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死亡教育
说起自主不生育,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死亡教育,毕竟生孩子的理由里经常被提到的就是生命的延续,对死亡的恐惧和纾解的方式之一就是繁殖,让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下去,从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身上得到生命的继承和延续。很多人选择生一个孩子借以缓解对衰老和死亡的焦虑,暂且不说生育对女性身体的真实影响是加速衰老的过程并包含种种其他风险,与被赋予生命存在于世的孩子一起成长经历仿佛自己也从儿童青少年到中年重新走了一回,有重焕青春的“机会”。可是孩子也终究注定要面对衰老和死亡,作为父母依靠繁衍缓解自己死亡焦虑的时效性极其有限。总有一个时刻会明白面对死亡的人只有自己,死亡教育在此刻就显得比较重要也易于被忽视。
对于衰老和死亡我们从来是避讳谈起的,像性教育一样禁忌。在Atul Gawande《最好的告别》这本书里特别详细的讲述了每个人必经的衰老过程:“在正常的生命历程中,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而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变得多孔而乏力。由于咀嚼能力弱化,人们转而吃柔软的食物,而这类食物一般富含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引起牙齿孔洞。“”在我们的骨头和牙齿软化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分却变硬了。血管,关节,心脏瓣膜甚至肺,由于吸收了大量的钙沉积物,从而变得坚硬。“骨密度的丢失速度,大脑的萎缩,心脏泵血能力的下降,即便在科学进步到把老化和垂死变成了医学干预领域的今天,没有一个老弱病死的过程可以被终止,只是缓解和对冲伤害而已,没有人能逃过死亡的宿命。
书里提到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实验也很有意思,在911袭击事件和SARS病毒肆虐的两个研究中文化差异不是显著的,研究人员说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在这里观念比年龄更至关紧要。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想必也有很多人转移了生活的重心点,尽可能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自由的活着。
这让我想到生命与自主不生育的联系,作为父母要怎么得知孩子想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呢?他们是否有这个决定权可以自作主张呢?需要什么资格才能替孩子做这个是否存在于人世的生死决定呢?对于已经存在的人来说是不是从一出生就被剥夺了选择的自由呢?如果生命不是恩赐而是惩罚,父母要怎么补偿和承担后果呢? “我根本不想被生下来/我从来没要求活在这个世上”这些话说出来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狠和报复而是真实。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工作,不喜欢有压力,不喜欢被父母当面子工程和养老理财产品被物化,不喜欢被勉强做事情,不喜欢现阶段的生活,甚至厌世到抑郁症发作幻想死亡种种。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总是有各种条件,人又无法选择出身,电影《迦百农》里生活在黎巴嫩贫民窟的十二岁小男孩赞恩绝望中把父母告上法庭,对他来说所有的尝试和努力他都试过了,但逃离原生家庭,突破阶级束缚哪是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事情,他质问父母给他生命但虐待辱骂他,从没能够给他衣食温饱的生活,在战乱频发的环境更别提教育。父母是不是都自然而然的认为孩子很愿意被生下来,而孩子过的日子一定是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呢。
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擅自决定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一种“恩赐”还是一种“绑架”呢,我个人一直觉得美好的事物不是没有,但在金钱权力地域文化等等因素的限制之内生而为人的苦难不容忽视。穷困潦倒养活自己都困难的人当然有权力生养孩子,遗弃虐待只生不养还伤害的人当然也有权力生养孩子,每个人的身体自己做主,成为父母很容易没有考试,但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如果苦难太深重绝望太彻底伤害太纯粹,可能他们更希望从来没有存在过吧。孩子即便要求父母为他们的生命和经历负责,又有什么实际上的可逆转的方法呢。退一万步讲,所有的事情都顺利,有教育资源经济能力种种支持,当孩子成长,一步步迈入他们的老年,面对死亡的他们又会作何感想呢。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先天性疾病导致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到影响的他们/她们对死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会不会因为其他所有事情顺利唯独因为健康问题无法持久而埋怨父母,会不会不情愿不甘心一肚子遗憾,会不会觉得死亡是终结痛苦的一种手段呢。人和人之间个体的差异性让我们从来都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如果说生孩子的理由是畏惧死亡恐惧衰老,那是不是正视死亡,有对自己的死亡教育,知道老弱病死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以后,我们就可以更理性的看待生孩子的问题,做出真正想要的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