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城投公司三宗罪——浪费、无效、重复建设

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
都是来骗来偷袭的

最近有一篇文章爆火,讲的是地方基建欠债将近60万亿,拿什么还债?

然后这个文案就被做成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很有趣,我看了一些观点,是力挺城投公司的,我相信,这些人不是水军,更不是城投公司的利益相关方,只不过他们讲的是理想,而现实更为残酷。

列举一些支持城投公司的观点:

城投可能的确在项目的盈利性计算上有问题,但请注意,城投的项目,很多是没有办法单纯从经济性上考虑的。比如建设一条新的绿道,改造一个新的公园。这些都是公益性的建设,从经济意义上看,项目的可实施性可能不大,但有他的社会意义,不能说城投的投资都是无效资产。

没有市政基建你还能有班上?

市政基建有完善和不完善之分,你现在上网扣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基建。

你猜你大郊区的手机信号哪来的,你猜你能不能在一下雨就是泥的土路骑自行车,你猜你家小区的暖气,水电,燃气怎么到位的?

上面这些支持城投公司的观点,都没错。

从定义上来看,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名义上的主营业务是地方基建,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水务、燃气、公交、城市绿化、广场、学校、医院等工作;而这些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基本为公益性业务。所以城投公司是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利润方面一般是微利或者亏损。

设立城投公司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我们的道路建设、公园绿化等等,都有城投公司的影子。

如果说城投公司不忘初心,努力做好城市建设,虽然微亏,但是不至于说弄出将近60万亿的负债出来。

事情坏就坏在,地方城投公司作为政府投资融资平台“以基建项目的名义,把钱从银行借出来”。

这就会产生第一个问题:权力寻租!

因为有地方政府信用背书,而且放贷者完全不用考虑政府会破产,所以,各种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项目就源源不断。

案例1:

贵州南部贫困县独山,这座常住人口不过35万、财政收入刚刚超过9亿的县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举债400亿用于城市基建。

案例2:

全球最大关公雕像,花费1.729亿打造,又将花费包括拆迁、安装、新址广场在内的总投资共1.55亿元。

案例3:

截至2021年底,长沙市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规模最大,达到5984.65亿元,2021年长沙市GDP为1.33万亿元,债务占比达到45%。

发了这么多债,搞了这么多钱出来,钱的流向到底去哪里了,就以贫困县独山为例,真的需要那么大规模的基建?

这么多钱,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贡献于民生福祉,又有多少是流向了个人腰包的,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第二个问题:城投三宗罪—浪费、无效、重复建设。

这里面最经典的就是“修路经济学”了,一条道路,水电挖一遍、燃气挖一遍、煤气挖一遍,主干道12个月都在维修,最后导致的是城市的拥堵。

还有就是“花盆经济学”,那城市公园的植被,明明长的挺好的,过一个季度挖一次,全部换了,植物刚长出新叶子了,又挖了,又换一遍。

“铺路经济学”,反正我老家的亲戚就说,那个沿江大道的瓷砖,一年四季不重样的,明明已经铺了很好看的瓷砖,没几个月,又换了。

这种无效的行为,导致的是浪费,就好像一个老板,雇佣员工,想着过来每天写方案,出策划,打动客户,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交,然后一看这个员工每天趴在位置上疯狂打字,热火朝天的干活,结果一看文件内容都是“WAWSDFJKSDHXCHOI”这种毫无意义的文字,那老板的工资,真是打了水漂。

把一个城市公园一年修12遍,那我都可以写出一个很好看的PPT,我们今年投入了多少,带动了多少上下游产业,多少工人参与了我们的项目所以就业率有保证了之类的;这种行为,我只想用刘强东的那句话:拿PPT欺骗自己,说话假大空。自欺欺人罢了。

这样的重复建设,对于城投公司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项目多呀,我可以拿着项目,去找银行贷款呀,这样的结果,就是挤占了私人投资,本来银行的这些贷款,如果他们愿意投给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那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结果这些钱给了城投公司不停的修公园、挖路去了,需要钱的一分钱都借不到,结果城投公司搞了将近60万亿的债务余额出来了,谁才从银行真正受益、为什么实体经济总是“缺血”缺的厉害,一目了然。

总结:我们并不是反对城投公司,而是反对城投公司“权力无限、手段无限、信用无限”,大肆举债,浪费公共资源,肥了一小部分人的行为。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