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双十一不再吸引人 因为这个原理在起作用

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
双十一辉煌不再

双十一你买了啥?

我全家加起来,买的东西,600多。大头是电瓶车电池实在不好用了,换了个新的,折扣以后不到400块钱

再加上家里买了200块钱吃的,我买了不到100块的日化用品,也就这些了。

看着屋子里堆放的之前的存货,脑子里没有一点消费的欲望,只有一句话——把这些用完先。

本来想换个电脑,双十一是周六,睡起来一看,5位数的前两位数压根没变,只有后面个十百位数略微有点变化,算了,手上的电脑还能用,等等再说。

据说,今年是双十一的一个冰点——峰值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0%,离曾经巅峰期的关注度更是差距甚远。跟冷空气一样的,说凉就凉了。

从公开报道来看,各个平台也是极简的简报,而且今年主要电商的战报中,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不公布GMV战绩,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运营的数据结果。

这样从细节上来看,总是有亮点可以讲的,但是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到底消费是增长还是下降,不知道,反正我不说,就代表不存在。

看了很多分析,双十一吸引力逐渐下降的理由,无外乎——审美疲劳。确实,今年是第十五个“双十一”,能玩的玩法都玩过了,重点是,之前那么积极的参与平台活动,最后发现,省不了几个钱,搭进去自己的时间精力,完成了平台的KPI,大呼上当,所以平台现在再出各种玩法,反正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参与了,您爱怎么搞怎么搞吧!

直播带货。根据商务部数据,1-9月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达1.98万亿元,增长60.6%。全国电商蛋糕就那么大,用“人口X可支配收入”就看得到天花板在哪里了。

在购买力有限的前提条件下,直播带货的高速发展自然分走了双十一的一杯羹。

消费下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这9个字总结的非常到位。但是老百姓手上没钱,怎么扩大内需?就像清华教授李稻葵说的一样,中国人不是不想消费,是收入太低消费不起,只要你给他钱他愿意消费的。

说完这几个原因,说一下我的观点,其实限制双十一的,还有这个原理在起作用,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用这个原理来判断是否“真低价”or“真有性价比”。

所有的工业品定价都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出厂价+运费、仓储等各种费用+利润=售价。

就算是眼花缭乱的平台活动,就算是各种满减,销售方总不可能倒贴钱还给消费者发产品,最差最差,我这单也得是盈亏平衡;如果销售产品没有利润,干脆关门回家种地算了。

不管是双十一大促,拼夕夕砍一刀,还是618等等各种促销节日,本质上都要按照这个逻辑运行,所以那个直播,我压根就不太推荐大家去买,因为主播肯定要赚钱,不然无法覆盖他的团队成本和他的工资,相当于直播主播就是个二道贩子,小时候去菜场买菜,家里人还要说,记得,不要买贩子的,直接买农民手上的,怎么到了直播带货这里,就觉得这些“贩子”真能让你省钱呢?

当然,也有便宜的,大概率,尾单货,但是尾单货的逻辑是这一批大概几千几万个你一次性全拿了,这样就导致仓储和压货成本很高,再加上销售方的利润,一般尾单货采购单价得翻个至少1倍以上,才可能有赚头。

那要说,我怎么知道这些产品的出厂价?

去1688这些批发市场看,你就看1K起拿,这些产品是什么价,基本上按K(千)拿货,就能把价格做到很低了,如果上万拿货,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看到1K的拿货价了以后,再加上运费、人工仓储大概算一下,这些产品实际值多少钱,大概就心里有数了。

举个例子,洗衣液,我就算过,如果大批量拿货,5KG一瓶直接拿300瓶,可以做到1块钱1斤(不包邮),但是我不可能拿这么大量,零售少拿一点,厂家差不多可以给到2块1斤的价格(有的有首单包邮,但是要拿3瓶或以上才行),这样我就知道了,大概洗衣液的出厂价几毛钱一斤,那么2块钱1斤的洗衣液可以买,能用,如果零售买到小于2元/斤的,可能质量就不太行了,毕竟太便宜了,厂家肯定要以次充好。

那么再把价格往上抬一抬,零售价3块1斤左右质量还行,如果某些洗衣液达到了5块1斤甚至7块1斤,我认为就存在品牌溢价了。所以我找洗衣液,就是看促销折后能不能在2-3.5元/斤之间,找到品牌货,当然还要包邮,超过了这个价格范围,就算是广告打的再响,吹的再厉害,我也不考虑了,毕竟我就是先看每斤单价,再看看是不是品牌,就可以决定是否购买了。(例如某东上我就找了一下,看到某雕洗衣液,2.5KGX2,就是10斤装,补贴价35.5,每斤价格3.55,再加上包邮,那就又是牌子货,价格又符合预期,可以下单)

所以,大家也可以用我这个方法,试一下,因为不管促销活动多么复杂,那都是外面的一层皮,本质是不会变的,大家的价格一定是围绕行业平均单价上下浮动,如果你卖的比同行贵很多,货压根出不了,如果你卖的很便宜,挤占同行市场,看大家要不要联合起来一起搞你。

不过,存在一种例外,如果说,你能找到品牌货,价格还在行业平均单价之下,请立刻下单,你可能捡到划得来了。

还有一种薅羊毛的方法,大家不是有信用卡积分么,可以兑换,我就是某银行信用卡,兑换了5KG的品牌洗衣液,一分钱没花,银行包邮,我直接好几个月不用买洗衣液了。

某宝不是有积分,可以1块钱包邮兑换8包纸,我兑换了,那个纸的质量还不错,8包用1个月不成问题了,下个月如果积分够再兑换即可,这样纸也不用额外再花钱买了。

在居民缩表,消费下行的当下,有划得来就去占,充分利用各种现金返利,积分包邮兑换的活动,日常生活的一些日用品,就可以省下一笔钱了。

虽然说双十一现在有点鸡肋,但还是那句话——不再决定生死,但仗依然要打。双十一依然还是有存在下去的必要。

因为有一类产品,是无法使用我上面说的那些办法操作的,就是品牌产品。比如说,你要买相机,微单单反这些的,不好意思,全市场就那几个厂家——佳能、索尼、尼康这些的,1688这些做OEM、ODM的厂家也不可能给你做;同类型产品还有笔记本电脑、手机、奢侈品之类的。

所以,对于大牌、名牌、电子产品等这种市场上由寡头生产和提供的产品,还真就得靠双十一,看能不能多领取一点优惠券,把品牌溢价尽可能压一压。

最后,说一下我的一个判断,我之前应该是说过——分化的这个概念,房地产市场是在分化,地段有优势的,可能还会逆势上涨,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可能就会持续下跌,这种由于地段不同导致的价格分化,未来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同样,对于电商、购物、消费来说,分化也会逐渐明显,双十一大促等等消费节还是要靠品牌商来拉动流量和销量;但是对于低价值的生活用品、日化用品等,大家就不太会等着双十一大促去囤货,而是平常各种消费节遇到了打折就会买一些。

总之,各取所需,择优购买!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