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指定倖存者:60 日︱ 你想當一個怎麼樣的總統?
選舉能改變世界嗎?
來這些地方找我 👇
►貓︱電影︱戲劇︱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letter.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m.letter/
《指定倖存者:60 日》翻拍自美劇《指定倖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 2016)。描述國會議事堂因遭受恐攻而致爆炸,總統與大部份重要內閣閣員當場罹難,而環境部長朴武振(池珍熙 飾)按照憲法繼承順位,臨危受命成為為期 60 天的「代理總統」。
雖說是翻拍,但編劇在原有題材的基礎上,編寫出完全有別於原版的面貌,套入屬於韓國的政治歷史、社會現狀、時事議題等等元素,讓觀眾得以迅速進入情境。
舉例來說,在首集裡即探討南韓與美國互動模式,外交與貿易緊緊相扣時,總統該如何做出判斷,進行政治協商?以及,南北韓之間的緊張關係,對脫北者的隱含的歧視與不信任。
此外,近年時常被討論的議題-媒體輿論,也是《指定倖存者:60 日》劇情主軸,劇中丟出許多大哉問,探討人民知的權益、國家安全,在天秤上如何衡量?媒體與政府亦敵亦友,彼此協作監督,但其界限模糊,如何拿捏是一大難題。
《指定倖存者:60 日》劇情裡展現政治人物在理想與現實的拉扯,在政治與政策的抉擇。
朴武振決定參選後第一個公開行程,是參加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授獎的盧柱容導演對於這樣的政治安排並不愉悅,然而,朴武振說出了其電影核心價值,竟意外給予盧柱容導演出櫃的勇氣。
朴武振雖然震驚但卻因此想推動《禁止歧視法》。
不論人種﹑學歷、年齡、殘疾﹑出身地區及國家﹑還有性別認同等,都不可受到歧視或排濟。
上述內容看似是國民都應當擁有的基本權,但大眾認為此法案是「支持同性戀」而無法認同,也因此歷任政權多抱持保留態度。正當朴武振為了《禁止歧視法》法案傷腦筋時,盧柱容導演前來感謝朴武振,並表示想替朴武振競選。對談給予朴武振推動法案的動力,因此決定召開國務會議,。
然而,在種種考量下,他毅然決定擱置這項法案,並與盧柱容導演會面親自道歉。
「因為我想要讓大韓民國成為制定《禁止歧視法》也不會構成任何問題的國家,我想要勝選,然後在下一屆政府執政時期把制定《禁止歧視法》作為第一要務。」
面對朴武振的歉意,盧柱容導演很平靜的回應。
「可是到那時候,應該又會有那時候的苦衷。……你不必來找我,你今天只是沒有盡到你的義務而已。」
在那一刻,朴武振想起自己以前與前總統楊鎮萬也有過類似對話,只是立場交換,當時的他是環保部長,不能理解總統的政治妥協,而這一次,角色對調,他是總統。
提到輿論,不能不提全球面臨的問題-假新聞。隨著 SNS 蓬勃發展,讓資訊流竄速度快速,然而正確與否卻無法即時確認,以至輿論風向容易被有心人操弄,更甚者是引起社會動盪。
劇中,部分民眾因為臆測性的新聞內容,揣測恐攻行動的主使者正是北韓,也因此認為韓國境內的脫北者是間諜、共匪,即大肆破壞、攻擊在脫北者聚集區
朴武振對於人民的反映感到訝異。
「上述的事件不僅沒有充足的根據,也不精確,推論的過程也不合邏輯,這樣子的資訊人們怎麼會相信呢?」
首席秘書長-韓周勝(許峻豪 飾)卻習以為常的回答:
「因為大家是人,當感到恐懼及害怕時,人們都不會先去尋找原因,而是會尋找眼前的敵人。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能盡情討厭和發怒的對象,這種方式簡單多了。」
有研究報告指出,要消減一個假新聞,需要靠無數澄清新聞,才有可能讓大眾不再誤導。社群平台的急速成長,使之成為資訊傳播的重要途徑。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我們每日接受的訊息無法計量,甚至是無意識地在接收。
曾經我們以為網路是平等的,而且讓資訊得以被公平公正的傳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網路世界並不自由,更不意謂真實,因為網路上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操縱。才有了所謂的資訊戰。
改變輿論方向不是困難的事情,如同劇中的台詞所陳述,人們的行動很好預測,感到恐懼時,不思考原因而是先發怒責怪。
希望看劇的當下,大家也可以好好將這件事謹記在心,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操弄的魁儡。
《指定倖存者:60 日》有許多喬段前後呼應,建議已看過的大家可以再二刷,加上台灣選舉將近,或許會有一番新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