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李易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塔利班」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李易安
·
·
這個詞彙,其實反映了「伊斯蘭世界」的狀態──這是一個幅員廣闊、邊界模糊,但內部非常歧異的文化區。
在阿拉伯語裡,除了單數、複數這兩種格位之外,其實還有「雙數」格位。

從科威特回台灣之後,每次聽到「塔利班」(Taliban)這個詞,我都會想起阿拉伯語文法課關於「雙數」的章節。

Taliban 這個詞,是從 Talib(طالب)變格而來的,它的意思是「學生」,也是阿拉伯文初學者前幾週就會遇到的單字──「塔利班」在中文裡,之所以有時會被翻譯成「神學士」,就是這麼來的,因為這個詞原本的意思,就是「學習(古蘭經)的人」。

不過我第一次看到 Talib(طالب)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它跟「塔利班」之間的關係。

直到開學幾週之後,文法課教到「雙數型」的時候,我才終於真正遇到了 Taliban(طالبان)這個詞。是的,阿拉伯語的名詞,除了單數、複數這兩種形式之外,其實還有「雙數型」──所以如果你要講的是「兩個學生」的話,就會寫成 طالبان,也就是 taliban。

然而為什麼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要用「兩個學生」這樣的格位當名稱呢?難道,他們的創辦人當年是一對拜把兄弟嗎?(誤)

於是我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阿富汗的 Taliban,雖然確實源於從阿拉伯文借過去的 talib,但後面的-an,並不是阿拉伯文的「雙數型」後綴,而是波斯語的「複數型」。

換言之,「塔利班」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混合了阿拉伯文、波斯語元素的產物,而作為塔利班主體的「普什圖人」,講的語言也和波斯語有些接近。

於是乎,「塔利班」這個詞,其實也反映了伊斯蘭世界的狀態——這是一個幅員廣闊、邊界模糊,但內部非常歧異的文化區,從最西邊的摩洛哥、到最東邊的印尼,以阿拉伯文化/語言為基底的伊斯蘭文化,都在世界各地和當地的文化交融、互動,也因而在各地演變出了很不一樣的面貌。

這個事實,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自從911事件之後,西方主流論述、以及受西方論述影響很深的大部分台灣人,有時會因為塔利班(以及後來的蓋達、「伊斯蘭國」),而把伊斯蘭教、穆斯林想像成可怕的恐怖份子(我帶我媽去埃及玩的時候,她一開始會說,看到大鬍子、戴頭巾的人都會覺得有點可怕)。

然而所謂的「伊斯蘭世界」、穆斯林,內裡其實經常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更加多元,對女性、對伊斯蘭法、對宗教自由的看法,也不是「鐵板一塊」的。

_____

同場加映:

很多人昨天都在擔心,塔利班重新掌權之後,阿富汗女性的遭遇會不會惡化。

這時候就想推薦 Azadeh Moaveni 的〈Guest House for Young Widows: Among the Women of ISIS〉這本書,作者對前往「伊斯蘭國」的女性進行了追蹤、訪談,想了解當初她們願意前往「伊斯蘭國」效力的原因,並探索了伊斯蘭國女性的處境和心境變化,非常精彩。

貓頭鷹出版社今年會出版這本書的中譯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留意一下!

此外,另外,端傳媒今天也對阿富汗的最新局勢刊出了評論,免費閱讀,請大家務必一讀:〈忽敵忽友三十年:中國示好塔利班背後,民族國家的冷戰與阿國國民的缺席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