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活动讯息(按下报名可获得小铃铛通知) · 回放

马特夜话101期回放 千翊晨《探寻咖啡的源味:咖啡豆的选择与风味之旅》

Robert
·
·
IPFS
·
走进咖啡豆的世界

今晚(3月15日)的夜话,我们将一起走进咖啡豆的世界,聊聊咖啡豆的种类、风味探索以及选购的那些小心得。从阿拉比卡到罗布斯塔,从日晒到水洗,不同的种类和处理方式赋予了咖啡独特的个性和风味。我也将分享自己在挑选咖啡豆时的经验,以及那些探索风味背后的小故事。如果你对咖啡充满好奇,或者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咖啡豆,欢迎一起来聊聊属于我们的“咖啡人生”!

约两小时,很精彩~再次感谢~@千翊晨

昨天夜话的文字提纲。

——————————————

关于咖啡豆的讨论:

我从一开始,只是想找到在越南酒店喝到的那个好喝的咖啡,当时在越南旅游的时候倒是买了两包当地的豆子,但是我家里一没有咖啡机,二没有磨豆机,没办法喝,在家里放了两年,后来被我妈收拾家的时候扔掉了。

我后来又在网上找,咖啡豆种类很多,也不是很好找,我当时搜索“越南咖啡豆”这个词条,出来的内容很少,越南咖啡豆在网上似乎并不是主流。但是那么好喝的豆子,居然没有卖的。

越南咖啡豆:我当时找到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应该比较正宗,有人说配料表里还有奶油和鳄梨,我觉得这个味道也比较有意思,说不定真的能喝到奶油和鳄梨的味道呢。鳄梨就是牛油果,牛油果我也很喜欢。当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增味咖啡的存在。

因为我没有磨豆机,所以让烘豆商帮我磨成粉寄过来。当时刚好是我买了第一台小咖啡机的时候,我想用我的小咖啡机做咖啡。那包咖啡粉拿到的时候,我打开袋子闻了一下,很香的奶油味,我觉得很喜欢那个味道,这个豆子做出来味道一定不差。我就用小咖啡机做了一杯。但是做出来感觉……并没有那种很香的奶油味,很苦,油脂的味道尝着像咸菜。

买了小咖啡机以后,我就想买咖啡豆,但是我不会选购,网上的咖啡豆种类很多,要先选烘焙度,然后再选磨什么粉。浅烘,中烘,深烘,磨粉还可以选择细粉,中偏细,中度,中偏粗,粗粉,这有什么区别呢?

我就去请教朋友,朋友告诉我说最好选深烘的豆子,说深烘的偏苦,浅烘的偏酸,说酸的咖啡很难喝。但是我买了那包有奶油和鳄梨风味的豆子,我觉得太苦了,并没有觉得苦咖啡有多好喝。

蓝山咖啡:当时是错买的,因为不知道该买哪种豆子,所以随便买了一包浅烘的,还让磨了细粉,结果堵得咖啡机根本不出液,而且做出来非常难喝,尖酸,尖锐的酸,我当时一尝,觉得我朋友说得真对,酸咖啡果然不好喝。

可是不应该啊,我之前在越南酒店里喝到的咖啡,也是偏酸的,就是因为有酸味我才觉得好喝,比那种傻苦的咖啡好喝多了。为什么酸咖啡会不好喝呢?

油脂王:上一包越南咖啡豆喝完之后,我又买了一包新的豆子。上一包越南咖啡豆我发现,虽然做黑咖啡不好喝,但是加了牛奶和厚椰乳很好喝。我搜索“咖啡豆”,最先出来的就是这个油脂王,我直接买了1kg的。

重新回到越南猫屎咖啡:我在网上找了视频来看,看到一个youtuber做的节目,他去越南当地探访咖啡文化,和一个当地女生一起喝了街头咖啡。那个街头咖啡的质地看起来很像我在酒店喝到的咖啡,很黑,很浓郁的样子。当时视频里说了一句话,90% of coffee beans in Vietnam are Rubsta.所以我觉得我当时喝到的那个好喝的豆子一定是罗布斯塔豆。

