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主權歸還,DAO 底是甚麼?──一個社會面視角的淺談
封面圖片來源:區塊客
去中心化身份 DID (Decentralized Identity)
參考資料:
● 區塊鏈與身份自主權|一聞看懂「去中心化身分DID」概念與機制 / Kevin 李彥寬
● 去中心化身份(DID):重構 Web3 社交模式 / DODO 研究院
● What is decentralized identity in blockchain? / Cointelegraph
一、「我」是誰?
現實世界中,「我」的身分是由社會賦予的,也是由社會所塑造的。他人如何看待我,我如何因應社會的眼光塑造自己的行為,藉此產生「我」的概念。
網路世界中,「我」的身分是由平台與互動堆砌而成的,也就是我在網路世界所有行為模式的總和形塑了「我」在網路世界的身分。但由於不同平台與不同項目的區隔,無法互通,「我」的身分也因此是斷裂的,也受平台壟斷的。(「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想要呈現的樣子。)
而在web3 世界中,「我」的身分得以被追索,同時也可以被選擇。透過區塊鏈的技術串聯起網路世界的行為總和。
二、當下身分認證的問題
- 重複驗證。例如開辦不同間的銀行需要重複類似的流程,提供類似的身分證明;身分證、健保卡等政府身分認證也有一樣的困境。
- 資料變動的複雜。承上一個問題的脈絡,若資料需要變更時,便會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困境,甚至需要不斷的去更改。
- 個資提供的問題。當前的身分認證多會被要求提供相關的個資,但我們無法清楚的去辨認這些個資識如何運用的,又為何需要這些個資,中間存在著某種模糊的可操作空間。
- 難民、低端人口的身分問題無法主張。某些社會底層或社會角落的人們在社會中無法順利的獲得相關的身分認證。
三、自我主權身分 SSI (self-sovereign identity)
SSI 是一種利用去中心存儲資訊的概念。使用者可以完全的擁有自己的資訊,並透過自我的選擇決定要向那些機構分享自己的那些資訊,甚至可以決定要分享多久。達成以上願景需要有三個面向的技術:區塊鏈、可驗證憑據 VC(verifiable credentials)以及去中心化身份 DID (Decentralized Identity)
SSI 或者說 DID 的願景皆是試圖解決以上的問題,並主張將個資擁有權歸回使用者,讓人們得以透過加密技術以及生物辨識技術保護敏感的資訊。最終達成「還權(資訊所有權)於民」的願景。
四、DID 與運作
DID 是一種自有的、獨立的且可以互相交換資訊的(網路)身分,同時也是一種分散式的身分管理,包括了人們的身分資訊以及管理與訪問管理方式。
透過這種方式,使用者不必再將自己的身分存儲在第三方的平台或者資料庫中,同時在使用這些資料的時候也可以精準的提取資訊而不必提供多餘的個人資訊。
舉例而言:
若使用者要在區塊鏈上獲取大學文憑,並在求職時由公司進行認證。大學端透過私鑰將文憑證書註記在使用者的 DID 上,而當公司需要存取或者認證該使用者的大學文憑時,使用者只須要給予公司大學文憑的資訊,而不需要再提供其他的「相關」資訊。
若使用者要在網路世界中進行借貸服務,要如何驗證其信用? DeFi 項目將可以結合 DID 推出信用評分體系,透過查詢該 DID 之前的還款紀錄來初步評估該用戶的信用基礎。在借貸過程中也可以透過 DID 來記錄資金流動的過程。事後若沒有償還或有違規事宜發生,也可以在 DID 上面進行紀錄,並依此影響後續的借貸服務。
因為區塊鏈的特性與運作邏輯,此次的認證過程得以快速且準確的運用個人的資訊。除大學文憑之外,DID還可以用在跨國疫苗護照、難民身分等沒有辦法找到單一權責機構管轄的身分認證。
五、缺點&困境
- 使用者體驗不佳。在驗證與認證的過程中,使用者比需要不斷的去簽署私鑰。
- 即便區塊鏈技術賦予了身分認證的便利性,但身分數據的混亂依舊是存在的,其中包括身分的重複、混亂以及各種不確定性。這些問題也都是需要進一步的釐清與解決。
- 儘管 DID 對 DeFi 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終究無法解決鏈下信任的問題。
- 推廣問題。政府與機構目前正在思考如何大規模的去部屬這些去中心身分以及相關的管理技術,尤其是大部分人甚至連區塊鏈都沒有聽說過。
- 全球化的標準建立。是否有必要去建立一套全球化的身分管理標準或者身分驗證標準依舊是需要持續討論的範疇。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一、何謂「DAO」?
