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卡分期受害事件談什麼是朋友?
去年是我第一次聽到有所謂的「無卡分期」這件事,得知的地點正是「通訊行」。
平時沒有需求踏進通訊行的朋友可能不太會注意到,但如果有買手機或周邊商品的時候,很容易會在通訊行的牆壁上看到大大的「無卡分期」字樣。
我記得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念頭是:「無卡是要怎麼分期?」
沒過多久便想到那肯定是店家幫忙顧客去銀行辦理貸款,然後給予客人「分期」的優惠,目的是招徠沒有足夠現金購買上萬元手機的客人。
近來中部多所大學接連傳出多起「無卡分期」的受害事件,有許多人抨擊學生們愚笨,也有學生替自己喊冤表示不是「貪」而是單純想幫忙衝業績。提到「幫忙」的說法,我想很多人似乎搞不清楚到底「幫忙」的定義是什麼?甚至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幫忙」別人,還是被人所利用?
首先,「幫忙」應該是出於自願,而且多半不會受到任何餽贈首先,,倘若有酬勞或餽贈,那就是屬於交易或合作的範疇,再者為什麼要無故「幫忙」陌生人或朋友衝業績呢?更不用說「幫忙」之後還有五千元可以拿,其實這更接近於交易或合作。
與其去責怪受害者,我認為更應該加強宣導的是當我們受到「推銷」、「慫恿」、「請託」的時候,絕對不要當下就做決定,當身旁的人急著要我們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所警覺這其中肯定有詐,否則怎麼會不讓人有考慮的時間?
舉凡過去遇到任何推銷的情況,除了慣常的拒絕之外,我也會要求對方先把資料提供給我,並且表示我回家才會研究,通常可以從他們有點惱怒又閃爍的言詞觀察到這肯定不是他們口中所謂的「對你有利」,真相其實是他們才是真正獲益的那一方。
或許有人會說現代人本來就已經對他人很難以信任,若是什麼事情都要如此去分析或質疑,那這樣不就都沒有朋友了嗎?
試問,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利用我們的「朋友」呢?
那些人真的是「朋友」嗎?
要判斷哪些人是好朋友或許不是很容易,但要判斷哪些人不是好朋友應該相對簡單,舉凡任何想要勉強你或是不容你有任何猶豫空間,甚至當你拒絕的時候就翻臉的人,那肯定不會是朋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