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電影] 死亡醫生的遺產:究竟是救世主,還是殺人犯?
以安樂死為議題並基於「死亡醫生」Jack Kevorkian 故事改編的日本懸疑電影死亡醫生的遺產,因為一通小男孩的報警電話,開始追查名為 Dr. Death 的「犯人」。
Dr. Death 是殺人犯還是救世主?
在劇情中,會找上死亡醫生的病人多數是罹患絕症或重症,想要結束痛苦的人生,「幸福」的離開,當死亡醫生為「病人」注射氯化鉀,讓病人因心臟麻病而導致死亡,安心地上路。
醫生是為了治療病人的問題而存在,讓病人免於痛苦和疾病纏身,那死亡醫生解救了病患,這樣到底是殺人犯或是救世主呢?
高千穗:「這起事件的受害者在哪?」
在追查的過程中,「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都是站在死亡醫生那一邊,每一段受害者生前影片看起來是開心的並懷著感謝的準備好離開世上。
受害者(Victim):是社會衝突事件中受傷害或損害的一方。傷害包括精神、身體、財產或名譽方面。
在警察的眼中,死亡醫生是殺了受害者的犯人,而受害者卻沒有受到傷害或損害,所以受害者在哪裡?
當病患選擇離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深愛的家人?
罹患了重症,不只是病患本身的煎熬,同時讓照顧的家人背負了重擔壓力,照護者每日看著病人的痛苦,卻束手無策,病人每日看著照顧的人日漸憔悴,只能擠出微笑減少擔憂,無形之中的慢性折磨的彼此,離開的重大決定,是想活下去,還是卸下深愛之人的負擔?
在這部電影中,會感覺到對於安樂死這個議題不斷的提問,而這些解答卻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不同的身分,即使看到的是同一顆骰子,看到的數字也不盡相同。
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何時出生,我們可以決定自己何時離開嗎?
來到地球上幾十年的時間,牽起無數的羈絆,而「離開」好像變成不是只有自己的事情,對我來說,如果可以決定時間點,我想在這之前會努力做好事前準備,提早預告,讓彼此都有一段時間緩衝和一一告別。
在到達終點前,想要創造什麼樣的人生?
在電影的結尾中,傳達「好好活下去」的意念,即使這趟旅途中滿路荊棘,仍要重視看待自己的生命。而在現實世界裡,不知道何時會抵達終點,只能在這段路途上,不斷地做出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享受沿路風景,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傳。生與死是必然的,在起訖點中間這段漫漫長夜中,體會生命帶給你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