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鏈》藝術家介紹 | 用最酷的方式傳達最古老的理論,用音樂講解脈象的藝術家 – 脈波響應
作為《台灣島。鏈》展場中唯一的聲音作品,在 Protoworld 展場可以體驗到隨著脈象的不同,伴隨不同的音樂起伏。帶領觀眾透過聲感來體會脈象的律動,也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欣賞「把脈」這項傳統的中醫療法。
「脈波響應」,是從三位團隊成員的共同遭遇開始,他們來自台灣的不同地區,卻有著相同的問題。三位團隊成員皆是雲林科技大學視傳系畢業,很快地發現彼此有著相似的身體健康困擾,過敏體質和身體狀況欠佳。這些看似個人的困擾,卻意外地成為他們團隊組成的契機。
健康問題困擾三位成員已久,在嘗試各種西醫治療無果後,開始嘗試中醫治療。其中一名藝術家的家人便是中醫師,這位中醫師不僅提供了中醫治療,還開啟了他們對於這們古老學問的好奇心。隨著對中醫治療方法的深入了解,她們逐漸體會到中醫不僅是治療疾病的手段,更是一門深刻的文化和藝術。
這種認知的轉變,讓她們意識到中醫學的價值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她們發現,儘管中醫是中華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卻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遺忘。這樣的發現促使她們決定做些什麼來喚起人們對這門古老學問的重視。因此,她們決定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這份對中醫文化的熱愛結合起來,創作出能夠表達中醫美學和哲學的藝術作品。
「做酷東西」的創作理念
「脈波響應」遵循著「要做酷東西」這樣的創作理念在進行創作,也因此在藝術和科技的交界處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首先,「要做酷東西」的理念促使團隊在視覺設計上不斷創新。她們深知,要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站穩腳跟,就必須用新穎且吸引人的方式來重新包裝這些文化元素。因此,在將中醫脈診的概念轉化為視覺藝術時,團隊不拘泥於傳統的表達方式。她們大膽地運用現代的視覺語言,如動態圖像、互動介面和數位動畫,來呈現中醫脈診的獨特之處。這種方法不僅使得作品在視覺上更為生動和引人入勝,也使得傳統中醫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引起了共鳴。
其次,團隊將音樂元素融入到創作中,這是「要做酷東西」理念的又一體現。音樂作為一種跨文化的語言,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感和靈魂。團隊深入研究中醫脈診的節奏和強弱,並將這些特點轉化為音樂旋律。這樣的創新不僅使得中醫脈診的原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被呈現出來,還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和感染力。通過將中醫的理論與音樂結合,團隊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藝術體驗,使得觀眾在聆聽的同時,也能對中醫脈診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此外,「要做酷東西」的理念也體現在團隊對於傳統與現代元素結合的探索上。在脈波響應的作品中,古老的中醫知識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對話。這種融合不僅是技術上的結合,更是文化和思維方式的融合。它突破了傳統與現代的界限,創造出一個既古典又前衛的藝術空間。
深入研究中醫學的過程
「脈波響應」團隊首先進行了大量的文獻研究,從古代醫籍到現代中醫研究,她們試圖從中挖掘出中醫脈診的精髓。但她們很快意識到,僅僅通過書本是難以全面理解這門複雜學問的。因此,她們開始進行實地訪談,與多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進行交流。這些中醫師不僅向她們介紹了脈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還分享了許多實際診療的經驗和案例,讓她們對脈診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
在這一過程中,團隊成員也親自體驗了脈診。她們學習如何通過觸摸患者的脈搏,來判斷其健康狀態。這種親身體驗讓她們對脈搏的深度, 速率, 力道, 面積以及特殊觸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這對於她們後續將這些特徵轉化為視覺和聽覺藝術元素至關重要。
但是將這些知識和體驗融入藝術創作中,是團隊面臨的又一大挑戰。她們試圖找到一種方式,既能準確傳達中醫脈診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又能吸引現代觀眾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創作實驗。她們嘗試將脈搏的節奏和特點轉化為視覺圖案,將脈診的感覺轉化為音樂旋律。
