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河:邀請大家來「匯河」的獨立書店
當白衣天使拒絕成為「天使」
「我們活在一個越來越艱難的時代,然後大家變得越來越孤單。」對於當代社會的氣氛,小綠如此感嘆。曾經,無論如河的「女工」們都是台灣人想像中,捧著鐵飯碗、天天吹冷氣的白衣天使,但現實中低薪、超時、各種剝削的護理環境卻逼得她們身心俱疲,差點加入「天使」的行列,「我們要很悲傷地告訴大家,真的很多人(護理師)去當天使了。」
為改變台灣醫護現況,在女工二號秀眉號召之下,他們共同籌組成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抗爭長達十年──可如此沉重的議題,總難以得到迴響。「我們很難接近民眾,護理人也很難找到我們!」小綠表示正因為這份具體的渴望,讓她們在 2017 年從五十組競爭人選中脫穎而出,成為準備歇業的老字號獨立書店「有河 book」欽點的接班人。
「我們稱為『無論如河』,就是再難都要走下去!」談起店名的意義,小綠笑著說,作護理、組工會、開書店每一件都很難,綜合起來更是難上加難,然而, 無論如河正在朝「三合一」的方向努力,「對我們來說開書店就是在組工會,你們(客人)都是我們組織的對象!」
護理是藝術不能沒有溫度
作為實踐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的護理,無論如河在書店開業時,便在河親會員制置入「居家護理」服務,更在 2020 年正式成立「居家護理所」。不過,光是讓大眾了解何謂「居家護理」便是大挑戰。
「真正的護理是要承接整個家的!」在小綠眼中,「護理」不只是關注病人,更應推及關心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台灣的醫療環境已經變成把病人當「一塊肉」,在醫院,生病就只剩開刀吃藥,嚴重忽略了護理;病人回到家,健保提供了「居家護理」,到後來卻也淪為「換管」(如鼻胃管)的附屬,只因每更換一條管路就賺進一筆錢,病人的健保卡淪為醫院的提款卡,護理人員被迫成為趕業績的換管師,不只居家護理的精神蕩然無存,也造就台灣醫護過勞、過度醫療浮濫的景況。
眼見新聞中醫療糾紛四起、長照悲歌不斷,無論如河試圖以「河親卡」來普及護理概念。小綠介紹,年費制的「河親卡」,不僅享有購書優惠、參與書店活動,還可享乙次居家護理服務。「真正的護理是要承接整個家的。」小綠坦言,此作法付出的成本於無論如河其實「很虧」,但如滴水穿石,每一次的行動能讓大眾更認識居家護理,那便是無論如河所願。「我們一直在突破各種限制,突破……大家對書店的想像!」論及無論如河能多做點什麼,小綠的眼神總是帶著熱情與希望。
君可見力量之河匯集來
讓書店成為社區護理、成為在地的一分子,無疑是無論如河的願景,可是真實的書店業也不比護理業友善。
提及參與「#1111 獨立書店歇業潮」的想法,小綠大方表明,在書業已然扭曲的前提下,書店完全可以理解大眾習慣快速又有折扣的購書心態,因此每每面對客人詢問是否有折扣,她們便把握機會和客人溝通,以原價購書支持書店的意義。當然,很希望政府適時介入,統一書價能將書業導回正軌。
「給我們最棒的回饋就是買一本書呀!」晃著手上的《護理的一百種可能》,口罩再無法遮擋小綠的笑容。哪怕每賣一本書,才有書款能進下一本,無論如河都不放過任何推書的機會。為吸引大眾走進書店,無論如河每年能舉辦上百場活動,而選擇以善終權、性、精神病為三大主題,更是力圖為台灣打造友善又專業的「敏感議題」對話空間。
總之,對無論如河而言,不管是護理業或書業、從業人員或普通民眾,大家都該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權利和責任「提起來」!而這股相互扶持的力量,正如小綠所言,最終必然能像河流一樣匯集,「然後每一滴小水滴都能成為滔滔不絕的大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