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和市场政治
一谈到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就会有很多人抨击西方的多党制太乱,西方民主已经沦为民粹,等等。要理解一种政治体制,应该思考一下这种体制背后的深层逻辑。政治和经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一下政治,或许更能理解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当今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是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理念在于自由竞争,客户是上帝。市场上有很多公司,各个公司之间竞争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客户。如果一个公司吸引不到客户,那这个公司就只能倒闭。把这种市场经济的理念移植到政治领域,就很容易理解西方的多党制了。一个国家里的各个政党就好比各个公司,选民是客户,政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选民手中的选票。在大选的时候,各个政党都会拼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发表各种政见,这就如同在做销售。能吸引到多数选票的政党上台执政,吸引不到的就只能在野,等着下次再战了。
在这个过程中,选民是上帝。每个政党为了讨选民的欢心,都会说很多选民爱听的话,就像做销售的必须得会忽悠。厉害的销售,的确有能把人忽悠瘸的本事。结果就是消费者花大价钱买水货,心中奔过无数匹草泥马。与此类似,选民也可能被忽悠瘸,从而选出能力不咋地的政党上台执政。要想成功的忽悠,就必须要利用人性的弱点,煽动选民的情绪,这就导致有些民主会看上去更像民粹。但选民不是傻瓜,民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四年之后,选民还有机会重新再选择一次。如果选民发现上次被坑了,下次可能就不会再选这个政党了,甚至这个政党的生命从此就永远结束了。这也就类似消费者被黑心商家坑了一次或者若干次之后,以后也就再不会被坑了。
所以,西方的民主体制,基本可以理解成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复制到政治领域。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会努力在各种产品中选出物美价廉,最适合自己的商品。在选举过程中,选民也会通过投票,努力选出最合适的政府。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消费者不可能每次都购到最物美价廉的商品,选民也不可能每次都选出最给力的领导人。民主偶尔也可能更像民粹,就如同消费者偶尔也会被黑心商家坑的很惨。但从长远看,没有消费者能做到每次都被同一个黑心商家坑。同样,选民也做不到每次都被同一个政党忽悠,让它执政千秋万代,直到永远。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经济上采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那么政治上允许多党竞争,让选民来自由选择,就是合理的,经济和政治就配套了。既然经济体制叫市场经济,那么这种政治体制也可以称为市场政治。与市场经济相对的是计划经济,与其配套的政治体制就应该被称为计划政治。如果经济上采用市场经济,政治上却明确拒绝市场政治,这就不太搭配了。不过不搭配也没事,因为可以解释成这不是不搭配,这是一条很有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