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書店講講】:我在台灣唯一的法文書店工作了 3 年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有一間 100% 的法文書店已經存在了近 20 年,它就在台北市松江南京捷運站的巷子內,叫「信鴿法國書店」。
台灣有這樣的一間純法文書店很多人都吃了一驚,因為跟其他國家的法語人士相比,在台灣的法國人真的不多。
「你們的書都賣給了誰?」每次,當我跟別人說我在法文書店工作時,他們最先問的永遠是這個問題。
「每一個對書有興趣的人。」我說。
信鴿法國書店的客人,有一部分是母語為法文的人。那些人可能長住台灣,可能只是路過台灣。剩下的大多是台灣人。台灣客人又分學過法文跟沒有學過的。學過法文的人很容易理解他們走進一間法文書店的原因。沒學過的,有的是對法國文化有興趣,有的就只是喜歡書。而後者的人數比我們想的要多。欣賞一本書,有時候不一定要懂得書上的語言。書有很多種,不一定得靠文字理解。例如,信鴿法國書店就有專門收集立體書、十字繡與繪本,卻不懂法文的客人。
我畢業不久就去了信鴿法國書店工作,那時候書店的創辦人施蘭芳老師(Françoise Zylberberg) 還在。但我跟她只匆匆見過一面,她就走了,留給世人無限的傷感。我想這世界上很少再有一個像她那麼愛台灣的外國人了。會因為學生一句「老師,我們學了法文卻買不到法文書」而去開一間法文書店的人有多少?
經營過書店的人都知道,靠一間小書店賺錢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還是一間小眾到了極致的法文書店。為了維持書店營運,施老師不惜賣掉房子,拿自己的薪水補貼。為了推廣法國文化,她想出了參加講座活動有免費的咖啡、茶水、乳酪、餅乾等可吃喝來吸引人。曾經,她租過電子花車辦活動,跟里長商借過公園來辦書展。
她做的每一件事在旁人看起來都既瘋狂又賠錢。
「只要他們有興趣過來一看,就是好的開始。」她說。
時間證明她是對的。至少,今天信鴿法國書店還活著。
外人常誤以為在一間美麗的外文書店工作是件浪漫的事。事實上,在書店工作的女孩都是女超人,十八般武藝都得精通。碰到每月兩次的進貨,我們得扮演搬運工,把十幾二十箱沈重的書搬進店內。接著執行進貨程序、幫書籍打上價格標、上架、拍照、翻譯、寫書介等等,為了有機會賣掉一本書,在書店工作的人得做十幾件事。
「在信鴿工作超過一年的人都不得了。」有一次去面試時,我的面試官說,「大家都知道那裡很操。」
每個月,我們都舉辦兩到三場不同的免費講座,邀請法國跟台灣的作家、藝術家、與音樂家來分享。其中,每年與法國在台協會合作的台北國際書展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但那也是逼瘋一個人的時候,每次想到要手動輸入一千多本書的資料,我就崩潰。
儘管書店的工作辛苦,我也曾握著書邊打標籤邊質疑自己的人生。但在那裡的三年培養了今日的我。它讓我從一個講話會發抖的人到可以主持講座,到可以獨自主講一場活動。因為曾在那裡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旅行時,我才能輕易地跟各國旅人混在一起。
我想,假如我可以在一間法文書店舉辦法文卡拉OK ,跳舞,僅靠客人一句「那本書的封面好像有一隻羊」就可以在上萬本書中找出他要的書,應該沒有什麼是我不能做的了。
自從我離開書店後,每次聽到與書相關的消息,無不說閱讀的人越來越少了,書市一年不如一年。我們曾探討過實體書店與紙本書消失的可能,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都還在。今日的讀者確實更容易被不同的媒體分散注意力。但就像寫作不在只限於用筆,書籍不再只有紙本,書店肯定也會有新的營運模式。
比起過往任何一個時代,今日閱讀與寫作的人數都更多,只看怎麼定義他們。身為一個新手作者,一個曾在出版與獨立書店任職過的人,我想說閱讀不死。看到一本喜歡的書就買下去,不管是紙本還是電子版。假如,路過一間巷弄的小書店,記得進去一看。跟網路書店不同,小書店的每一本書都經過店員的細心挑選。從整體氣氛到平台的擺設,獨立書面賣的不只是書,還有人情與專業。它們需要我們,我們也少不了它們。
信鴿法國書店 | Librairie Le Pigeonnier
台北市10486松江路97巷9號一樓 ◎ 捷運松江南京站4號出口
TEL : (886 2) 2517-2616 | FAX : (886 2) 2517-8173
個人/機構團體 詢書 commande: commande@llp.com.tw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 早上9時30分~晚上8時30分,週六、週日 早上11時~晚上7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