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記者的羅興亞人長期採訪

楊智強
·
·
IPFS
·

大家好,我是國際獨立記者楊智強。相當榮幸可以加入Matters這個平台,也希望可以在這裡跟更多人一起對特定議題進行討論、思辨。

我跟兩位獨立媒體人最近正在進行一項為期一年的羅興亞人專題採訪,去年底我們到泰國、孟加拉等地採訪了兩地羅興亞人的狀況。

在上次的採訪中,我們選了一個散落在泰國、孟加拉跟緬甸的羅興亞家族做為為故事的主軸。希望以這個家族的經歷來告訴大家羅興亞人除了面對緬甸的迫害之外,因為他們無國籍的身份,讓他們無論到哪裡都是寸步難行。

我們的主人公貌貌蘇(Maung Maung Soe)在2011年從緬甸逃出來之後,先跟妻兒在孟加拉難民營生活了兩年。因為發現住在難民營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他搭上人蛇的船偷渡到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打黑工賺錢寄回去給待在孟國的妻兒。在兩年之後,妻兒也想到馬來西亞去生活。因為婦孺搭偷渡船的危險程度太高,所以他們折衷,決定由陸路到馬來西亞跟緬甸的中間點泰國,投靠表哥伊斯邁(Hajee Ismail)。

(上圖為貌貌蘇一家人在泰國)

但到了泰國,無國籍的詛咒仍然如影隨形,讓他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生活相當困難。

在上次的採訪我們除了用貌貌蘇跟伊斯邁的例子跟讀者解釋羅興亞人的狀況之外,也討論到在去年9月從若開邦逃出來的貌貌蘇父母家人。他們一家人就是去年難民潮中的其中之一,貌貌蘇的妹婿甚至在逃難途中遭到緬甸軍人殺害。

(上圖為羅興亞難民營)

在緬孟邊境的難民營都是蓋在黃土丘陵上,難民們居住的地方都是用竹子跟防水布搭建的避難所,尤其常常會看到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小帳篷裡的狀況。當時我們在營區採訪時並不是孟加拉的雨季,但我們也問了一些NGO的工作者,他們對於即將到來的雨季感到相當擔心。尤其是在這個嚴重缺乏衛生防護的地方,在雨季來臨之後,大水導致避難所被摧毀或是疾病爆發的可能性,都是羅興亞難民將會遇到的難題。

(上圖為在難民營排隊等待糧食配給的羅興亞人)

今年四月中我們會再進去難民營,這次會把採訪的故事著重在人口販運或是跨國犯罪,希望可以瞭解到羅興亞人到了孟加拉之後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還有他們未來該何去何從(這次採訪將為期一個月又一個禮拜)。大家對於這次我們採訪的方向有什麼想法,也相當歡迎提出來討論。

現在國際上雖然有一些組織或是國家對這個議題提出譴責,但若緬甸政府不願意面對羅興亞人的身份問題,一切很難獲得根本性的解決。國內的壓迫跟歧視會一直存在,羅興亞人出逃的狀況也很難會有顯著的改善。

(上圖為羅興亞小朋友領取物資準備回家)

另外,身為亞洲國家一員的台灣,在這個議題上幾乎完全無感,甚至我們的難民法一直在立法院被卡關,就算真的想要分擔國際社會責任也沒有法源依據。所以這次也想丟出「難民法」的議題在這裡討論:台灣在難民議題上做些什麼?為什麼難民法無法在立法院通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楊智強國際獨立記者,關心亞洲難民與人權議題。2017年底與幾位獨立媒體人創立Loop Media Team國際新聞採訪團隊,一起到處找故事、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