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想有自由嗎? 亂世讀書會第三次活動筆記

黃牛山人
·
·
IPFS
sourc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atue_of_Liberty,_by_Anthony_DELANOIX_2015-06-20_(Unsplash).jpg

活動的名稱正式改為「亂世讀書會」。香港正值風雨飄搖之秋,對外若暫時沒什麼可做,便讀書充實自己,運動鍛練身心。期望讀完《Justice》這本書以後,我們會繼續讀下一本。另一個舉辦讀書會的目的,是想透過線上連結個體的形式,強化公民社會。疫情下人身自由無奈受限,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應因此減弱,可嘗試利用線上工具保持有溫度的交流。

昨晚第三次活動討論的是「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 。先說結論:大部份組員其實並不那麼擁抱完全的個體自由,只有少部份組員贊同自由之上主義。然而有趣的是當討論到香港政府政策時,卻作出跟自由至上主義者相似的選擇,原因並非完全認同個人自由之上,卻是出於對現時政府的極端不信任,寧願選擇無政府狀態也不希望被專制統治。

自由至上

這思想的立論是個體的自由意志是最高道德原則,因此只贊成政府實施必要的政策法律例如合約仲裁、私有產權及維持和平等,卻反對基於以下三種方向的立法:

  • 家長式的法例。政府不應「教導」人民如何生活,例如規定駕車要戴頭盔。
  • 基於道德判斷立法。政府無權定義什麼是「高尚」的德性,個體有絕對自由擁抱自己的價值觀,不應被政府左右。
  • 強制財富再分配,即稅收。任何強制徵稅等同未經個體的同意掠奪勞動成果,變相實行奴隸制度。

昨晚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是公民應否強制交稅給政府。因為組內有人強烈表達不願意再交稅給現時如此垃圾的香港政府,寧願把錢交給私人機構或志願團體讓他們代替政府執行民生基建,也不願在沒有選擇下把錢送進政府庫房,再任其揮霍。也有組員表達自己雖然生於此地,但若預設便要對此地負責是沒道理的,因為出生於何地不由自己選擇。去年曾有公眾人物說過:「如果不喜歡香港,咪走囉!」這句說話其實並不反映現實。一來移居外地無論心理還是實際生活門檻都很高;二來幹嗎不是那少數的專政集團離開,反而是佔多數的,不滿政府施政的市民要走?這種所謂的自由選擇,是假自由。

吐槽了一會卻發現,其實大家不是因為擁戴自由之上主義而反對交稅。事實上若政府可信,多數組員都認為交稅及政府執行公共建設是合理的。但現在香港市民完全不信任政府的情況下,交稅變成一種強迫的、違反個人意願的勞動成果掠奪,完全不符普羅大眾的共識。

政府憑什麼教市民如何做人?

自由至上主義者認為政府無權亦無能力以道德價值為基礎立法,強制市民如何做人。

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中,政府制定政策時的價值判斷會被民意模造,民意共識的價值透過代表在議會的辯論中彰顯,令政策所鼓勵的美德符合大眾期望。然而,現在逾半市民給零分的人仍然在做特首,大紫荊勳章竟頒給公認為無才無德之輩,有數之不盡的例子讓人看清政府所推動的「美德」與民眾的價值觀相差十萬八千里。政府此時以「美德」為由所推動的政策和法律,對民眾而言是零說服力,強行推出就是把國家意志強加於普羅大眾身上,毫無疑問是在剝奪個人自由之舉。

然而就算政府能高度代表民眾的集體意志,自由至上主義者也不會同意集體決定的價值觀能凌駕於個人意願的,自由至上主義推演到極致可以是連「殺人」和「被殺」這種一般人難以接受的行為也該容讓個體自由選擇。這無疑在挑戰大眾認知的道德底線 – 尤其對基督徒以言,因為他們的行為相對一般無神論者有更明確的規範。

個體真的是完全自主嗎?

這次活動除討論自由意志主義外,也應組員的要求讀了一篇以基督教信仰角度回應各派思想的文章。基督信仰看重「創造的原意」,會以此判斷道德價值,因此傾向反對同性戀、墮胎、娼妓合法化、安樂死等議題;而以上議題都是自由至上主義者支持應以尊重過人意願為由非刑事化的。

基督徒也認為個體的真正擁有者是上帝,所以個體的所有,包括身體、付出的勞力和時間等都不全屬個人所有,這也是跟自由至上主義者正面衝突的一點。文章中論及基督徒有很強的社群主義傾向,雖尊重個人的存在但否定個人完全自主,會優先考慮個人行為是否影響到社群,並相信萬物都是神所創造及有其原初目的。另有組員提出基督徒群體若要參與制定公共事務時便應該放下自己的信仰立場,因為基督徒只是民眾的一部份;應用於整個社會的制度應該顧及任何持不同價值觀的人的利益。

我們真的想有自由嗎?

這次活動給我最大的反思是:人們,包括我自己,其實不那麼響往完全自由。自由和多元,似乎永遠跟不穩和混亂扣連在一起,而似乎大部份人都較喜歡穩定。近年雖然更懂得欣賞自由多元所引發出來的生機和能量,但當個人自由挑戰到某些定見時,也會自然反彈。

回顧上半生自己所擁抱過的「自由」價值,似乎不像是自由至上主義者所推崇的那套,而更像是想打破社會結構性累積起來的那種「假自由」 – 所謂的「公平」。但若這樣考慮的話,是否又走進了功利主義的思路,寧願為多數人的福址犠牲掉少數人的利益?

思緒雜亂,暫把筆擱於此。


「亂世讀書會」逢週四晚 9:00-10:30 於線上以廣東話進行,最長 1.5 小時,過程禁止錄影錄音,如欲參與延伸討論請加入 MeWe 群組


公義課免費線上課堂

Justice –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J. Sandel

逢週四晚 9:00 讀書會線上連結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黃牛山人分散式出版實踐者 網誌:bchai.cc
  • Author
  • More

有關創作基金下一步的建議

玩電話

神奇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