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芭比海默到老高小茉──談資訊濃度與資訊呈現
IPFS
不管是芭比,或是奧本海默,我覺得都是在「資訊的呈現面」做得不錯的好案例。
一個很艱深、很難說清楚講明白,錯綜複雜的概念,本來就很難呈現,只能用最低的標準,讓大多數的人「能多多少少碰到點邊」。物理定理如此、性別平權如此,其他更多的理論和概念也如此。
小心資訊濃度與資訊呈現方式
身為一個科技大學行銷文案講師,在上行銷文案課的時候,一開始就教同學們,一定要設定好目標對象的人設 (persona) ── 你到底想對誰說話?他∕她的價值觀是什麼?說什麼話,他∕她才能了解你想表達想溝通的意思呢?
這還會扯到「資訊濃度」的概念。不同人對不同概念的認知不同,基礎觀念與知識理解程度不同,想用相同資訊濃度,和同一種資訊呈現方式,塞進同樣質量的資訊或概念,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人只看老高就爽了,有人則選則去看曲博。當然選擇老高的會被「資訊濃度吸收能力更純更多」的人瞧不起,也不想去深究知識的正確程度與深度,就只要娛樂娛樂,當成聊天下酒菜,這也沒什麼不好。
虛不受補,不能硬塞
至少在這類受眾對資訊的接受方式與程度來說,老高已經是到頂的選擇了。再想塞更多知識,會讓想塞的人有焦慮感,被塞的人更是痛苦不堪,用不著搞出這種「女人何苦難為女人」的戲碼啦。
別忘了還有更多虛不受補的受眾,別說知識了,連一些專門領域名詞都沒法溝通。在這些人的日常環境裡,是用不上也很少有機會接觸某些名詞的。
比如對會計師硬塞量子計算的觀念,在沒有特別需求的前提下,也只是讓人消化不良,產生吃多了也只能拉出來的結果啊。
大家都可以想想,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資訊呈現方式,以及吸收的了的資訊濃度。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