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教養實驗:母親的低語與孩子的花色

Jing
·
·
IPFS
由於過去沒有參照的位置,所以只能仰賴著母親的引導,但那些呼喚是美好的,於是再也沒有人告訴她,世界的真實面貌。

城市裡興起了一種新的教養方式:母親們紛紛收起鏡子🪞,讓孩子避開第三方的評價,專注於母親的低語中成長。這些水仙般的孩子吸收著母親的讚美與期待,但不允許看到自己的倒影,逐漸長成整齊大方的模樣,就如同裁剪得體的西裝,每一個人都像剛熨燙過一樣自信。

家長們認為,鏡子會映射出社會的標準與期望,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會逐漸活成別人的樣子。外界聲音太複雜,也會參雜負面的聲音,穿透孩子純淨的心靈,因此,僅以最親密的聲音塑造自我意識,那樣就能散發出正面光芒,充滿能量並且人生順遂幸福,更加能鼓勵每個孩子生長出屬於自己的花色。

城市裡的權威專家紛紛讚揚。

這種教養方式將會也帶來了一些微妙的公平性。當一切外界評價被遮蔽,貧富之間的界線似乎暫時模糊了,因為在母親的耳語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被愛的。

學者們對這場教養方式提出不同的觀點。有一位學者曾如此比喻:這樣的孩子如「紙雕藝術品」般精緻,所有的細節都在母親的雙手下被刻劃得一絲不苟。但他們也如脆弱的紙,經不起暴風雨的洗禮。也有另一派專家認為,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方法的優劣,而在於資源的不平等。

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外觀的整齊與否,而在於材質的本質。如果財富能像一面隱形的剪裁器,縮小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那麼教養的結果似乎僅僅是資源分配的放大鏡。但幸運的是,哪怕是來自貧困背景的孩子,也依然擁有追逐機會的可能性。

也有名嘴煞有其事的附和。

這場「無鏡子教養」的實驗,究竟能帶來多大的變革,仍有待觀察。或許它提醒了我們,真正影響孩子成長的,不是鏡子的有無,而是母親耳語的內容,以及資源分配的深層不公如何塑造了每一個生命的材質。

眾說紛紜,但蔚為風潮,好像不把孩子那樣養,孩子就不再是孩子了。


如大樹般的母親,溫暖且強壯,富裕的資源,母親成功養育出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後,捧著她的第二個孩子,滿心歡喜地看著地下莖蓬勃發展。

是時候讓她去闖了,在這之前母親花了很多力氣,帶她看遍不同風景、讀過不同文字、看過不同種類的人,孩子被移植到一個又一個舒服的環境裡,總是覺得這世界就該如此,她知道自己是美麗的,因為抬頭看看母親就知道,而她轉頭看著不遠處乘涼的父親腳下也總是一片豐饒,自然也能從那樣的安逸推導出存活的方式。

然而,孩子漸漸產生了不滿。「為什麼這世界如此單調?」她喊著,試圖打破母親所提供的框架,開始主導自己的生活。她想要自己選擇,一次又一次喊著不舒服,一次又一次主導著花盆的形狀「水與養分的比例應該由我來決定!」她試圖改變,甚至抗議。

她不滿,認為都是家庭的原罪,那個她單一獲取資訊的來源,「不是說好的嗎?」她相信她可以靠自己說服著外界,「世界都是由我想像的模樣運作。」她說。這句話來自母親的低語,卻成為她與真實世界的鴻溝。當她走向更大的世界時,那些來自母親的溫暖教養,雖然曾經讓她充滿信心,卻未能教會她如何面對真正的風雨。

但那些淺淺的根,讓她在未知的土壤中找不到支撐。

好心的園丁們路過,紛紛讚嘆花長得真是美好,第一次聽到外評價的孩子感到開心。很快地討論的內容偏離了她的想系像「但看起來有點病」「該拿出去外面曬曬太陽」「沒錯或是吹吹風」眾人們七嘴八舌的講起來談論要是孩子能學習甚麼新的項目,將會有更多元的面貌,也會更加美好。「沒錯!可以賣更多錢」以之為首的園長如此下結論。

「我已經夠好了」這是宇宙運作的法則「才不需要這些能力、也不需要這些歷練」推開眾人的討論。她很有勇氣地跨出了很多步,那是她相信自己已經完成了所有練習,不需要成長了,她現在需要的是來到這個舞台表演她的美麗。她堅持自己已經做對所有決定。但那恰恰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所衍生的錯誤決定。

由於過去沒有參照的位置,所以只能仰賴著母親的引導,但那些呼喚是美好的,於是再也沒有人告訴她,世界的真實面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ing極度外向(妥妥大E人一枚),同時也善於獨處。靠一張嘴吃飯,但行動力不差。 可以整天不講話只是抄抄寫寫、也可以在話匣子打開後就完全停不下來,不小心生出了一個在家也機哩瓜啦的小子。 🔗https://linktr.ee/jinghanyang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意外的一場午後酣眠

戀人的四季

小說|懂得裝傻的職場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