讓我們先看看各機構是如何定義 DAO 的:
DAO 是一個集體擁有的、由社群共同管理並達成共同使命的組織。DAO 也允許跨國家與地域的限制讓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並不需要 CEO 或哪位財務長決定社群的走向。同時透過程式碼的撰寫定義社群的運作方式與資金使用方式。 沒有特定個人有社群金庫的訪問權,決策須進行提案與投票,並且一切的運作都應該透明的在鏈上發生。
維基:
有時也被稱為分散式自治公司(DAC),是一種以公開透明的電腦代碼來體現的組織,其受控於股東,並不受中央政府影響。一個分散式自治組織的金融交易記錄和程式規則是儲存在區塊鏈中的。目前分散式自治組織確切的法律地位還不清楚。
幣安:
DAO 代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簡單來說,DAO 是一個由電腦代碼及程式所管理的組織。因此,它能自主運作,而無需中央機構介入。
DAO 是一種新興的組織架構,這個架構中沒有中心化治理者,社群中的人們享有共同的利益與目標,藉此以最佳利益行動。DAO 藉由區塊鏈工具以及虛擬貨幣達成由下而上的治理。
藉此,我們可以把握出以上定義的一些共同點整理如下:
- DAO 核心概念
- 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因其共同利益做出對整個社群有利的事情。
- 鏈上治理,透過規劃好的程式碼以及虛擬代幣進行社群的治理。
- 民主精神與實踐(平等、自由),透過投票的方式決策。
- 沒有中央機構的介入。
- 能(透過程式碼)自主運作(蠻多DeFi項目都是如此)。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處於光譜的兩極,不同的 DAO 根據不同的特性與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將自身定位在光譜的某一處。因此 DAO 沒有絕對穩固的定義與模範。
如果說 DID 「還(資訊所有)權於民」的話,那麼 DAO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組成的一個去中心自治組織。這是一個怎樣的願景,個人(DID、SBT)是擁權的,群體(DAO)是平等且自由的,社會也得以因此更趨於「正義」。
但事實是如何呢?
二、沒有中心,何來去中心?
圍繞以上的定義持續發想,我們會發現去中心社會與現代民主社會某種程度上而言幾乎是一致的,畢竟去中心的概念正是自西方政治史中發展出來的產物。那麼先讓我們回頭看一看我們所處的「後民主」時代到底有甚麼問題吧?
讓我們以當代的台灣社會為例,對於國家未來有強烈歧途之爭的台灣民主社會來說,在公共議題上的討論或許相對於其他更為穩定的民主社會來說更加激烈。但我們往往看到的並非是理性的對話與溝通,取而代之的是操弄與仇恨。
民主與民粹之間往往僅有一線之隔,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便是前者是強調由下而上的共同治理,後者則是由上而下的控制與操弄。代議者只需要登高一呼,援引某一種能夠喚醒一個族群的意識形態大旗,選票與資源便會「紛至沓來」,但這真的是所謂的民主嗎?
人類是一種奇妙的生物。對於一些「政治正確」的理念有著某種莫名且又愚蠢的堅持,例如「環保」、「自由」、「平等」、「人權」、「去中心」……只要有任何組織、政府、候選人、或者中央機構宣稱自己與這些概念沾上邊,人們就已經滿足一半了。
但事實是如何?這些概念背後的核心是甚麼?大部分的人是不在乎的,或者說尤其是在這個「後民主」時代下,一方面這些概念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了,另一方面人們在資本主義的洗滌下早也不甚在乎甚麼概念與甚麼主義了,一切只求溫飽罷了。
當我們已經承受不起前人用鮮血鋪下的自由與民主時,我們又有甚麼資格討論自由與民主?自由與民主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前人頂著槍雨,冒著彈林一步一步開拓出來的,那是一種實踐的高度同時也是一種思考的高度。這些人在自己心中形塑了高度凝結的「中心」,進一步的才可以「去中心」整個社會。
這是鄭南榕自焚後的照片,如果讓你感到不適或不舒服,請見諒。但也請記得,我們的「理所當然」是這些人給予的。
民主當下的問題:人們只在意識形態中打轉,一方面對於這些意識形態不知所以然,另一方面連自己選出來的里長跟鄰長是誰都不知道。
三、那 DAO 呢 ?
DAO 與民主社會的核心概念幾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必須要注意的是 DAO 目前的面相僅止於企業、組織、項目的層級,並未觸及社會或政治的層面,但假若 DID、SBT、DAO 等概念愈趨成熟之後,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想像一個完全去中心與去信任的社會得以實現。
與民主社會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所謂的鏈上治理,但就目前看來,所謂的鏈上治理僅僅就止於降低了一些人為管理上的成本以及腐敗的可能性。政治問題終究是會回到人本身,即便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完全由程式管理的社會或者組織,但程式的選擇以及後續如何隨著社群變動而更新等都終究會牽涉的人的問題。所以 DAO 目前僅僅就是一個根植於所謂「後民主」社會另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或許能走出一些民主社會的窠臼。
然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 DAO 的成員依舊與現實世界中的(後)民主社會成員一樣,在意識形態中打轉,但卻忽略了自我中心的建構。去中心的概念並非是去除掉所有的中心,不再有中心,而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組織也都是中心。
但目前的困境便是人們不表達意見、不獨立思考、在各種小事情上隨波逐流(像是現實世界中,各位根本不知道如何「自己」決定垃圾車要來的時間。)只有當某些權力,某些話語權「不知不覺」的流淌到某些人身上時,人們才會驚覺:「啊我的去中心呢!?」
如果沒有中心,如何去中心?
無情工商PART1:
讀Bar共學社群建構中,歡迎一同打造友善且去中心的學習社群!加入我們一起互相監督,互相學習!
本周一,例行讀書會《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空中相會,讓我們一起白天讀書,晚上批判,假日喝酒!同時我們的 IG 正在舉辦抽書活動,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吧。
讀 Bar 徵文相關活動:
歡迎各位書寫下自己的死亡:給ㄋ一張單程車票
歡迎各位書寫下自己的思念:日日文青
無情工商PART2:
DemiHuman新項目:DemiHolim鑄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