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寫室
七○年香港時尚男女的生活是什麼模樣呢?
當時作家西西是32歲的青春女子,她以每天八百字一則的隨筆,
把當下時髦的生活型態寫下,刊登在香港《快報》專欄。
這些隨筆裡寫出門玩,和朋友講電話,上街購物,
也寫點自己讀書,看電影,看舞台劇的事,寫洋娃娃,拖鞋,玻璃杯,也寫鬼。
那年代出現了嬉皮,他們流行穿花襯衫和喇叭褲,
西西以標準以大人眼光,看待這些來得急去得快的時髦事物,說只有離經叛道可形容。
卻以另一觀點說:「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機構,
歡迎長頭髮闊腳褲的青年,祇要他們本領高強,品性善良。」
追隨流行趕時髦在她眼中好似蘊藏著一股奇妙的生命力,是「美麗而不古怪」的,
縱然扮嬉皮趕流行會是曇花一現,越容易普及,就消失得越快,禁不起時間考驗。
那時的年輕女孩剛脫離出門梳高髻,穿高領旗袍尖頭高跟鞋,或是穿絲質襯衫花裙子,
卻喜歡講粗口:「嬌聲滴滴,抑揚頓挫地媽的媽的起來……目的就是要叫旁人為之側目。
如果誰掉頭朝她們望一眼,她們還會投以驚訝的眼色。」
西西分析,這說到底,一切都是為「印象印象人家」,
「過不了多少日子,她們自然就厭了……想出別的花樣來表現自己。」
對勢利人心,她不直接批評,指出三類長有透視眼睛的人:
有的自己不知,例如大近視或心不在焉;有的是局部透視,只忽略不和人士;
最後一種則是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任憑別人好好招呼,都當眼前沒人,
「害我們嚇了一大跳,以為自己是不是已經下了黃泉。」
年輕的西西羨慕別人能在書中,想當年上海十里洋場的繁華,登長城逛故宮。
自己呢,想了半天沒什麼好想的,如果一定要想,想來想去,當年自己是條鼻涕蟲。
那時網路尚未出現,新聞來源以報紙和電視新聞早午晚播報,
報紙又有晚報有早報,以前的人吃早餐配報紙,
「有時候,在早餐桌上,吃的是雞蛋,眼睛看著新聞圖片常是肝腦塗地,
吃豬腸粉時,碰上的新聞大標題又常是腸臟橫飛。
刺殺,空難,名人逝世,一天在這樣不快樂中開始。」
西西把社會新聞寫成了喜感的黑色幽默,她建議,報紙內容要分類,
不幸的和倒胃口的新聞,要往內頁裏塞。
但報社不可能那麼好心去做的,越聳動聽聞的新聞一定要擺在頭版,
要不然就版面正中心,不然如何衝高銷售量呢。
當年名稱借自日本久里洋二的專欄的「我之試寫室」,這些隨筆結集成《試寫室》,
突然出現在書店裏,說是新書,其實已是舊作,
而且是近五十年前的文章,為什麼現在才出版?
因為是專欄連載,天天見報,西西寫完發排,底稿不留,也沒剪報,
幸好有心人提供完整剪報,這些文字才重見天日。
西西筆下1970年代的香港風華及人世觀察,時至今日,有些變、有些不變,
書中那些舊事物,今日讀來都是新奇有趣的舊玩意兒。
試寫室
作者:西西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201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