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轉,光影挪移

巴塞隆納
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巴塞隆納則是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首府。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的關係非常微妙,就像魁北克與加拿大。
2017年加泰隆尼亞曾舉辦獨立公投,當時的首長自行宣布獨立,一度被西班牙政府收回自治權,該首長也流亡海外。至今,巴賽隆納有些房舍仍懸掛著黃絲帶及加泰隆尼亞國旗,可見得有些人對獨立的意念甚堅。
2019年去西班牙,除了走朝聖之路(請見:注意你的腳步、諦聽你的內心),最重要的就是去巴塞隆納瞻仰聖家堂。無關宗教,而是在公視看了一系列聖家堂的介紹,驚為天人,想親身體驗這棟建築物的奧妙。
初到巴塞隆納,發現出發前學會的幾個西班牙單字派不太上用場,因為標誌或菜單大多使用加泰隆尼亞語。
加泰隆尼亞語是一套完整的語系,與所謂的西班牙語(卡斯提亞語)同為該地區的官方語言。當地人一出生就學加泰隆尼亞語,幼稚園起就使用加泰隆尼亞語教學,直到大學才改用卡斯提亞語。因此,如想學習「通用的」西班牙語,千萬別去巴塞隆納。

聖家堂
聖家堂是高第的曠世鉅作,他窮其一生奉獻在這座教堂的興建,最後車禍被撞倒臥路邊,還被視為流浪漢。巴賽隆納有很多他的建築作品,例如:米拉之家、奎爾公園、巴特由之家等等,與聖家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建築風格迥異,但充分凸顯高第所說:「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的箴言。
與大教堂(Cathedral 又稱主教堂,每個大城市只有一個主教堂)相較,聖家堂只是一座普通教堂,規模不大,起造時間也不是特別久遠,但被教宗冊封為宗座聖殿(Basilica)。它屢被關注的原因,並非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或在2019年(興建137年以後)才正式取得建築許可,而是它的非典型風格。
歐洲教堂內部大多有聖經相關的繪畫或雕像,而聖家堂是用教堂外牆的雕塑或樓塔的裝置來描述及詮釋聖經。
聖家堂內部則相對簡約,正前方是主祭壇,只有宗座華蓋及耶穌雕像。面對主祭壇右邊(東側)的誕生立面(耶穌誕生)及左邊(西側)的受難立面(耶蘇殉難)是彩繪玻璃窗;南邊則是尚未完工的榮耀立面(耶穌升天,完工後是聖家堂大門)。
建築物本身,無論殿堂、拱頂、高塔、立柱或彩繪玻璃等都有其絕妙之處,光影的運用更深具巧思。
2019年初秋,下午約3點半進入聖家堂。此時,剛過正午,無論寒色彩繪玻璃的誕生立面或暖色彩繪玻璃的受難立面均在側殿頂上發散出美麗的淡彩;待晚上約6點半準備離開,飽和的夕照穿過受難立面最後一扇玫瑰窗,投射出奇幻華麗的精緻光芒,映照在榮耀立面的牆上。
光影挪移,景象隨之幻化,真是令人瞠目結舌!此時,不得不嘆息,這真是造物之神,透過高第之手,來彰顯祂的偉大。
聖家堂,人來人往。或走動,見時間流轉,光影挪移;或靜坐,閉目沉思,恍若隔世。
歐洲教堂千千萬,有的莊嚴氣派,有的小巧簡樸;無論有無宗教信仰,聖家堂是上帝的傑作,最令人感動。
2021年11月29日,聖家堂第二高塔聖母塔(高138公尺)封頂,其上放置一顆重達5.5噸的十二角星「伯利恆之星」;並於12月8日正式點燈。聖家堂官網有封頂及點燈之相關報導影片,對此過程有興趣者可至此瀏覽(L’estrella de torre de la Mare de Déu | La estrella de la torre de la Virgen María)。













除另有說明,餘均為作者拍攝。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