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U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第一天:從呷飯tsia̍h-pn̄g到食飯sik6-faan6

TUNG.
·
·
呷飯,食飯,當想到這件事,我的腦中分開了兩個畫面,分別在香港和廈門的飯桌上,相同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都家人的身影,吃甚麼其實沒所謂。

自小最愛是苦瓜,而且加糖炒蛋,但我喜歡的是每當我回到廈門的家,特甜的苦瓜炒蛋都會有人放在每頓的餐桌上。沒錯是「倒去」廈門(tó-khì,回去),家人老愛用「回去」,彷彿香港只是個不幸滯留的地方。我到了非常多年過去了, 才發現身份認同的影響。我到現在也去覺得,只有當我和舅舅他們一家也合體了,加上外婆,才算是「家人」重圓了。

食飯是香港的用語,我在香港認字讀書,但還是在這裏三十歲前分開的一段感情才教會了我,關於食飯。不止重要,還是生活一個特別有感情的載體。我有特別奇怪的飲食習慣,大概移居香港之後,我就只食以前食過的。

我最喜歡的仍是家常菜式,即使香港是大名鼎鼎的美食之都,有選擇是好的,至少我試過,也知道自己最喜歡甚麼。我從小愛找機會到不同家庭「痴餐」,喜歡沾染「家庭氣息」,其實想再現廈門的家的感覺。畢竟氣氛過於相反。食媽媽工作帶來客人的剩菜,很名貴不過不喜歡,只懂得作為營養需求。懂得以後,每當有人為我準備好我喜歡的那些家常時,我都又享受浸泡在回去做孩子的喜悅。講起的「回去」,可能就是這麼一回事,我歸屬並安心於我的孩子氣。

其次就是一伙人在餐桌上共食的氛圍。長於清貧之家,長大了揮霍過了,但慢慢地,慢慢地還是懂得自己對口腹之慾並無必須的追求,間中嘴饞一些甜點小食,只是生活中的小點綴,也是一個節制和犒賞之間的拉扯呢,嘻。

他們每一張臉龐,都刻在我心上,和飯桌一起,飯菜升起的暖和食物香氣,正好適合我這抵受不了寒冷的體質。暖和,而我很想永遠追求,而因此我得知,這暖意經已紥駐心中,永不離席。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