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 #16 「優勢談判」
剛剛結束在英語角的活動,我現在坐在星巴克的咖啡廳裡冩週報,感覺稍稍找回了生活的秩序。近期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到中年,對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掌控感。
首先是裁員,上週五接到直線經理的通知,所在部門要裁員20%,需要上報名單,週一人選確定,下週會開始走流程。這種感覺很複雜,看着名單上的同事對此一無所知,照常上班,規劃未來的工作,深感荒謬和殘酷。
誰知道呢,也許我也在名單上,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再或者是未來的某一天,被老闆和其他員工放在天平上稱量,然後當作一枚棄子丟掉。HR談話前,知情人會心照不宣地議論我,悄悄撤走工作,對接時態度變得輕浮,也許會夾雜一絲愧疚和憐憫,但更多會是活該如此,幸虧不是我的慶幸和得意。
但凡經曆過一次裁員,心底就會埋下一個懷疑的種子,對職場生態有更深切的洞察,沒有“我們”,沒有“團隊”,隻有利益和博弈。所以我努力告誡自已,一定不要在職場中交付全部,不要透支自己的時間,精力,責任感。也許直到今天我才學會了最重要的一課:在職場生活中要學會有所保留。
如果説學到這一課是基於對於人性的洞察,那最近看的一本書《優勢談判》,則教給我非常多實用的技巧。比如開出高於預期的條件,永遠不接受第一次報價。這些不僅是應用於職場,在生活中也能隨時實踐。
比如此刻我喝完了咖啡,想讓服務員再倒盃水,我當然完全接受自己去到櫃颱去和服務員提要求,然後拿着裝滿水的盃子回來。但是,我也可以選擇開出超過預期的條件,我在服務員經過時,叫住他,請求要盃開水,然後他非常貼心地收走了我的咖啡盃,然後把熱水送到我的桌子上。It’s nice, isn’t?
在過往三十年的生活經驗中,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早早亮出自己的底牌,不説提出高於預期的要求,甚至會貼心考慮對方的睏境,給出犧牲自己利益的解決辦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方會選擇更進一步,而我則不斷壓縮自己的底線。有多種因素造成了這個局麵:
1. 我預期對方提的要求或條件就是他的底線:
即全然交付了自己的信任,而不是將對方視爲一場零和博弈中的對手。
2. 我的自卑讓我不懂拒絶,缺乏説不的勇氣:
我將對方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上,對於回避衝突的需要高於一切。
3. 擔心被討厭
主體性太弱,需要通過示弱和迎合來拉別人的好感,從而維持自尊和信心。
4. 害怕被拒絶
高估被拒絶後結果的嚴重性,擔心自己無法承擔結果,從而害怕拉鋸,害怕談崩。
儘管年歲在漲,我的靈魂還隻是一捧髮着微弱藍光的火苗,如果不能源源不斷地投入名爲勇氣的木柴,學會提出要求和果斷拒絶,最後就會這樣直接啞火滅掉。
與此同時,我也在學着對自己不要太苛刻,尊重「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這個永恆的客觀規律。排序應該是這樣,客觀規律>我的期望>別人的期望。
工作和生活應該是以時間的有限性+健康的優先性爲框架,不能捨本逐末。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