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发展看政府决策并兼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由于工作原因,出差还是有的,北到京城,南到深圳,西到成都重庆,我本人是在东部的二线城市,疫情发展到现在,张文宏也在微博上吼了好几回嗓子了,但都吼不来效果。之前的跟疫情共存视频那会儿也被喷的一无是处,到后面甚至是公众空间都有点反感其中规中矩的文风,看似满文道理,读下来甚至于有点鸡汤文。大众都在期待着解封和从前一样,但今年年初,等来的确是层层加码,无奈叹何时是个头。甚至于北上广深,今已经沦陷了两个,之前上海每次有疫情,都是精准防控,不似其他省市一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全城检测与封控,媒体都赞曰先进防控经验,甚至于去年年底的一波浙江疫情源头,都有点罗生门,到底是不是从上海来的?后来的疫情传染来源,也越来越神了,推到快递物品身上。反正我也不是专业人士,算将信将疑。但现在这一波着实有点狠了。没办法,数量上来了。现在全世界已经只有中国这一个先进经验了。要想中国跟进,根据既往的制度更新经验,要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出来,媒体公众讨论发酵,政府定调之后才会跟进,这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不得而知,只能说,看情况。
忘了说今天的一个的情况了,促使我码下这些的原因,是因为我今天遇到一个我认为最严格的封控,有史以来。哪个城市不说了,即非本市之人,不论其所在城市有没有感染病例,皆需要阴性检测报告方能放行,即需只要非本市皆需要自证清白。这是我见到过最严格的了。这使得城市之间流通成本贼高,完全抛却了精准防控。从绿马到行程码,从行程码到核算检测报告,到断航断高速,甚至于一些原地待命之说。一些行政命令激进离谱。丝毫未考虑到合理性,也就是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权衡畸形,使得命令的被执行者不知所云。而且命令一旦下达,几乎没有商量余地,相对人无法进行抗辩,抗辩或者不遵守皆被视为违法,甚至于会被投入监狱,恣意性太强。我们不考虑政策下达者的主观意图(乌纱帽),从客观情况来看,一刀切的成本是相对人来承担大头,再次延申到全体人(第一受损者是相对方,第二受损方是全体,相对方受损程度大于全体)。相对人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从前面的现象升华下。想来探讨下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指导,平行,还是什么。就我之前所接触的一些来看,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政府与市场是平行的。政府专门管市场管不到的,比如公共设施,大型的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第二类:政府是市场的一份子,是比较大的一份子,其运行决策对市场很有影响力,类似于币圈里面的庄家;第三类:政府指导引导市场,利用其权力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我所理解的市场,我给它命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体。没有好坏是非之分,即美国有美国的经济体,发达的经济体,落后也有落后的一套交易物质机制。那么这个经济体的重要传递信号我归纳起来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价格信号,第二个就是命令的信号。价格信号是一个一个协商出来的,这个共识是一点一点传播出来而形成。而命令的信号,则是由权威而形成,权威也算共识的一部分,但权威的形成因形成的原因不同,存在不稳的可能,所以权威而形成的命令较之于价格失灵与偏离的可能性更大,所带来的不公正性概率也更大。前述讲的是两种影响因素的影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是客观存在的,即不以第三方的意志为转移,你在预测市场的时候不可忽视,因此有些经济分析学者在分析的时候,会把政府权力放进市场的影响因素里面进行决策。从而得出简单的公式,比如如美国的政府权力决策合理性为90%,那么作为对比,中国的决策合理性为百分之多少多少,然后再来进行市场的相对判断,这也是一个思考方式。
言罢,以上发散码码,也没啥核心思想,想要说的,就是把自己的思维逻辑顺了一下。随手码码就是容易变成意识流,流水账,到最后变成不知所云,有时你想要形成一篇文章,往往要定立论,定论据,定现有流派(一一评价并驳倒),然后再形成自己的一套,这。。。。好累啊。
以上。(写完又改了下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