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roaker House 黃魚家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泰式炒粿條 / Pad Thai

Croaker House 黃魚家
·
·
翻了翻以前的貼文,想起剛學習做泰式料理的那段日子,端出來的菜色酸辣甜鮮都有了,滋味卻總是搔不到癢處。直到認真研究泰式料理的精隨,才發現那些熟悉的檸檬、紅糖、醬油啊,是調配不出泰國特有的風味的。雖然有些材料可能需要花些心力尋找,但結果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請務必試試看!

粿條、河粉、粄條,三種稱呼實指同一種米製品。若要細究源起,這食材最早應被稱為「沙河粉」,是源自廣州沙河鎮的米製麵條,河粉到了潮汕,便被稱為「粿條」,在客家族群裡又被稱作「粄條」。

因為這次要介紹的是炒粿條,以下就以粿條稱呼吧。

在東亞地區以米食為主,衍生出了許多米製品,其中粿條是以米漿鋪於容器中,炊熟成薄粉皮後,再切成條狀而成。粿條本身清淡無味,適合佐以濃郁的醬汁或湯底,由粿條來承載複雜濃厚的調味,如乾炒牛河、越南河粉都是相當知名的粿條料理。

炒粿條這道菜,由廣州潮汕、經過中南半島、風靡至新加坡。潮汕的炒粿條,以老抽炒得色深味濃,東南亞則是用上當地的魚露,增添了不少鮮味。

進入泰國,炒粿條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有別於老抽、魚露的棕褐醬色,泰國的炒粿條用上大量的紅椒粉,炒出充滿泰式風情的大紅色。棕梠糖的濃郁甜香,搭上羅望子的溫和酸味,讓炒粿條嘗起來富含層次,卻不覺膩口,不論搭配肉類、豆製品或是海鮮都能相得益彰。

不過,也想抱怨一下,就連在泰國當地,都能經常碰上以番茄醬調味的炒粿條,色澤鮮豔看似美味,但一口咬下,那甜膩與酸嗆真是邪門歪道,令人不敢恭維(苦笑)。


材料 Ingredients

• 粿條 一人份(約200克)
• 紅蔥頭 3瓣
• 韭菜 3-5株
• 豆芽 一小把
• 紅蘿蔔 1/3條
• 蛋 1顆
• 其他佐料 適量(如雞肉、蝦子或豆腐)

(醬汁材料)
• 棕梠糖 1小匙
• 羅望子汁 2大匙
• 紅椒粉 1/2小匙
• 魚露 1小匙
• 醬油 1大匙
• 蠔油 1大匙

(本次示範是使用米線,但粿條會更道地)

步驟 Steps

1. 粿條泡水軟化待用,紅蔥頭切末、韭菜切段、紅蘿蔔切絲待用。

2. 將醬汁材料混合並攪拌均勻。

3. 鍋裡放油,油熱後加入其他佐料炒至半熟。

4. 打蛋入鍋,將蛋炒至鬆散。

5. 把軟化的粿條稍微瀝乾,與拌好的醬汁一齊入鍋。

6. 炒到大致收汁後,加入蔬菜,翻拌至蔬菜稍軟即可起鍋。


若你也嘗試了這個食譜,歡迎分享你的料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