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邦茲《祈禱出來的能力》研讀札記 (1)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句重要的話:「三種因素造成一位教會的好領袖:祈禱、默想、試煉。」可見祈禱不僅對基督徒很重要,對基督徒領袖更是重中之重。滕近輝牧師也說:「如果我們把鋼鐵置於露天的地方,風吹、日曬,經久之後便漸漸生鏽腐蝕。但是常祈禱仰望神的人,他們的靈性不銹不蝕,歷久彌堅。」我雖接受過一點點神學裝備,並不具有牧者位份,更非教會領袖;然而,作為一個五年前蒙召進入學房的有心人而言,這兩段話卻彰顯出:作為一個學徒,我的努力方向有待修正、對禱告的認識與實踐不足,非常愧對神。
我是在一次海外線上特會:2021年7月10日美國「灣區第一屆華人禱告特會」中聆聽陳道明牧師主題演講:﹝萬民禱告的殿及如何動員萬民成為禱告的殿﹞,看到陳牧師在現場秀出一本小書,這本書正是《祈禱出來的能力》(Power through Prayer) (London: Marshall Brothers, 1907),這是一本充滿屬靈能量的書,作者的中文譯名是白邦茲(英文名Edward McKeendree Bounds, 1835 – 1913);《祈禱出來的能力》中文翻譯者正是滕近輝牧師。還記得陳道明牧師述及:自己經精讀了七、八遍,再讀,仍然充滿啟發
我查索了網路資料,知悉這本書在1907年就已出版英文本,至今究竟印刷多少册,已無法估算。本書的中文版是由宣道出版社(香港)出版於1957年3月,截至2014年3月,已印刷24版。我手上的紙本書就是2014年的版本,全書138页、40開小冊。篇幅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總共分為20個章節,章次如下:
第一章屬靈品格的創造、第二章講道的鑰匙、 第三章致死的講道與祈禱、第四章內室的祈禱、第五章祈禱的能力、第六章祈禱的果效、第七章祈禱的時間、第八章恆切的祈禱、第九章早起尋求神、第十章祈禱與熱誠、 第十一章晝夜祈禱的生命、第十二章祈禱的心靈、第十三章心靈的力量、第十四章神的恩膏、第十五章恩膏與熱誠之別、 第十六章恩膏的重要性、第十七章祈禱的事奉、第十八代禱的呼籲、第十九章短促祈禱的損害、第二十章祈禱的領袖、附錄:禱文選錄。從這一份標題來看,分量很重,涵蓋面廣,涉及許多重要的禱告觀念與禱告議題。
作者愛德華•麥克肯德瑞•邦茲(Edward McKeendree Bounds)是一位美國衛理公會的牧師,今天在信仰領域仍因他在禱告方面有特別的看見而被人銘記。他在1835年出生於密蘇里州,最初是學法律,從業三年之後在24歲之年因勤奮學習《聖經》,並受到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的啟發,深受感召,毅然投入福音事工,成為密蘇里州蒙蒂塞洛市(Monticello)一家小型衛理公會牧師。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他轉赴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和密蘇里州聖•路易士城的教會服事,還曾擔任過《基督徒之聲》《Christian Advocate》(按:這是一份衛理聖公會官方週刊)的副主編。
白邦茲在中文版自序中說:「雖然本書的主要對象是講道人與牧師們,但是它的信息對于一般信徒都有極重要的關係,對於那些有追求之心,願意為了獲得更高生活與工作而付上代價的信徒們,尤其如此。」《祈禱出來的能力》的確是一本有志傳福音的人都須精讀、深入體驗、嚴謹思索、據以實踐,以期改變生命的好書。
新世代的教會領袖,在帶領群羊行走天路時,固然已有不少新思維、新組織、新作為,然而前行者「禱告的典範」仍宜記取。在白邦茲生命的最後17年,他從華盛頓自宅出發,進行巡迴佈道,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寫作、研究聖經和力行恆切的禱告。
據說他每天淩晨4點起床,進行其他事情以先,會花費3小時禱告。如此地嚴謹持守禱告,就已令人萬分感動;當我快速翻閱《祈禱出來的能力》時,也發現幾乎每一頁都閃爍屬神的亮光,某些智慧雋語,非常針砭人心;决意下功夫研讀,並記錄新鮮的感受,作為自我勉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