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过各种笔记软件,最终回归到用纸和笔
多年前,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经常感叹课堂笔记来不及做。我写字速度很慢,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记笔记了,而不是用来思考,真的是本末倒置啊。
那个时候,老师也落后于时代,根本不会给 handout,想去拷贝 slides,也是不情不愿的。我那时候就幻想着,要是哪天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做笔记就好了。
现在的学生用 iPad 或者电脑做课堂笔记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曾经的梦想,都已经被实现了。
目前,我还没有再回学校上学的打算,不过人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止学习。即使不上课了,日常仍然有许多需要记笔记的场景。
我的专业方面,需要记录公式和代码;一些人文学科有大量概念;还有一些,可能需要记录许多图片。记录多媒体信息,正是电子笔记工具最擅长的地方。
这些年笔记软件发生了好几次革命,我就不去一一回溯了。只看现状,最火热的,显然是基于双向链接构出来的一系列笔记软件。
我曾经花过大量的时间研究这些笔记软件,也做过数次数据迁移。后来发现折腾软件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记笔记的时间。而且,用各种软件这么久以来,并没有感受到,他们所宣称的各种效果。
炫酷的网络图,除了截图分享,似乎也没多大用。记录的内容一多,依然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有人说,没有看到效果是记录得不够多,这我是不信的。我现在的笔记量,已然无法处理了,再多下去,只会更加混乱。
有一个典型的软件 flomo 试图通过「每日回顾」解决遗忘的问题,但是我真的不喜欢每天完成作业的感觉。我记得越多,作业越多,越不舒服。其他软件各种间隔回顾的实现方案,效果也是类似的。
这之后,我读了许多针对 Niklas Luhmann 的笔记的研究论文,发现那本流行甚广的书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其实荒唐至极。然后就产生了原教旨主义的想法,为什么不用纸和笔,真正地去照着 Luhmann 真正的方法去实践一下呢。后来偶然发现 Scott P. Scheper 也和我经历了大致的过程,也开始实践纸和笔的方法。
目前,我已经实践了一段时间了。具体的方法,仍然在微调。我会慢慢分享一些细节和感受出来。但就目前的体验来说,之后许多年,我的笔记系统的核心应该就是纸和笔了,各种软件只会用来做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