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lora異想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後感|你好,這裡是記憶花店

Flora異想
·
·
你好,這裡是記憶花店/肆一

❤️有部分劇透❤️

記憶是人們珍貴的禮物,一旦離世了,記憶還有用嗎?他們的記憶對於還活著的家人朋友是否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呢?

通常會這麼在意離世人的記憶,多半都是因他們可能是意外或無法預期的情況下失去生命,他們的記憶才會對生者特別有意義。

如果記憶有氣味,那會是什麼味道呢?逝去的人,記憶會託付在何處?

這段文字就寫在書本的封面上,看到這段文字也讓我思考,記憶會有味道嗎?會有型態嗎?

圖片取自博客來

想起曾經看過一部韓劇,《看見味道的女孩》,裡面說著的是一位因為看見殺害自己父母的兇手,被兇手一路追殺,最後出了車禍,兇手依然追到醫院將其殺害。殊不知,兇手殺錯人,而這位女孩意外地活了下來,但失去記憶,從此後,她的眼睛就能看見味道的顏色。這是一部很有創意的劇,當時也相當著迷,若真有這等能力,對於許多需要找尋線索的事件都是極佳的工具,劇中的女孩當然也成為警方不可或缺的幫手。

然而記憶的味道若也是如此,是否也能藉由味道讓逝者的心願得以完成?但書中的故事並不是完成逝者的心願,而是讓還活在世上的家人朋友因著逝者的記憶得到救贖,得到釋放,至少解了部分心中的疑惑、擔憂、結。

書裡所說的幾個故事中都有一個重點,就是幫助生者恢復,讓他們從傷痛中重新振作,別一直沉浸在傷心裡。

而幫助這些人的主角自己也有著無法釋懷的心事,找不到出口,他一直找尋著逝去的母親記憶裡停留的物品,好讓他能藉由物品去找尋母親的記憶,進而找出母親死亡的線索。

世上一切的事,似乎都有它奇妙的連結,直到最後他終於找到,也救了自己脫離走不出的記憶轄制。

對於書上的這一句話相當有同感,不只是說給有家人朋友逝去的人聽,我想任何受過傷的人都能以這句話作為停損點。

P260:人的力氣是有限的,若是用力記住傷心,就會忘了美好的部分。

讓我最為感動的則是第五篇的「未來會在未來等你」,這是一對姊妹的故事,很觸動人。有時親人離世會讓在世的人感到罪疚感,以為是自己害的,殊不知,自己的親人又怎會責怪你呢?但我們始終無法原諒自己,這一篇的結尾很令人感動。看得我都默默流下眼淚。

如同書裡所說,與其花力氣一直聚焦在令人傷心的事上,倒不如多去回想那些相聚時的美好時刻,才是逝者最大的心願吧。

好友拍攝

這無疑又是一本溫暖的書,我很開心讀了它,似乎對於人的生命再次多了一層敬重,若真實生活中也有這樣能力的人,會有人想去委託嗎?相信會有許多想念家人、好友的人們,想藉由這樣的管道來解開心中的結或釋然吧。

以下是我喜愛的句子:

P5: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除了損壞的那些,一定也包含了許多美好的事物,只是因為失落而不小心忽略了而已。
不過至少可以為自己去做到最後要留下什麼,以及要讓什麼影響自己。只要記得幸福的片刻,哪怕只是微小片段,都能夠光亮我們的生命,在感覺到脆弱無助的時刻,溫柔地接住我們,讓我們不至墜落摔碎。
P6:不要過份用力地牢記著傷心,記得也要去接住生命中發生的那些美好時刻。
P7:在漫長的人生道路裡,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沒有誰擁有重來的能力,因此或許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盡量去珍惜現在。
有下雨的時刻,正巧也就說明了晴天的存在,今天過了,明天又會是新的一天。
P15:可以吵架,但要學會和好。
P62:淚水會侵蝕心臟與大腦,長時間傷著心會模糊時間,若在記憶崩壞的時候,添加上好的,便能滋養出新的花朵。
P65:有時候傷心是沒有根的。它們輕飄飄的,看似毫無重量,卻終日在你的身旁繞,每每想起,就像是流沙一樣拖著你往下沉。
原來傷心都是一樣的,沒有誰的傷心比較多。傷心裡頭不會有其他的東西,無論怎麼翻攪,都只是傷心,只有傷心。
P139:活著就會受傷,傷心都是歷程,人不會一夕之間就痊癒,而「好起來」是漫長的修煉。
P173:唯有繼續活著,才能生長出新的希望。
P186:原來人與人的生疏不是漸進式的,其實更像是一個句號,只需要一個恰當的時間點,同樣敏感卻蠻橫的年紀、同樣自傲卻自卑的時刻,於是斷裂了。而你們只能在這樣的分歧中各走各的路。
P197:年少時的氣盛,時常需要透過歲月的洗禮與修整,那些匆忙、那些不必要的自尊,甚至是非本意所造成的傷害,才都能夠得以慢慢被寬容理解與對待,於是我們學會和好,能夠給予重要的人溫柔。
可是要達到這些都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能把句號變成逗點。
P257原來所謂的「已經是過去的事」,其實並不是在說過去不重要、應該遺忘,而是現在的自己能好好生活著,才是更重要的事。
P260:人的力氣是有限的,若是用力記住傷心,就會忘了美好的部分。---封面背面的題字
P270:更因為記住了幸福的回憶,從此傷心就無足輕重了。
不再把傷心活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是記憶給予我們的禮物。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