我找了一家看上去比较靠谱的,在越南当地采买的烘豆商,跟她说了我诉求。我说我要买好喝的罗布斯塔,她给我推荐了一个,然后问我,为什么喜欢罗布斯塔?现在主流喝咖啡都喜欢阿拉比卡。我跟她说了我在越南酒店喝到的那个好喝的豆子。她听了我的描述以后,觉得我当时喝到的应该也是阿拉比卡,因为风味带着果酸,她说罗豆是不酸的。我当时喝到的那个豆子,可能比较新鲜,所以很香,味道很浓郁。她给我推荐了一支豆子,她说你可以试试这个,特别香。我就买了。

这个豆子是最接近我在越南酒店喝到的那个风味。那个时候已经给小咖啡机买了配件,我改善了萃取质量。之前的咖啡豆之所以做美式不好喝,可能是因为萃取不足。我买了压粉布粉的配件,用油脂王的豆子反复练习尝试萃取,确认没问题了以后,用新的豆子萃取了一把,没想到非常成功,榨出了厚厚的油脂,萃取完之后得到一块完整干燥的粉饼。一般来说,粉饼的完整性是萃取成功的判断标准。我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过完整的粉饼。

我喝了那杯咖啡,一下午心情都是快乐的。那种浓郁醇厚中带着果酸的味道,愉悦了我的味蕾。不过,这个豆子给我的感觉应该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混合在一起,我下午一点喝了那杯咖啡,一直到晚上八点还很亢奋。只有罗豆有这样的效果。

耶加雪啡:卖耶加雪啡的烘焙商很多,我选了一个跟油脂王同一烘焙商的店,买了他家的两个耶加雪啡,一个是中度烘焙,一个是中深烘焙。当时刚好买了摩卡壶,我就用摩卡壶煮这两支豆子。

中烘的耶加雪啡,在高温的时候很酸,超级酸,“酸得头都掉了”,像胃酸一样酸,我喝下去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吐了一口,喉咙里那种酸感,就和反酸的时候那种酸感是一样的,很难受。

中深烘的耶加雪啡比中烘的更加平衡一点,没那么强烈的酸感,果酸味更突出,没让我觉得是反酸。后来我用这两支豆子做了一个饮品,白巧拿铁,顾名思义,就是用白巧克力隔水融化,加入牛奶搅拌,然后再倒入咖啡液,做出来口味很奇妙,感觉像是在喝一杯橘子牛奶。这是第一次,我尝到了咖啡豆的风味。以前就听说咖啡豆有各种各样的风味,什么坚果,巧克力,橙子,青提,等等……我都尝不出来,如果不是加了香精,是尝不出什么水果风味的,只能感受到苦。但是那杯白巧拿铁,第一次让我喝到了橘子的味道。倒不是那种很明显很具象的橘子,就是我感觉这杯咖啡像是在喝一杯香橙牛奶。后来我看了看这两支豆子的名字,居然真的都有橘子的成分。中烘的那支叫“碧橙”,中深烘的那支叫“橘香茉莉”。

另外,咖啡豆的风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中烘的那支耶加雪啡,过了两个月以后,我做了一杯冰美式喝,我喝到一股红枣味。

那个时候买咖啡豆喜欢按名字来买,有的咖啡豆会起一个很美味的名字,让你一听就想买。比如有一支豆子叫“液体黑巧”,意思是这支豆子会让你感觉在喝一杯液体的黑巧克力。和它类似的还有“液体芝士”,意思是感觉在喝一杯液体的芝士蛋糕。还有豆子名叫“奶油甜瓜”“白巧喷泉”“流心巴斯克”……还有一种豆子,是把风味描述得很诱人,比如有一支decaf的豆子,说这支豆子有咸芝士风味,还有的豆子说自己有“港式奶茶”的风味……

液体系列:有一家烘豆商,他们烘焙了很多起名为“液体xx”的豆子,液体黑巧和液体芝士,这两支豆子是最早出现,并且很多人都说好喝的豆子,后来他们还出了液体橙子、 液体蜜瓜、液体香草冰淇淋。

这家豆子是让我开始接触到“养豆”这个概念的。我头一回听说,刚买回来的豆子不能喝,还要再放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喝。那我哪有这个耐心等待?有些烘豆商还会把养豆期这个事情着重强调,说豆子刚刚烘焙出来,需要排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等到充分排气之后风味才会稳定,否则会有烟熏感。

