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哲學】 我愛他但我沒戀上他 I love him, but I am not in love with him

德國家書
·
·
IPFS
·

在情愛關係裡,真實和誠實並不一定是最高的美德,然而在戀愛裡,真與誠似乎是戀人世界裡的最高的道德標準 — 戀愛排拒欺瞞,對人對己也是。

Penélope Cruz and Woody Allen
“I love him, but I am not in love with him.” (from Vicky Christina Barcelona 《情迷巴塞隆拿》)
「我愛他,但我沒戀上他。」

這話既不是Vicky也不是Christina說的,而是配角Judy姨向Vicky解釋出軌原因時,引述他與丈夫Mark說的一句話。我想,這話頗為真實地說明了戀人的特質:欺瞞與自欺。

很多人喜歡說,與你一起的,不一定是你最愛的。我不太相信,喜歡這金句的人,真心相信這金句內含的全稱命題 — 簡單點,即是不相信在何時何地何年何月對何人而言,這話都絕對地真 — ,因為至少,這句話可以用在戀人和其他人不相干的人上,但不准用在戀人所愛的人身上。

那些愛情心靈雞湯教導我們,理解愛情金句要看Context:你要攪清楚,說的人是向著誰、為了什麼目的而說。例如當你對著情婦說、對著對朋友說,甚至是,對著你真正的愛人說,金句的含義都不盡相同,甚至,相反。

Vicky Christina Barcelona

情愛關係裡,真實和誠實並不一定是最高的美德,然而在戀愛裡,「真」與「誠」似乎是戀人世界裡的最高的道德標準 — 戀愛排拒欺瞞,對人對己也是。

對己者,不外認為戀愛可以超越「日常性」(Alltäglichkeit,海德格哲學用語,譯作「日常營役」也無不可。),打破平常「營役而不知其所歸」(《莊子》)的生活狀態,是一種追求真實的行為。透過戀愛,戀人追求自我實現,否認那樸拙平常的生活為真實,一心追求一種更深入、更認真地關注自我價值和生活意義的生活形態,並排斥一切對自己不誠實 — 違心 — 的行動。「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學》),在戀人的自我世界裡,不自欺是自我道德的最高定義。

對人者,不外乎排斥所有類型的謊言 — 無論是善意、惡意、無意,總之,不論原因、不問目的,即使是為對方著想,只要份屬欺瞞,絕不容忍!如是,戀愛成了道德律令,沒有例外,純粹高潔,只有「真誠」是最高價值。若你問戀愛中人,假設求真過程會帶來一些難以承受的後果(例如因愛成恨成命案),是不是還要不顧一切地求真?戀人會說:後果?不接受後果論。

如上看來,在戀愛裡,人人不是都變成了儒家理想中的君子,或是康德義務論的信徒嗎?這大概並非事實。

當人追求戀愛而非情愛時,免不了是自私的、追求自足的 — 記得Aristophanes那個「人球」的神話嗎?追尋失落的一半,聽來浪漫,然而說到底,戀人不過要尋回自己:對方本就是自己,又何用說區分?又從何說autonomy呢?[1]

所以,人生需要愛,各種各樣的情愛,而不獨獨是戀愛。愛有時,請留意,是「有時」,能給予自身或他者難以想像的包容與寬恕,但這跟戀愛本質上矛盾;愛有時,是「有時」,能提供長久的關懷、安慰、愛護、照顧,這也是戀愛本質上希望、卻又注定落空的事。

因為:

「愛是瞬間即逝,又有怨恨;愛是既嫉妒;又自戀;又張狂,常做害羞的事,只求自己的益處,會輕易發怒,且計算人的惡,不喜歡道理,只喜歡甜言蜜語。」(陶國璋)

“I love him, but I am not in love with him” 聽來有點彆扭、在電影中落落不起眼的一句,可是,在愛情現象裡,卻又是多麼的「真實」又「老實」的一句話。

#愛情哲學 #電影 #光影哲思 #woodyallen #情愛現象學

[感謝閱讀【愛情哲學】系列。若喜歡文章,請在Medium介面「長按」拍手鍵,按時愈長,代表愈喜歡,作者也會得到Medium社群回饋。同時歡迎按下面的LikeButton支持。]

[愛情哲學 ‧ 寫於2014年5月 ‧ 修改2018年12月]

[1] Autonomie[德文],自律性;康德哲學用語,描述「自由」的特性,是人之價值、尊嚴之所在。


其他愛情哲學文章:

幸福的天梯 The Ladder of Love
何謂真實的愛情?是柏拉圖那道通向理型想世的愛之天梯,還是劉國江那道重回世間的愛之天梯?medium.com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