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創業》點燃你內心想做大事的小火種,帶你輕鬆找到生意點子並建立商業模式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想創業的念頭,但往往基於現實的各種阻礙,後來就不了了之。又或者是一直想當自己的老闆,但卻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這些問題,你通通可以在《一人創業:創業就是,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這本書裡找到簡單的指引。
作者坂本憲彥自己是個創業導師,培養了很多創業的人才,書中也用了蠻多學生的例子來強化說明他的論點,接下來鐵公居會針對我認為的重點,以及對我有助益的地方做筆記以及發想。
想創業找不到生意點子?你可以從兩個方向切入
其實,書名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創業就是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
那麼,什麼是真正想做的事?該怎麼去找?怎麼知道這件事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呢?
這裡作者建議了兩個面向,你可以從市場軸以及個人軸去篩選。
市場軸
市場軸很容易理解,其實就是市場有需求的東西。
記得在實境秀「富豪谷底求翻身(Undercover Billionaire)」裡也有提到,你必須先找到需求再去找產品,才不會到頭來花了很多時間,最後發現根本沒人買單,自己白忙一場。
但要從市場軸獲得成功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你必須要足夠的市場敏銳度,才能搶在其他人前面吃下這塊餅。
又或者是你本身很有錢也 OK,可以藉由一些方式把其他競爭者消滅,最後也能成功。
這裡舉個例子,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過《蘋果日報》剛進台灣的那個時候(不小心暴露自己的年紀)?《蘋果日報》初進台灣市場時,一份可是只要 5 塊啊!雖然後來變成 10 塊,但還是比當時大多數的報紙都來得便宜(那時候其他報紙一份約莫 15 塊左右)。
沒過幾年,一些沒錢的小報就紛紛停刊、結束營業,市場上也只剩下幾間比較有錢的報社能存活下來。
時間快轉到今天,已經搶下市佔率的《蘋果日報》一份售價已經調整到 20 元(其他《聯合報》、《中國時報》從當初削價競爭開始就降為 10 元),也成為台灣早餐店必備的報紙之一。
先不討論紙本報業市場正在萎縮當中,但像《蘋果日報》這樣帶著雄厚資本切進需求市場的方式,真的不是小資族可以辦得到的,更別說是自己不一定感興趣的項目了,初期燒錢、短期又看不見成效,相信很多人都會喊著說:我不要創業了!
先別急著放棄,我們還有另一個方向可以切入,那就是——個人軸。
個人軸
個人軸顧名思義就是從自己本身的興趣、技能、專長⋯⋯出發。
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我的興趣真的可以當飯吃嗎?先別急著貶低自己,你可以想想在你過去的人生經驗裡,別人會請你幫忙的事情有哪些?其他人對你的評價是怎樣的呢?你有怎樣的人格特質?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把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全部列出來,如果真的不行,就從幼稚園開始回想,一定有什麼事是你做了會覺得格外開心的!把存在記憶裡的蛛絲馬跡通通挖掘出來,再從中搭配市場需求進行篩選,總能找出適合自己的利基市場。
以真正想做的事情為中心向外展開,想想周邊還有什麼樣的生意可做,然後再提出核心概念
你一定會想說,從個人軸出發有什麼好處?答案就是:比較容易堅持。
堅持是帶你前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創業初期一定會遇到寫了很多文章卻沒有流量、每天搞得自己好忙卻看不到成果、自己的點子明明就很棒但顧客都不買單⋯⋯我知道遇到挫折的時候,你一定會很想放棄,但如果這個時候做的是你感到開心、對其他人有助益的事情的話,是不是感覺又可以繼續做下去了呢?沒錯!這就是從個人軸出發的最大好處。
我該如何建立商業模式?
坂本在書裡有提到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商業模式不外乎就是:賣給誰、賣什麼、USP(獨特性),這三大要素組合起來,就是個完整的商業公式:
銷售額 = 集客數(潛在顧客)x 商品單價 x 銷售成交率
賣給誰:影響集客數
賣給誰其實就呼應到你的利基市場(Niche),潛在的客戶有多少?你是不是可以完整的描繪出客戶的樣貌?