液体黑巧买得早,在耶加雪啡之前我就买过了,当时我搜了一个咖啡的论坛,里面有人推荐这个豆子,说“液体黑巧好喝死了!!”我以为真能喝到黑巧克力的味道,结果没想到就只有苦,超级超级苦。后来有人说,黑巧就是苦的,纯黑巧,不含糖的那种,就是会苦。黑巧的味道,和平时吃的黑巧克力还不一样,平时吃的黑巧克力是会加糖的。我当时还不太会操作我的小咖啡机,用了大半包豆子来调磨,只有一杯喝起来感觉还不错,顺滑,醇厚,真的有一点黑巧克力的感觉。

第二次买液体黑巧,是我买了一整个“液体”的系列。那个时候我已经会操作我的咖啡机了,我用咖啡机做了一杯浓缩,加了牛奶和厚椰乳,我越喝越觉得那杯咖啡像一杯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的味道很明显。我突然明白了,液体黑巧里面的“巧克力风味”,是要加了牛奶才喝得出来的。很多名字里带有甜品字眼的豆子,比如“白巧喷泉”“液体黑巧”“豆乳盒子”……这些都是加了牛奶,做成拿铁才品尝得出来的味道。毕竟,只有拿铁的味道更接近甜品,喝一杯黑咖啡,怎么可能喝的出芝士味,蛋糕味?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用staresso了,Staresso萃取咖啡容错率很高,很少会过萃,我真的喝到了咖啡豆描述的风味。我用staresso把液体系列的每一支豆子都做了一遍,喝到了它们各自的风味

液体黑巧:做拿铁有巧克力牛奶的味道

液体冰淇淋:做拿铁有香草冰淇淋的味道,因为豆子带一点发酵的味道,做成拿铁不知道为什么,真的喝出了香草冰淇淋味道。

液体蜜瓜:别说,打开袋子的时候还真有一点蜜瓜的味道,做成美式也有一点

液体橙子:酸,不好喝

酒心巧克力:没什么风味

OVERSIZE:风味描述有比利时巧克力,这个我尝的味道和液体黑巧差不多,都是那种深烘豆的巧克力牛奶味道。

液体芝士:这个豆子很有意思,很多人都说这个豆子怎么怎么好喝,比液体黑巧还好喝,但我买了好几次,都喝不出所谓的芝士味。第一次没喝出来,我想着再给它一次机会,但是还是没喝出来。就是普通的拿铁,甚至连液体黑巧拥有的那种巧克力牛奶的味道都很淡。

还有一种豆子,就是商品封面做得很好看的,比如Brow Coffee的所有豆子。他们的美工封面做得都很好。这人是一个up主,美工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经常跟着一起做视频。自从美工的女生来了以后,他们的咖啡豆封面都变得好看了。

在看名字的豆子里,我要选出几个有代表性,印象深刻的豆子,比如野草莓,香烤吐司,红土古吉,糖渍果子。这几个都还是在星粒三阶段探索的风味,包括红土古吉,也是用9 bar做出了芒果的风味。

前面的豆子就看看就行了,风味描述,名字,封面等等,碰上好喝的就记住,碰上不好喝的酒希望赶紧消耗完。那时候我自己选豆子加上喝瑞幸,也就记住了一个花魁,知道花魁是一个好喝的豆种,有独特风味。直到韩梅梅开始,我才开始关注产地。

因为韩梅梅是肯尼亚的豆子,是和我以前喝的豆子风味都有些区别的,喝了韩梅梅,我在咖啡节上再闻到另外一支肯尼亚AA的豆子,一下子就认出了那个干香,知道了这种风味是肯尼亚独有的。在那之前,我都是盲买盲喝,从来没想过我喝的很多豆子都是埃塞的豆。因为埃塞是一个大产区,不管什么名字,什么风味描述,遇到埃塞的几率本身就非常大。自从遇到了肯尼亚豆子,我才开始关注我一直在喝的埃塞豆,是什么风味。

记住了埃塞和肯尼亚的风味,我又在想,既然已经探索了两个风味了,那一定还有其他产区,每个产区或许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风味,很想每一个产区都探索一遍,这个才算是“世界风味地图”,以喝咖啡的方式,周游世界。

从这家烘豆商开始,我选购咖啡豆慢慢地从看名字、看封面变成了看豆种、看产地。到目前为止,我喝的豆子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埃塞俄比亚的豆子,也难怪,埃塞俄比亚本身就是一个咖啡豆大产区,里面小产区也很多,豆种也很多。后来我喝到了一支很好喝的肯尼亚的豆子,就是上次说过的“韩梅梅”,从那以后发现了肯尼亚产区的豆子风味。

