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藍玉雍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在書寫的實驗中,「空間」是個疑問 — — 讀《空間物種》中各種不在場的時空

藍玉雍
·
·
這並不是一本有著明確情節敘事的小說,而是一本關於空間、「地方」的思想筆記,或者更像與「空間」有關的各種聯想所集合的隨筆、素描。這裡面的「空間」,並非我們一般理解的,具有明確地理位置、確定尺寸的實體空間,而是沒有實體,卻彷彿像空間一般的東西,比如:記憶、「自我」或所謂的「內在空間」。

就閱讀的第一印象來說,《空間物種》給人的感覺可能會是一本難懂的書。不過對那些根本沒有想要讀懂什麼的人來說,《空間物種》或許會是一本迷人的書籍,箇中充滿了有趣的聯想,以及許多讓人覺得值得玩味的「地方」。

這本書是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1974年出版的書籍,在當初是受到法國思想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的邀請而著。它並不是一本有著明確情節敘事的小說,而是一本關於空間、「地方」的思想筆記,或者更像與「空間」有關的各種聯想所集合的隨筆、素描。他裡面所談的「空間」,很多時候也並非我們一般理解的,具有明確地理位置、確定尺寸的實體空間,而是沒有實體,卻彷彿像空間一般的東西,比如:記憶、「自我」或所謂的「內在空間」……

圖一,《空間物種》頁24、25。

《空間物種》的第一章是〈紙頁〉,作者引用了一句比利時作家亨利.米修的話作為開場:「我寫,為了遍遊自我。」第一時間讓人聯想到的,是書寫是一種讓人探索自我的想法,但有趣的在於,在培瑞克後面的操作下,他也同時讓人疑惑,人是因為有了自我才需要書寫來展現自己,還是其實是反過來?並非書寫是探索自我的工具,而是自我才是書寫用來展現自身的工具,是書寫才是自我在追求的目標。是在邊寫邊讀的過程中,人們想像出了某種像是「自我」的空間。而在這之前,書寫所展現的,也許從來不是一個「自我」,而是一個自我渴望生存其中的「空間」。

培瑞克接下來寫了好幾頁的文字(參看圖一),這些文字幾乎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他們是一種不停自我指涉的語言。第一段裡,他不停寫著「我寫」、「我寫」彷彿他想寫很多東西,但到頭來他除了我寫「我寫」之外,就沒寫什麼東西了。下文中的「我在一頁紙上描畫文字。一個字母接一個字母,文章漸成形,確立,穩紮,定住,固著……」也是一樣的,他到頭來寫出的「文章」,就是這些說自己要寫出一篇「文章」的話語自身。

培瑞克描寫的就像是一種語言的空白,一種存在在語言意義中的無意義。他要我們閱讀的,似乎不是文字本身的意思,而是文字所處的空間:紙頁。呼應了作者在前言中寫下的話語:

要閱讀空間;這是因為我們所謂的日常,絕非一目瞭然,而是不透明的,也可說接近某種盲目的形式,某種麻醉的狀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礙於版權緣故,詳細全文請至文學實驗室方格子官網進行觀看。

網址:https://vocus.cc/article/61755b7efd89780001df8a70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