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77《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03:當老臣的話不被新國君採用時
──────────原文──────────
居二年,呉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句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爲國患。呉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呉,疥癬也。願王釋齊先越。」呉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髙、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越大夫種曰:「臣觀呉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呉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聽諫,後三年呉其墟乎!」太宰嚭聞之,乃數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彊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爲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於齊,聞其讬子於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呉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呉東門,以觀越兵入也!」於是呉任嚭政。
居三年,句踐召范蠡曰:「呉已殺子胥,導諛者衆,可乎?」對曰:「未可。」
至明年春,呉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呉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句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呉。呉師敗,遂殺呉太子。呉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祕之。呉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呉,乃與呉平。
──────────翻譯──────────
過了兩年,吳王要討伐齊國。
「伍子胥」勸諫說:
「不行。我聽說『句踐』吃飯沒有兩樣菜,與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禍患。越國對於吳國來說,那是心腹之患,齊國對吳國來說,只不過是疥癬之類的小病。希望大王您放棄討伐齊國,先對付越國吧。」
吳王不聽,就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那裡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昭子」與「國惠子」回國。
吳王責怪子胥,子胥說:「大王您不要太高興!」
吳王惱怒,子胥想自殺,吳王聽到後制止了他。
越國大夫「種」說:
「我觀察吳王執政太驕橫了,請試著向他借貸糧食,來揣測一下他對越國的態度。」
接著越國向吳王請求借糧。吳王打算想借給他們,子胥勸諫不要借,吳王還是借給了他們,越王暗中很高興。
子胥進言說:「大王您不聽我的勸諫,三年過後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了!」
吳國太宰「嚭」聽到這話後,就多次與子胥就如何對待越國一事發生爭執,因此他便藉機讒陷子胥說:
「『伍員』相貌忠厚,但實際上是個很殘忍的人,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怎麼會顧念君王呢?君王前次想討伐齊國,伍員強行勸諫,結果您作戰獲勝,他反而怨恨大王您。大王您不防備伍員,伍員一定會作亂。」
太宰「嚭」還和「逢同」共同謀劃,在吳王面前讒陷子胥。吳王剛開始也不聽信讒言,於是就派子胥出使齊國,後來聽說子胥把兒子委託給齊國的「鮑氏」,吳王才大怒,說:「伍員果然欺騙我!」
子胥出使齊國回來後,吳王就派人賜給子胥一把名為「屬鏤」的劍讓他自殺。
子胥大笑說:「我輔佐你的父親稱霸,又擁立你為國君,你當初還曾想分吳國一半的土地給我,我沒接受,沒過多久,今天你反而因為聽信讒言要殺害我。唉!唉!你一個人根本就不能夠獨自立國!」
伍子胥告訴使者說:「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懸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上,以便我能觀看到越國軍隊進入都城。」
於是吳王任用太宰「嚭」執掌國政。
過了三年,勾踐召見范蠡說:「吳王已經殺死了胥,阿諛逢迎的人很多,可以進攻吳國了嗎?」
范蠡回答說:「還不行。」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吳王北去「黃池(地名)」去會見諸侯,吳國的精兵都跟隨吳王去了,唯有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勾踐又問范蠡,范蠡說:「可以進攻了。」
於是派出熟習水性的士兵兩千人,訓練有素的士兵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且地位較高的近衛軍六千人,各類管理技術的軍官一千人,前去討伐吳國。吳國軍隊被打敗,越軍還殺死了吳國太子。吳國使者趕緊向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與諸侯會見,害怕天下人聽到這個情況,就決定保守秘密。吳王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後,就派人帶上厚禮向越國請求講和。越王自己估量也不能滅亡吳國,就與吳國講和了。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篇的內容,越國君臣很努力地「厚呉」之際,讓吳國老臣「伍子胥」嗅出了危險的氛圍。因此當吳王夫差打算北上攻打齊國,藉此打入中原文化圈時,他立即跳出來勸諫吳王,應該先把重心放在根除越國的力量才對。對此,吳王並沒有聽取伍子胥的建議,仍執意攻打齊國,並獲取了戰果。
此時,伍子胥的內心應該非常難受吧!?身為前朝老臣,多次為吳國出謀劃策,今日這位年紀輕的吳王竟然不聽取自己的建議,他該如何是好呢?
當越國君臣得知吳王夫差與伍子胥出現嫌隙時,並沒有馬上出手,而是試探性地向吳國借糧,藉此確認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是否真的不合。得到確認後,曾經建議要「厚呉」的越國大臣「逢同」又出場了!他與吳國的太宰「嚭」聯手離間吳王與伍子胥的關係,不過看來效果似乎有限,因為吳王對於伍子胥這位老臣還是滿信任的。
然而,身為老臣也為人父的伍子胥,聽說也開始考量後代子孫的安危,因此打算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氏」,好讓子孫們躲過吳國即將迎來的災難。得知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後,終於讓吳王夫差不再相信伍子胥了!他送給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自盡。老臣伍子胥感慨地說了一段話後,便自殺身亡了!
這段紀錄與〈吳太伯世家〉的內容差不多,但又讀到這個故事時,我對於伍子胥是否真有把兒子託付給齊國感到納悶。這一切會不會只是越國大臣「逢同」的離間計謀?!但從伍子胥拿到寶劍後就選擇自殺,而沒有提出任何反駁來看,或許伍子胥還真的有把兒子託付給齊國吧!?如果能好好跟吳王夫差說清楚,不就能夠避免這場悲劇嗎?
從老臣的角度來思考,伍子胥或許自認為已經失去吳王夫差的信任,所以也不想多做辯解。畢竟,已經失去信任,再說什麼也沒有用吧!?
如果從老父的角度來思考,伍子胥很乾脆地接受自殺這個懲罰,是不是希望罪止於己,不要再波及自己的家人呢!?
無論如何,失去信任的老臣伍子胥就這樣落寞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也表示越國的復仇計畫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少了伍子胥的勸諫後,吳王夫差繼續把重心放在贏得中原霸主上,完全不把前些時日的手下敗降「越國」放在心上,因此帶著舉國精銳前去爭霸。結果,果真慘遭越國偷襲,甚至夫差的兒子還被殺害。
面對如此緊急的狀況,吳王夫差竟然把這個消息壓了下來,直到會盟結束才趕緊派人向越國求和。
越王句踐考慮自身實力後,也答應了夫差的請求。難道接下來又輪到夫差再一次勵精圖治,打算再度復仇?!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