镜水:埃塞俄比亚的水洗耶加雪啡。我买了三次,对这支豆子的风味感受变得越来越丰富。埃塞的豆子普遍都是酸质明亮,有柠檬、柑橘的风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茶的味道。茶的味道不是一上来就有的,是要过一个多月以后才有的。我用镜水做了一次冰美式,忽然就喝到了那种茶感。结合之前看到有别的烘豆商也推出过名叫“茶花女”的豆子,豆种也是耶加雪啡,我推测耶加雪啡这个豆种一大特点就是有茶感。之前有的豆子标榜有“港式奶茶”“红茶奶茶”的风味,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难以获取的风味,只要咖啡豆本身有茶的风味,加上牛奶做拿铁,这杯拿铁就会有奶茶的风味。我也喝到过好几个做拿铁有奶茶味的豆子,基本上都是埃塞的豆子,有的是耶加雪啡,有的是西达摩。这些产区的豆子都会带有茶的风味。

韩梅梅:肯尼亚SL28/SL34,双重水洗的豆子。和埃塞的豆子不同,肯尼亚的豆子有一种深色水果的风味。之前逛咖啡节,和一个咖啡师聊起来,他说埃塞的豆子像十八岁的姑娘,肯尼亚的豆子像三十五岁的成熟性感女人。这个比喻还挺传神,一个明快活泼,一个优雅有韵味。我喝过韩梅梅以后,去闻其他肯尼亚的豆子,发现也是那个味道,所以我推测韩梅梅代表的应该就是肯尼亚的经典风味。我很喜欢那种风味。有乌梅、番茄、山楂的酸质。

我喝过几支肯尼亚的豆子,风味都不一样,伯爵夫人做冰美式是小番茄的风味,糖渍草莓和糖渍果子很像,做手冲有果汁感,山楂糕小番茄是山楂汁的风味,爆浆乌梅冰美式,冰美式有炭烧味,奶咖是酸甜的乌梅奶糖味,小甜莓是木头水味。

卢旺达:我之前喝过一支卢旺达日晒的豆子,豆子的名字叫“糖心苹果”,名字很一目了然,但是我喝到的是烧烤水果的味道。很难以形容,既有水果的那种清新果酸,又有炭烤的味道,合在一起就是烧烤水果味。后来我看别人形容卢旺达的豆子有一股“烤橙子”的味道。在咖啡节上我也见到了卢旺达日晒的豆子,闻起来和糖心苹果一个味道,所以我猜测这种烧烤水果会不会是卢旺达豆子的经典风味?

云南豆:云南豆的代表烘豆商要属辛鹿了。辛鹿就是一个坐落在云南的烘焙商,有自己的种植产地。这家烘焙商最早推出的都是云南豆,但是风味都很一般。达不到精品豆的标准。

另外一家云南的烘焙商是Torch,我在这家买过一支云南小柑橘,做手冲风味很好,但这也是我唯一一支尝试过的云南豆,并没有什么有代表性的风味,给我的感觉和埃塞豆有点像,酸质的感觉很像埃塞豆。云南本土的豆种是卡蒂姆,这个豆种和罗豆一样,也被很多人诟病,说咖啡有刮喉咙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真正尝试过一次卡蒂姆。直到我喝了一支云南小柑橘,我发现风味非常好。

哥伦比亚粉波旁:波旁种也是一个豆种,也不止是哥伦比亚有。波旁分为红、黄、粉,尖身波旁,辣椒波旁

辣椒波旁:有麦芽、香料的风味,喝着像麦芽糖

印尼曼特宁:到目前为止喝过两支,一支SSR曼特宁,一支梅渍小番茄。第一支不咋地,第二支很不错。

发酵豆:尝试了几支发酵豆子之后,我发现我并不喜欢有发酵感的豆子。红酒日晒、赤霞珠、醉石榴。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Robert马特市活动大使 马特夜话 周末晚八点 自由二台 电子报 https://robertli365.substack.com YT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Mynightchat
  • Author
  • More

107期夜话回放 千翊晨《红墙之下:国企办公室政治生存记》

《飞黄腾达》特朗普的陈年往事

夜话105期回放 欧文笑长 咖啡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