客戶樣貌不僅僅是幾歲、住哪,他必須是一個真實的人。
要真正能打到客戶的痛點,首先你得先去想像一個怎麼樣的人會需要你的服務(產品)。
就拿鐵公居這個平台來舉例好了,我們設想的對象是:
30 多歲的上班族(男女不拘),對自己現在的生活覺得不滿意,每個月的薪水幾乎都花光光,存款也幾乎沒有成長。
已經 30 的他(她),對未來感到有點焦慮,決心想要做一些改變。
所以他(她)開始研究如何創造其他的收入來源,也接觸一些投資理財、自我成長的內容,甚至在將來還規劃買房子,想多了解一些看房、裝修、空間佈置的內容。
放假的時候,他(她)也想安排一些旅行(如果能不花太多錢那是最好),偶爾還能出國享受假期。
目標是從一個月光族,變成能享受生活的小資族。
如果客戶樣貌描繪得越詳細,你就會越知道這些客戶他們的需求會是什麼、想看怎樣的內容。你也有比較明確的方向去執行與規劃創業的事項及細節。
賣什麼:影響商品單價
賣什麼指的就是你的商品,商品可以有很多種,就看想達到什麼目的,主要可以分成:
- 前端商品(集客):運用單價較低或是免費的商品(比方說:樣品、試用品、講座、研討會⋯⋯)先吸引到你的目標客群,讓他們知道有你這號人物或是你這個品牌存在,才能開始培養他們對你的信任度,最後掏錢買單。
如果是提供自己的智慧作為服務,可以多準備幾種課程。
- 中端商品(集客):跟前端商品一樣主要是用來集客,有可能是比較進階但費用沒那麼高的課程,或是容易入手的中間價位產品。先讓客人有機會體驗到你提供的服務,讓他們愛上你,後續你出什麼產品,他們購買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讓顧客成為你的粉絲&讓顧客協助你完成真正想做的事
- 後端商品(獲利):後端商品通常價位(以及毛利)也會比較高,這個就要看前端與中端產品是否有效。通常如果你有提供顧客好的體驗、客戶認同你的核心理念,後續成交的機會也會提高。
USP(獨特性):影響銷售成交率
USP 是 Unique Selling/Proposition 的縮寫,其實就是你的獨特賣點,如何讓客戶覺得只能委託你?
簡單探究「獨特性」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你的「核心理念」。這個品牌所堅持的事情是什麼?藉由什麼方式想達成怎樣的目標?想讓世界往哪個方向去變得更好?
塑造核心理念,你必須懂得說故事(所以行銷很重要)。告訴客戶,如果他們買你的產品,可以得到什麼未來?你滿足了他們什麼情感?讓他們變成怎樣的人?創造一個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可以參考特斯拉汽車執行長 Elon Musk 的做法),讓客戶在眾多選擇中,只選擇你!
害怕創業的專業知識不足?你可以去問人
最後一個會讓人踟躕不前的原因,就是害怕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足。
其實,別想那麼多,做就對了!事前的諸多想像到最後都不一定會發生,會發生的那些事大部分都是你沒想到的。
心態決定一切,你有多想要,就會有多努力。如果真的害怕,就找有過相似經驗的人去當你的導師,放膽去跟他們聊一聊(你說人家為什麼要跟你聊?如果你真心想找到他,你一定有辦法的)。實際去問人,不僅可以加速資訊的流入,也可以讓你少走一些冤枉路。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創業好像很簡單?作者就是想要營造這樣的想法,他認為:
創業家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透過真正想做的事情,獲得許多人的感謝,並且在經濟上相當寬裕,就是人生的成功者。
如果你也有想創業的念頭,不妨買這本書來看看,也許會點燃你內心潛藏已久的小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