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問答|蕭伶伃:柯文哲現象學──台北「阿伯」市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日期】2018 年 12 月 13 日(四)
【時間】東八區晚上 10 點( GMT+8 10:00PM )
超越藍綠,自從 2000 年首次發生中央政權輪替,過去十多年,台灣的政治人物不分大牌小牌,非常多人都喊過這個口號,但我們可以很不負責地說:從來沒有人,曾經讓這四個字看起來好像有什麼實質意義……
直到 2014 年,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
在台灣,醫師向來都是「社會菁英」的主要代名詞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確是小時候學業成績最頂尖、長大後收入也相對高而穩定的一群聰明人,也是因為這個職業在台灣社會長期被賦予了特殊的專業和淑世形象(比方說日本時代積極投入民族運動的蔣渭水和為現代醫學專業奠基的杜聰明),使得台灣的地方世族大家代代之間少不了都要出幾位醫師,或者跟醫師聯姻。醫師本身也容易因為地位和關係、資源的優勢,參與到不同的社會活動之中,政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台灣的傳統兩大黨,特別是民進黨,從早期「黨外」時期開始就不乏有醫師活躍其中,今時今日,檯面上的中堅份子一眼望去,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賴清德、角逐高雄市長功敗垂成的陳其邁,乃至於連任嘉義市長失利的涂醒哲,都有醫藥公衛的專業背景。
柯文哲不是世家出身,但來自被認為本土意識色彩濃烈的台大醫學院,早年就曾參與民進黨政治人物後援會的活動。他進入一般公眾視線的「出道」很早,只不過是在醫院裡,而非在演講台上。他在主持台大醫院急診室與器官移植團隊期間,因為成功救治車禍瀕危的前台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玲和輔選遭到槍擊的連勝文,迅速成為全國知名度極高的專業人物。
然而,在 2014 年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之前,他也因為高度政治化的身份和發言過於直率的習慣,在藍、綠兩端都引發過爭議,包括造成他被馬英九政府究責、懲處的 2011 年台大愛滋病患器官移植事件,後來根據他自己的闡述,都成了他決定挾高人氣投身政界的原因。
2014 年初,柯文哲公開表態參選台北市長,不久就發生了太陽花學運。在一定程度上,得利於當時佔領行動結束後青年世代正熾的熱情,柯文哲得以調動、積聚了許多非傳統的政治資源與社會聲量,成功促使民進黨不推派市長參選人。然後他以在野整合者之姿,不太有懸念地擊敗了他親手救治過的連勝文,成為台北市睽違六十年的又一位無黨籍市長。
接下來的四年,源出急診室的「柯P」作風、刻意親民的「阿伯」形象,怎麼在市政治理和政治公關上創造出源源不斷的公眾話題,相信大家應該都記憶猶新(連口不擇言的人格特質都能帶動台灣社會對成人亞斯伯格的熱議!)。
非典型市長柯文哲,一方面的確帶來了一些行政文化上的創新,但另一方面他的團隊大刀闊斧的同時也常常踩雷,像斑馬一下黑一下白。在柯 P 任內,台北市民不見得事事都覺得變好了,但市政府動起來、找方法「改變」的靈活形象,卻算是成功深植人心。
即使 2015 年就出現了「兩岸一家親」的發言爭議,但柯 P 還是挺得住台灣社會對政治人物如何與中國互動日益敏感的輿論檢視。2018 年競選連任,儘管不再與民進黨合作,甚至面臨不少台北市民對他的疑慮,但 teamKP 的團隊作戰能力卻更臻成熟,群眾募資更能達到席捲全國之勢。從很多角度來看,柯文哲的確已經稱得上是超越地方首長級的政治人物。
最後,在韓國瑜異軍突起、國民黨大舉回歸的全國局勢裡,主打「改變成真.繼續發生」的柯 P,在史上最激烈的台北市長選舉中以極些微的差距連任成功,證明自己具備有跟藍、綠兩黨同時一較高下的政治實力,也讓大家對他在第二市長任期之後(甚至「之內」?)的動向倍感好奇。
這一次台北市長選舉的驗票程序在昨天(12-11)下午正式結束了,雖然法院還沒公布重新計票結果,但柯文哲應該確定仍會以跟相似的差距擊敗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雖然丁守中陣營接下來會繼續就選舉當天的投票延遲問題提出「選舉無效」訴訟,但應該不會影響選前宣告「一定會回來!」的阿伯再次入主市政府。
明天(12-13)晚上,Matters 為大家邀請到這次選戰擔任柯文哲競選辦公室政策總監的 Agnes 蕭伶伃,來跟大家聊聊她近距離觀察到的柯 P 現象。蕭伶伃曾負笈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研究專長為戰爭、認同與記憶,過去幾年之間一直是台灣炙手可熱的專欄寫手,不論是本地或國際的題材都能寫出細膩、犀利的分析;返台後她先進入了台北市政府市長室任職,今年再輾轉全心投入選戰。
Agnes 在選舉期間負責主編柯文哲的政見白皮書,選後又全程參與了驗票過程,一直忙到昨天才稍微告一段落,因此這一場在線問答真的來得又即時又難得,請大家千萬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