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作者:蔡娪嫣 (原文發佈於2021年5月21日)
- 上半場防疫成功,讓你多久沒主動了解疫情?
- 病毒變異發展迅速,要有長期抗戰準備
- 守護正直與科學,即能縮減我們與自由的距離
台灣提升至第三級新冠疫情警戒,目前通報的群聚病例多是英國變種病毒B.1.1.7感染,它的傳染力高出4到7成,在130多個國家/地區造成慘烈死傷。台灣作為防疫資優生,未經歷過半封城,整體警覺性降低,疫情爆發正值初夏,民眾的口罩越來越戴不住。
我們不得不承認,還停留在去年的防疫認知與鬆懈的決心,已經不足以對抗病毒的瞬息萬變。慶幸的是,台灣還能借鏡世界各國示範一年多的教訓與經驗。
紐西蘭:科學防疫提早堵住破口
外國很多患者不清楚在哪瞬間遭感染。一年半以來,台灣總能找出每位確診者的傳播鏈,這項堅持卻在近期破功,連續新增上百例本土確診,導致實驗室資源短缺,指揮中心本周宣布不再針對所有個案做基因定序。
但實際上,新型變種病毒的出現使深入研究病毒結構尤為重要,因為基因定序能透露病毒如何移動、變種速度等訊息,協助辨明病毒來源、傳播順序並找到「超級傳播者」。
紐西蘭是少數還能掌握個案傳播鏈的國家,其疫苗接種率僅1.9%(台灣則才0.1%),但由於爆發感染初期即結合基因定序和流行病學調查,準確查明「誰在什麼環境下,怎麼將病毒傳播給誰」,所以儘管紐西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群聚感染,但始終沒有進入社區傳播。
一個著名案例:今年1月,紐國防疫旅館出現不明群聚感染。A傳染給隔壁房的B,兩人卻從未同時待在同個空間。學界當時以為飛沫與表面傳播是感染主因,故斷定B被感染是因為碰到A也摸過的公共垃圾桶蓋。
但最後發現,氣膠傳播才是原因。監視器畫面拍到檢疫人員進入A房,A摘下口罩接受鼻咽採檢。不到1分鐘後,人員來到B房採檢,但先前A房門關上時,因房門帶動氣壓流動,把A房被污染的空氣排入走廊,又在B房開關時排進B房,導致B摘下口罩進行快篩即中鏢。換言之,房門的開關竟成防疫旅館的漏洞。
氣膠傳播自去年5月就受全球科學家關注,直到今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才終於承認,氣膠傳播為新冠病毒傳染途徑之一。而這案例協助紐西蘭領先世界找到防疫破口,也證實健全的基因定序系統加上縝密疫調判斷,能協助政府善用科學防疫,匡列高風險範圍,妥善處理疫情爆發,避免長時間封鎖。
那麼台灣呢?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去年即呼籲,病毒氣膠可在空氣中存活至少16小時,在無症狀感染者不知染病,以及他人未配戴口罩或防護措施下,將導致最高傳染風險。安全的做法是將口罩戴好戴滿,但至今衛福部疾管署網站的新冠疾病介紹指引,仍未向民眾介紹氣膠傳播的可能性、協助包含防疫前線的所有百姓正確認知染疫風險。
澳洲:及早隔離、封鎖阻斷傳播鏈
澳洲維持少量確診已逾半年,除某些地區曾短暫封鎖之外,大多數國民都過著相對正常的生活,這一切都在沒有大量接種疫苗的情況下實現。就連白宮首席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也大讚,澳洲在遏止新型變種病毒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儘管澳洲直到今年2月21日才實施疫苗接種計劃,至今接種率3.7%。
怎麼抵抗狡猾萬變的病毒,澳洲已經示範給台灣看了:本土疫情延燒時,找到潛在確診者是關鍵。為了從潛在感染者開始及早阻斷傳播鏈,澳洲自2020年3月廣設得來速篩檢所,讓任何出現症狀的公民,都能自行驅車完成問診、測量體溫與篩檢。即使單日確診數下降,該國仍不輕易放寬社交限制,至今已進行約1500萬次新冠病毒測試,相當於該國2536萬人口的一半以上。
那麼台灣呢?從14日到20日,短短7天爆增1541例本土個案,直到本周廣設篩檢站前,所有本土案例都是透過就醫或疫調匡列,經由核酸檢驗以及血清採檢確診,以至於華航與諾富特飯店群聚事件中,採檢和結果確認需要數天,錯過及早發現傳播鏈的機會。
現在,台灣需要趕緊找出社區隱性感染者與黑數,各大縣市增設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症狀或接觸史、相對高風險者及早採檢。但我們篩檢能量儲備了一年,各篩檢站每日服務量仍有限,一天僅能服務約100至300人,導致每日預約、排隊爆滿。
割捨與人的連結,縮減與自由的距離
觀察不同國家拉平曲線所需時間,有效控制疫情到社交限制放寬、正常化,過程需要至少3到4個月。各國防控表現參差不齊,回歸正常化所需時間也不同,例如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Auckland)在去年8月至10月間經歷第二波疫情,僅花2個月就近乎消滅病毒;而巴西自去年10月爆發第二波疫情,至今仍未平息。
歐美國家由於確診數量龐大、疫苗部署進展快,正在邁向群體免疫。而台灣何時才能宣布解除半封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及康復人數計算出「解封指數」,若超過1,就還不適合宣布解封。
根據國研院國網中心建置的「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確診地圖」,台灣目前的解封指數升至1.507,很明顯我們還在疫情高峰徘徊,更遑論拉平曲線。
「瘟疫已經吞噬一切,再也不存在個人命運,只剩下休戚與共的群體命運。」
──卡謬(Albert Camus)《瘟疫》(The Plague)
在尚未普及疫苗施打之前,每位公民自主戴好口罩、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才能成功阻斷病毒在社區不斷擴大的傳播鏈。防疫任重道遠,絕對是長期抗戰,同時也要注意最近一項研究指出:「疫情產生的焦慮和憂鬱不容忽視,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導致比疫情本身影響更深遠的社會問題。」
焦慮亦影響政策,若沒讓大眾理解新冠疫情與科學知識,大家難免緊張,疾呼政府實施毫無意義的鐵腕限制。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說過:「大家心裡想『把所有場域關掉,疫情就會停下來』,但事實上把它關起來,疫情也不會完全停下。任何國家經驗都一樣,強度沒拿捏好,不到那時期就過強,反而會產生抗疫疲乏,導致人民反彈。」
避免過度輕忽,也要紓解過度焦慮,管不了他人的行為,至少能從做好本分開始。面對無形敵人釀成的有形災難,為了不傳染他人或被傳染,我們必須用強大的意志力,始終集中精神實踐公共衛生。正如卡謬《瘟疫》裡,主角李厄醫生(Dr. Rieux)的名言:「這並不是什麼偉大的救贖,也無關乎英雄主義,僅僅是做好本職工作而已……對抗瘟疫的唯一方式就是正直。」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
(未完待續)
21.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22.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23.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24.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6.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