接著,團隊開始探索如何將這些脈象轉化為音樂元素。這一過程中的挑戰在於如何將脈搏的節奏和強弱變化轉化為音樂旋律和節拍。深度與速率會定義脈波旋律的基底,深淺度對應到音頻的高低音;速率則對應到節奏快慢,若本身脈象跳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那麼取得的旋律節奏也會相對急促。後面三個選項則是依脈象所代表的狀況與觸感,使用不同音色的排列做聽覺上的轉換,再用聲音與旋律的組成讓大眾理解把脈的原理與科學性。
例如,她們將浮躁的脈象轉化為跳躍的線條和快節奏的音樂,將沉穩的脈象轉化為平滑的曲線和悠揚的旋律。團隊利用合成器來實驗不同的音頻和旋律,以最貼近脈象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她們不斷調整音調、節奏和音色,以達到最佳的聽覺效果。
感官上的全新體驗
「脈波響應」團隊的作品在首次公開展示時,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反響。觀眾對於這種將傳統中醫脈診與現代數位藝術相結合的創新作品表達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這些作品不僅在視覺上給予觀眾震撼,同時在聽覺和感官上提供了全新的體驗。
一方面,觀眾對於能夠「聽見」中醫脈象表現出了驚奇。許多人首次意識到,原來傳統的中醫脈診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獨特的體驗不僅增加了他們對中醫文化的興趣,也激發了對這門古老學問更深入了解的欲望。觀眾在體驗過程中的互動和反應,如對脈搏音樂節奏的跟隨,對團隊來說是極大的鼓勵,也驗證了他們創作理念的成功。
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也成功地引起了觀眾對中醫脈診精確性和科學性的認識。通過與觀眾的互動,如現場解釋和示範,觀眾開始理解到中醫脈診不僅是一種診病的工具,更是一門蘊含深厚哲學和藝術的學問。這種認識的提升對於促進公眾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脈波響應」團隊而言,觀眾的反響是對他們創作價值的最好肯定。觀眾的興趣和好奇激勵著團隊繼續探索和創新,不斷尋找新的方式來表達和傳播中醫文化。同時,觀眾的反饋也為團隊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創作中更好地結合傳統與現代,科學與藝術。
此外,這些作品也促進了跨文化的交流。不少外國觀眾在體驗了「脈波響應」的作品後,對中醫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不僅為中醫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也為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搭建了橋樑。
首次嘗試 NFT 創作
在藝術與科技日益交融的當下,「脈波響應」團隊決定踏入這個多元且充滿創新可能性的領域——結合NFT(非同質化代幣)與他們的藝術創作。這一決策源於對新科技的好奇與對傳統藝術表達方式的挑戰,意圖在數位藝術世界中為中醫脈診找到一席之地。
最初,團隊對於區塊鏈和 NFT 的認識並不深入,區塊鏈技術在她們眼中是一個複雜且神秘的新領域。然而,正是這種未知與挑戰激發了她們的探索欲。她們認識到,NFT作為一種創新的數位資產形式,不僅能為藝術品賦予獨一無二的虛擬數位身份,還能為數位藝術作品開拓全新的展示方式和交易平台。
面對這個新領域,團隊在踏入NFT創作之旅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技術與概念上的挑戰。首先,她們需要了解 NFT 的基本原理,包括如何創建、如何保證作品的獨特性,以及如何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在與 c2x3 和二三設計的討論過後,團隊發現 NFT 製作並沒有他們設想的複雜和困難,最困難的部分在於要將原本 28 個中醫脈象濃縮成三個具標誌性的作品呈現,以確保作品既能準確傳達中醫脈診的精髓,又能在視覺和聽覺上吸引收藏家。最終,這些經過精心設計的作品被轉化為 NFT,並跟著《台灣島。鏈》在 akaSwap 發行。
小結
團隊成員們不斷在實驗不同的音效和旋律組合,以最佳地呈現每一種脈象的特質。如何將這些聲音元素融入整體藝術作品,她們希望創作出的音樂不僅能夠準確地反映脈象特徵,同時也要在藝術性和聽覺體驗上有所突破。這要求團隊在保持音樂作品傳達學科準確性的同時,也要兼顧其藝術表現和情感傳達。
在這個過程中,「脈波響應」不僅成功地將傳統中醫脈診的理論轉化為現代音樂語言,還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觀眾能夠通過聽覺來體驗和理解中醫脈診的奧秘。這種將傳統醫學知識與現代音樂技術結合的創新嘗試,不僅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現代藝術的創新開闢了新的道路。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