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Giang Hồ Viễn Nhâ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从《庆余年》中的「庆国纪元」看国号纪年

Giang Hồ Viễn Nhân
·

《庆余年》中,庆国先后使用过两种纪年方法——国号纪年和年号纪年。

小说故事的开始,是「庆国纪元五十七年」。书中「楔子」部分写到:

这一年是庆国纪元五十七年,皇帝陛下率领大军征伐西蛮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司南伯爵也随侍在军中,京都内由皇太后及元老会执政。

也就是说,「庆国纪元五十七年」也是主角范闲出生的年份。

而在第十五章,庆帝突然改用年号。

这一年,庆国的皇帝陛下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改元庆历,年号与国名相同,感觉总是有些古怪,京都里的那些文官贵族虽然表面上不敢有任何意见,但在没有人的角落里总会咕哝几句。

根据第十四章:「费介忽然盯着小男生的双眼说道:『你确认自己今年不满六岁?』」和第十五章:「此时距离费介离开澹州已近六年,范闲已经长成一个透着股沉稳劲儿的漂亮小少年」的描述。

庆历改元时,范闲大概10岁左右,也就是说庆国纪元可能用到六十七年。

《庆余年2》电视剧中,长公主的内库账册,记载了「庆国纪元六十年」到「六十七年」的账目,道具组还是蛮用心的。

只是不知为何「庆历」年号在电视剧中被改成了「庆国某年」,确实是真的古怪。

说起现实中的国号纪元,大家最为熟悉的一定是「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就任大总统,改行公历,以黄帝纪元4609年十一月十三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此后,民国纪元在大陆使用到「民国38年」,因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而失去法定地位;台湾当局则一直使用至今,以今年为所谓「民国113年」。

国号纪元不同于帝王纪元和年号,不会随着君主的更迭而改变,只要「国」不灭、法统不断,理论上就可以无限地计数下去。

居正《梅川日记》记载:「辛亥武昌首义,以黄帝纪元年(四千六百零九年);各省响应,有用同盟会天运号者(例如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即用天运辛亥)。孙先生回国,认为有改正朔统一之必要,建议以『中华民国』纪元,援行公历,由元年以至亿万斯年。一便于记忆,二进于世界大同,三预算年度减少岁闰麻烦。」

不过国号纪元并非中华民国的首创,例如朱元璋在韩林儿死后,便不再奉其「龙凤」年号,改以自己的王号「吴」纪元,如「吴元年」(1367年)、「吴二年」(1368年)。此举一方面昭示自立门户,一方面也是正式称帝前的过渡。吴二年正月四日,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建元「洪武」。

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兵反清,自称「周王」,以次年为「周元年」。直到「周五年」(1678年)称帝建「周」,建元「昭武」。

以上两例「国号纪元」都是枭雄称帝建元前的过渡,此外还有一例,则为「残局」之举。

南明时鲁王朱以海自称「鲁监国」,史料中以「监国鲁」纪年。如黄宗羲《行朝录·鲁王监国》:「兵部主事署余姚县事王正中进某所造『监国鲁元年大统历』」。亦有简称「鲁元年」「监国元年」。「监国鲁八年」三月,朱以海向永历帝称臣,乃去监国之号。

回到近代史上,亦多有革命政权采用国号纪年。

如太平天国,其历书纪年格式为:「天平天国+干支+某年」,包括:太平天国辛开(亥)元年、壬子二年、癸好(丑)三年、甲寅四年、乙荣(卯)五年、丙辰六年、丁巳1年、戊午八年、已未九年、庚申十年、辛酉十一年、壬戌十二年、癸开(卯)十三年、甲子十四年。

1933年,陈铭枢、李济深等建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使用「中华共和国」纪年,以是年为「中华共和国元年」,到1934年1月21日止,前后使用60天。

此外,苏区文物显示,江西苏区曾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中华苏维埃」纪年,以1928年为「中华苏维埃元年」,川陕苏区亦有此年号票证。

而在域外,1948年8月15日至1948年9月24日间,韩国政府亦以「大韩民国」纪年,以三一运动发生的1919年为「大韩民国元年」,而1948年为「大韩民国30年」,但很快就被「檀君纪元」取代。

以上。

CC BY-NC-ND 4.0 授权