雙方都要有賺錢的能力,而是我認為某一方也不該將自己賺來的錢通通交給另一方,或許很多女生會用「安全感」的理由期待男方把薪水通通交給自己,抑或是男方想主動表達自己是寵妻魔人於是乖乖奉上每個月的薪水,在我認為這都是很破壞感情的一種方式,為什麼呢?

試著思考一下,當你每天辛勤工作忍受被老闆客戶折磨所換來的薪水,在每個月薪資轉帳日的時候就直接轉進另一半的戶頭裡,而自己每個月領固定的零用錢,假設有突然多出來的支出還要跟另一半開口要錢,不覺得很荒謬嗎?明明是自己賺來的錢,為何還要看人臉色?或許以愛之名看似偉大,但那只是感情好的時候心甘情願,感情不好的時候會覺得不僅沒有尊嚴而且錢還可能討不回來,根本就是人財兩失啊!

而管錢的那一方也不要自以為是賺到,殊不知當另一半把財務規劃的重責大任交到你的手上,其實是讓你多了更多的壓力,也給了對方更多的理由來責難你財務規劃不佳,甚至還會不時像查報表一樣要你交出每個月收支明細,別把這一切想得太夢幻,以為財務交到自己手上就能任自己享用,其實是讓自己成為了免費的會計,也讓對方永遠學不會理財,等到感情破裂的時候再來指責管錢的人把錢私吞,事實上這一切都只是因為財務沒有獨立之故。

互相跟輪流的不同

財務跟家務一樣,許多人都說要分工,分工並不是真的每次都一人一半,出去吃飯的餐費一人一半,而洗碗也是一人一半?這樣會不會太過不合情理?

有些人會規劃一三五是誰倒垃圾,而二四六是另一個人,其實我個人認為也不需要分配得那麼詳細,每個人都有擅長及不擅長的部分,而兩個人的工作性質及忙碌程度也可能不同,什麼都要一人一半其實實務上很難執行,「互相」的概念就是我看你忙,那這事情就是我做,而我今天比較晚回家,那我就收拾善後等等,甚至對方把家務都做完了,那也可以幫對方按摩當作補償或是買個宵夜慰勞一下,這就是互相的概念,而不是今天我做,明天就該是另一個人做,假設每件事情都要這麼沒有彈性,那遲早相處會出問題,畢竟每天都會有突發狀況,我們抱持著彼此體諒的心情,倘若你的付出對方並沒有察覺,請務必一定要直接開口邀功,口氣務必溫和,最好可以提出合理的補償方案更好。(因為男生通常粗神經不會知道女生想要什麼)

全職媽媽到底該不該要求家用?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前提是有賺錢的那一方到底有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給家用?有許多女生的想法很單純,假設我生了小孩,我每個月希望可以拿我原本工作的薪水,因為那是我辭了工作換成育兒所該得到的補償,這個觀念乍看之下沒有錯,但必須要衡量另一半的薪資所得而定,假設男方在支付了房貸(房租)、孝親費、家用品、學費......後已經入不敷出了,全職媽媽還指責老公沒有給自己家用,是不是太過於勢力了呢?畢竟照顧孩子是父母親的天職,如果覺得自己需要用錢,那就該把小孩託人照顧,自己趕緊出去找工作才是,而不是跟老公抱怨誰誰誰的老公給了誰每個月多少錢,那是別人的造化並不是我們自己,真要比較可是比不完啊!

我個人還是主張女性要生兒育女之前,請務必要先有工作及存款,否則以現今社會的現況來說,單薪家庭其實不足以支撐整個家,全職媽媽其實還是需要常常自掏腰包買許多育兒用品及應付許多日常開銷的。

別以為邁入婚姻會讓自己財產增加,實則相反

許多女性在仔細評估過後發現婚姻不僅不會讓自己變有錢,反而是讓自己的自由度下降且支出變多而選擇不婚,我相信這也是越來越多人晚婚的原因。

未婚的時候自己賺自己花,但當你與另一個人的家庭連結時,就會多了許多開銷,雙方父母親假設年老需要一筆錢治病,抑或是因為組織家庭而需要買房子而多出了房貸壓力,更不用說生兒育女的養育費,怎麼想都不會是讓人財產增加的一個選擇,那為什麼我們還要步入婚姻呢?

因為我們想跟愛的人相互陪伴到老。

彼此的陪伴需要花很多的金錢、心力,需要經過人生無數的磨練才能成長,「斤斤計較」跟「沒有限度的付出」都不該存在於婚姻中。

我沒有很多年的婚姻經驗也沒有很豐富的人生體驗,能給予未婚朋友們的建議也無法面面俱到,但願大家都能找到價值觀相近、EQ高且不斤斤計較的另一半。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

【兒童繪本】爸爸總是有辦法

我們與精神疾病患者的距離或許比想像中的還要近:《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